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通明禪禪觀:迅速證得六種神通與三種明達智慧的方法

通明禪禪觀:迅速證得六種神通與三種明達智慧的方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13866
洪啟嵩
全佛
2019年2月14日
97.00  元
HK$ 82.45  






ISBN:9789869613866
  • 叢書系列:全佛叢書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全佛叢書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禪修

















      通明禪禪觀出自於《大方等大集經》,在天台智者大師後,這個禪法才開始定名為「通明禪」。「通」是指六種神通,「明」是指三種智明,以智慧來觀察呼吸的出入,而開啟心眼,徹見無礙,獲得三明六通的境界。



      本書從總論通明禪開始,讓讀者掌握通明禪初禪修證的境界,到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等的修證境界,從通明禪入門到高階的修學方法,及所證得境界,都有完整的教授,幫助讀者以通明禪觀,迅疾證取解脫、具足廣大妙用!

    ?


     





    ■出版緣起

    ■序

    ■凡例

    ?

    第一章 總論通明禪

    一、修法前攝心導引

    二、聽聞通明禪法的大眾

    三、通明禪釋名

    四、明階位次第

    ?

    第二章 通明禪初禪修證的境界(一)

    一、遠離五蓋煩惱與具足五支成就

    二、觀息如心相

    三、觀色如─諦觀身色一如之相

    四、觀心如─從心如到如心的境界

    五、息、色、心的次第觀察

    (一)觀息如

    (二)觀色如

    (三)觀心如

    ?

    第三章 通明禪初禪修證的境界(二)

    一、通明禪欲界定、未到地定的修證境界

    二、解明三種世間的現象

    三、通明禪根本世間的初禪境界

    (一)初證初禪的境界

    (二)中證初禪的境界

    (三)後證初禪的境界

    (四)初禪五支成就的境界

    1.覺支

    2.觀支

    3.喜支、安支與定支

    四、通明禪義理世間的初禪證相

    (一)、外在的義理世間

    1.根本世間的因緣

    2.內世間與外國土的相互關聯

    3.自身世界與世間政制的對治正理

    (二)內在的義理世間

    (三)覺、觀、喜、樂、定五支成就的內義

    五、通明禪事世間的初禪證相

    (一)正見事世間的現象

    (二)覺觀等五支的意義

    ?

    第四章 通明禪二禪以上的修證境界

    一、二禪的修證境界

    二、三禪的修證境界

    三、四禪的修證境界

    四、空無邊處定的修證境界

    五、識無邊處定的修證境界

    六、無所有處定的修證境界

    七、非想非非想處定的修證境界

    ?

    ■附 錄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八









      通明禪與數息觀、十六特勝,都屬於以呼吸為標的修行法。此禪出自於《大方等大集經》,在《大集經》的卷二十二以下曾述及此一禪法,但未列名稱,在天台智者大師以前的北國禪師修得此禪,始名為「通明禪」。「通明禪」一稱,其義有二:一、謂修此禪定時,先通觀息、色、心三事,故稱「通」;此定明淨,開心眼,觀一達三,徹見無礙,故稱「明」。二、修此禪定可得神足境、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盡等六通,又得宿命、天眼、漏盡等三明,故稱「通明」。此中,第二義係因中說果而得名,即其餘禪法也能發六通三明,但不及此禪法利疾,所以唯有此禪稱為通明禪。



      通明禪初始時主要是調練心、息、身三者,使之一如。



      一般數息法是調身、調息、調心,不斷的一心數息,綿綿而數,數到最後入定,但是這與通明禪不同。通明禪首先要使身、心、息這三者達到「如相」,也就是「身如」、「息如」、「心如」,而最後達到「如心相」。



      修習此禪法,須從初發心修禪,即觀息、色、心三事皆無分別,通體一如。



      觀三事如,必先觀「息如」:即攝心靜坐,調和氣息,一心諦觀呼吸,觀想氣息遍身出入,如果慧心明利,即能察覺氣息,入無積聚,出無分散,來無所經由,去無所履涉。雖然明覺,息入出遍身,觀之如空中風,無有自性,即是觀息如心相。



      次觀「色如」,行者既然已知息依於身,離身無息,即應諦觀身色如。這個色相本來沒有,都是無始以來妄想因緣串習所成,招感今世,地水火風四大,造諸色相,圍此虛空,假名為身。此時應一心諦觀身體之三十六物及四大之相,一一非身,亦非實有,了無自性;此時乃察覺無身色可得,即達色如之境。



      再觀「心如」時當知:由於有心識的緣故,而有身色,此身來去動轉。如果無心,誰能了別色相?色相又因誰而生?因此仔細諦觀此心,發覺此心乃是藉因緣而有,所謂「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生滅迅速,不見有住處相貌,但有假名,而假名亦空,即達心如。



      接著觀察呼吸時,察覺息不可得,以其來去無常,了無自性,連色、心空寂,因為三法本不相離,色、心亦復如是。如息、色、心三事了不可得,即不得一切法。



      色、息、心三者和合,能生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一切諸法。使諸有情領受眾苦煩惱,產生善惡行業,往來六道輪迴,流轉不息。若能了知此三事本來無生,則一切諸法本來空寂;如此,則為修習如心之相。



      修此禪法要動靜一如,在行、住、坐、臥之中,都能保持明淨。



      另外,數息觀在未到地定時,心眼觀察不到我們的身心,在十六特勝的未到地定會看到我們的內臟三十六物,而在通明禪裡的未到地定不只看到裡面的內臟,連內臟組織皮的薄膜也會看得到。所以不只能看到心臟而已,心臟裡面的每一個組織,每一個瓣膜都可以看到。不只能看到我們的皮膚而已,連皮膚一層一層的膜都十分明晰。



      剛開始我們會觀察到身體的內臟,感覺到十分不淨,在此能會通於「不淨觀」。再來更深刻一點,連裡面的蟲、細菌都看得到,甚至可以看到它們在體內的活動。修習到這種程度,有時候會聽到它們的語言,也懂得它們的含意,轉而通達一切眾生的語言,那時就可以跟動物講話了,之後整個身心會像璃一樣,完全清淨。



      在通明禪的修證中,有一般的行人,有修四聖諦的聲聞行者,會悟覺四聖諦,通達正道諦。有些是修緣覺的行者,能通達緣起。另有修習菩薩行者,通身會淨如璃,毛孔現佛,得菩薩三昧。



      所以,不同見地與發心的行者,修習此禪,所得到的證相亦不相同,這是修習此禪觀的人應當了知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