序
經典文學作品一旦完成,有如金鼎鑄成,已是完美,不須增刪。法律則隨時代變遷須適度修正,是永不停歇的任務。本書藉由文學題材探討法律的相關議題,法律仍為重要的主軸,相關的法律如有修正,內容必須相應處理,這是改版的重要原因。
本書出版後,在法律與文學的耕耘上,我有更多的沉潛。在校園裡,我仍定期開設法律與文學的相關課程,但比起過往,減少相關論文的撰寫,暫停舉辦已經六屆的學術研討會,讓自己有更多喘息的機會,充實心靈上的力量。
這段時間,我和修課的學生,持續品味中外文學,並且再次細讀《金剛經》、《道德經》等,深富思想內容的經典。我深信這類經典,能夠開啟法律人新的視野。關於這點,我寫了:「金剛經之所以成為法律與文學的內容」,作為這段時期省察自身的成果,並收錄於本書。
本於初衷,我希望引發法律人對於文學的興趣,並藉由課程開設或論文發表,提升修課學生的人文情操,發揮性情陶冶的效果。雖然這些影響不能量化,但在他們身上的反應與變化,我可以感受到成果,同時也激勵自己能夠更進一步的昇華。唯有透過向內觀照,我們的生命才能更加豐盈,這些雖然可能與法律人關心的司法考試無直接相關,也無法在工作上立刻取得成效,但若能靜心閱讀,細心品嘗,真心反思,勢必可以更接近生命圓融的境地。
本書的再版,感謝持續支持法律與文學跨領域研究的所有讀者及同好。尤其,針對本書法律修正內容的相應檢視,更賴文化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王紀軒博士、東吳大學博士生林朝雲講師、東海大學博士生韓政道講師、高雄大學碩士生李睿祥等人的仔細校正。特申謝忱。
幾年來,我陸續發表了法律與文學的相關文章,目的在引發法律人對於文學的興趣。文章首先介紹文學作品與作家,再將作品裡的部分情節引入相關法律(主要是刑事法)的判斷。我介紹的小說包括東西方的經典文學與武俠小說,法律學子或法學工作者在專業之外,獲得一些閱讀上的新鮮感,得到不錯的迴響,也因此有了收集成書的想法。
我在大學的法律研究所講授「法律與文學」課程。每學期指定閱讀數本不同的文學經典,研究生有沉重的國考與論文壓力,還要承受專業以外的閱讀負擔,但選課的人數卻一直超乎預期,顯示法律人有強烈的好奇心與讀書慾望。法律與文學的結合,對於這群研究生將來的生活調適、視野的開拓、性情的陶養,應該都會有無形的幫助或影響。
在研讀作品時,固然會觸及故事內容與法律的關係,但這並非課程的核心意義。研讀經典的更為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有閱讀的機會,以及提供相互討論的情境。如果不是這個機會與情境,可能有不少法律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接觸這類文學作品。不接觸文學作品固然不會影響一個人的品性,但難免是一種缺憾。
法律的概念與學說只是提供一個顯微鏡,使法律人精確的掌握別人的是非;但法律本身不可能是一面鏡子,使人檢視自己。文學可以當作一面鏡子,使人向自己的內心世界看。透過向內觀照,讓人的生命才可能豐富起來。文學與司法考試無關,但絕對可以因為豐富了生命而使得法律的理解與操作變得更為敏銳。
我最近幾年的課,更與學生一起研讀「金剛經」,已經不是在討論作品與法律的關係,而是更深層討論「云何降伏其心」及法律人的生命價值與倫理關懷這件事。因為克服雜亂的念頭後,才能讓思緒更為清晰敏銳,瞭解生命的意義後,才知要離相,才能如如不動,才會記住一切有為法都是虛幻,只有管住自己的心,才能成就人生圓融境界。
這本文集只是一個入門的途徑,讓喜愛法律與文學整合研究讀者很快找到可以閱讀的小說。當然,值得閱讀的作品相當多,讀者在大略掌握本書介紹的小說之後,也許引發了深入閱讀的興致,因此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正大學法律系施慧玲教授生賦聰穎,並具人文心靈,我有幸與她共同主持教育部贊助的「法律與文學」研究案。這項研究案的成果集結在本書的附錄,當作一種紀錄,提供有興趣的人參考。我在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的學生王紀軒、韓政道、戴秉勳,即使學分已經修完,數年來持續參與我的「法律與文學」課程,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分享閱讀的喜悅。元照出版公司願意為這本文集出書,耐心等候我的延遲交稿,我都要特別表示感謝。
張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