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學最正統的《大正藏》,收錄佛經多達二九二○部,
我們能撥空閱讀的佛經卻寥寥數幾,
該如何從茫茫經海中篩選出最適合出自己的經典,
又如何打造專屬自己的讀經系統?
本書即應運這樣的需求而生。
我們能撥空閱讀的佛經卻寥寥數幾,
該如何從茫茫經海中篩選出最適合出自己的經典,
又如何打造專屬自己的讀經系統?
本書即應運這樣的需求而生。
佛法信仰和許多其他信仰不同的特色之一,是其他信仰的經典往往只有一部或很少數,而佛法涉及的經典卻難以計數。不同時代,都有眾多的人想要整理佛經,方便有心人研讀。過去歷代的譯經、刻經不說,還有各種廣泛蒐羅的《大藏經》,紙本時代有人行之,進入數位時代也有人行之。今天大家經常聽說的《大正版大藏經》,或是「CBETA 中華電子佛典」,都是例子。
然而,現在我們在網路上雖然可以前所未有的便利瀏覽佛經的書目,但該如何在浩瀚的佛經中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佛經來閱讀,當作入門?如何讀完一部佛經之後,還可以從其他不同的佛經裡尋找相關的指引?
運氣好的人,固然可以有上師或善知識在身邊指引,但如果身邊沒有這種人呢?我們是否有方法可以自己找到一個入口,然後逐步透過相關佛經的閱讀,開發自我覺性的途徑,晉升生命的層次?
地球禪者洪啟嵩所寫的《佛經地圖》就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
他希望能經由這本書,和大家分享他對佛經的了解,節省許多人摸索的時間,也能體會閱讀佛經的樂趣與受益。
這本書主要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是「使用佛經地圖之前」。
對佛經感興趣的人,需要先了解佛經是怎麼出現的,佛經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如何使用。所以這個部分主要有四章:「什麼是佛經」、「為什麼要讀佛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如何閱讀佛經」。
其中,尤其在「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的部分,希望為「已經有線索者」、「毫無線索者」都能提供多種可能。所以其中有「多聞廣閱後再做選擇」、「依宗門特性和自己的志趣來選擇」、「依自己的志趣選擇志同道合的菩薩」、「依自己的專長�煩惱來選擇」、「依照經典所授的辦法來抉擇」、「依人生需求選擇」多個面向的考量機會。
第二部分,是「百部佛經地圖」,介紹一百部佛經。最前面一至十經,是最基礎的入門經典。這十部經典是《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藥師經》、《雜阿含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而這十部經典所涵蓋的方向,即代表他挑戰佛經的概念邏輯,此後三十部、五十部、百部即依此理脈向外擴增。
最後一個部分,則是「佛經地圖表」,共整理了歷代中外「講經處」、「刻經處」、「譯師」、「譯經處」四個表。除了對講經處需要了解之外,古代翻譯佛經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有龐大的人才資源,完整、嚴謹的翻譯流程。知道譯經地圖,才能對譯經的心血,佛經的字字珠璣有所體會,對佛經的背景有所了解,也更能掌握和自己的因緣。
洪啟嵩強調:我們可以以佛經為眼目。
佛經就像我們的眼睛或GPS導航,指引著我們,讓我們從經典的字裡行間照見佛陀與菩薩、諸聖者之間的互動、對談、行事與智慧、悲心、願力,知道要如何依著佛陀的一言一行來提升、圓滿我們的身心,並將之生活化,把我們的身、口、意清淨化,佛的身、口、意就是我們的身、口、意。不只如此,也由我們作因為緣,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及因緣,整個轉變成淨業,整個淨土化。
佛所欣喜的事,不是聽我們每天讀誦佛經給他聽,而是看到我們證得了與他同樣的境界。所以,其實每一部經都是要「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的,依佛經修持,就是要大家二十四小時對諸佛開放頻道,與佛經的清淨因緣共振共鳴。
所以,《佛經地圖》希望讓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的讀者可循著線索,依著自己的興趣為啟始點出發,一步一步慢慢進入佛法殿堂,窺見佛法之堂奧。
對於對佛法有初步認識,卻不知如何更進一步深入者,希望經由對百部經的介紹,以及每部經都提供延伸閱讀經目,能協助讀者持續找到適合自己再前進一步的佛經指引。
至於對已經在佛法各自法門有一定修行者,這一百部經從常見到不常見,從核心到旁及,不只提供更綜觀的視野,並且可以相互勾連,讓自己對所修法門的脈絡及佛法的縱度、深度與高度有更清楚的認識,協助成為系統性學習的參考。
而不論是對哪一個層次的讀者,希望閱讀這本《佛經地圖》能有助於大家真正進入佛菩薩的心海,閱讀佛菩薩的心,同時也以身口意心行,一生讀一經、一心寫一經,自覺的同時也幫助所有人走上覺性之路,邁向無憂無惱的幸福彼岸,乃至所有人類及所有生命都一起共善、共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