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時至今日都未解消,反而陸續傳出變種病毒;2021年的夏天,除了疫情之外,極端氣候發威,德國西部、中國大陸鄭州等地,都傳出災難級暴雨,死傷慘重。值此之際,無論是疫情或汛災,人類或許應該思索,自然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檢討人類文明發展,如何與地球生態取得平衡。
相較於極端氣候的影響,暫且還是地域性,疫情的影響已經是全球性,改變人類原先的生活習慣,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必須有所限制,以免擴大疾病傳染。例如,在飲食上,外賣興盛,大家盡量不外出用餐;大學或公司裡,利用科技進行遠距授課或會議。伴隨著防疫緊戒,人類活動受限,反而給予動物喘息的空間。2021年6月底,就有媒體報導,臺灣三級警戒將近一個月,山區原先難以看見的動物,帝雉、山羊和水鹿等卻紛紛出現。
雖然疫情尚未結束,但刑法的修正並未停歇。今年,刑法有四度修正,均在刑法分則。雖是如此,刑法總則仍有值得關注的發展,特別是司法院釋字第799、801號解釋,前者是,刑法第91條之1強制治療規定的釋憲內容,大法官認為,「刑法第91條之1第1項及第2項前段規定,與法律明確性原則尚無違背;刑法第91條之1第1項規定未牴觸比例原則,與憲法保障人身自由之意旨尚屬無違」;後者則是,關於刑法第77條第3項的釋憲內容,該條項規定,「無期徒刑裁判確定前逾一年部分之羈押日數算入第一項已執行之期間內。」但裁判未逾一年的羈押日數卻不算入無期徒刑假釋的已執行期間內,大法官認為有違反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故該規定自釋字801號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上述的內容,在本書均有新增。此外,筆者也對於本書進行檢閱,將部分內容進行更詳細地說明,或新增重要的學術見解。例如,想像競合犯的夾結(或涵攝)效果(Klammerwirkung),進行更清晰的說明;又如,不作為犯的正犯與共犯,新增德國學說區別理論(differenzierende Theorie)等。
本書新版在疫情期間得以完成,感謝五南出版社劉靜芬副總編輯和責任編輯林佳瑩的費心。同時,高雄大學法學院博士生葉蕙禎,東海大學法律學院暨德國伍茲堡法律學院博士生李睿祥,以及東海大學法律學院碩士張文瑜,碩士生林聖斌、王峻毅等人,協助校正,特申謝忱。
張麗卿
2021年8月於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