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繼《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理論》而後之第四本書。特別第四是銜接第三而作,第三本書一名《中國民族之前途》。我一向以「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為號召,因有《中國文化要義》之著述以求教於國人。感受中國問題之刺激,切志中國 ...更多
我一生心思力氣之用恆在兩個問題上:一個是人生問題,另一個可說是中國問題。不待言,《人心與人生》就是屬於人生問題一面的。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出版後的第二年,我很快覺察到其中有關儒家思想一部分粗淺不正確。於是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新開「儒家思想」一課,作了一種改正的 ...更多
本書是由古羅馬的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121~180年)所著,共十二卷,是一個皇帝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札記,後世則視此書為斯多噶學派的代表作。原書名是《我與自己的對話》,《沉思錄》書名是由後人所取。
書中對於理性探討,以為行動之符合自然和理性是一 ...更多
「秦始皇帝」這四個字,無論作為歷史人物,還是作為文化符號,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因素,也引發了經久不息的爭議。
本書借鑒秦史研究的新進展,以比較通俗的行文方式,詳細介紹秦始皇的家世和生平事蹟,全面點評其功過得失,客觀評價秦皇、秦制、秦政。 ...更多
作者以流暢優美的文筆,用長篇小說形式,陳述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故事從美國舊金山展開,一位中年貴婦厭倦了丈夫的肉體,沉迷於婚外情不可自拔,丈夫
宦官是中國歷史上特殊的人物,是群聚在皇權背後的權力而使得人們對他厭惡的一群人。
在唐代政治史中,一般學者咸信藩鎮與宦官是李唐王朝傾覆的兩大主因。事實上,許多藩鎮的跋扈乃是宦官所激起,因此,李唐王朝覆亡的禍根應該是宦官。
作者講 ...更多
內容簡介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及英費爾德合著之科普名著,可謂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思潮。從古典物理學到相對論、量子論,本書主要探討物理學的基本觀念,並且說明為了找出觀念世界與現象世界之間的關聯性,人類做的許多不同的嘗試。藉由物理學演變的 ...更多
“利維坦”是《聖經》中述及的一個力大無窮的巨獸,霍布斯用以比喻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利維坦》也正是霍布斯關於國家論的一本專著,更是他畢生體系最完整、學術價值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在1651年出版的《利維坦》(Leviathan),距今已超出三百 ...更多
古希臘歷史中兩次重大的戰爭,一是希波戰爭,有希羅多德史詩般的著作《歷史》傳世;一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即由雅典史學家修昔底德所寫的本書留下紀錄。
本書記述古希臘雅典與斯巴達兩大城市國家集團間的戰爭始末,同時揭櫫希臘奴隸社會中各階級間的矛盾與衝突,及經濟對政治、軍事的影響。全書五個 ...更多
盧梭著《社約論》是西方近代政治哲學經典名著,也是近代民主理論的思想基石之一。本書原為作者更大寫作計畫的一部分,後來僅此部分獨立成書。初稿名為《論社會契約或論共和國的形式》,簡稱《中內瓦手稿》。第二稿,也就是後來的流行本,名為《論社會契約或政治 ...更多
涂爾幹是第一個對日常生活的特定現象進行社會學研究的劃時代學者,他獨力促使學術界承認社會學是一個嚴密而科學的領域,《社會學方法論》則是他理論的綱要性結晶,他一方面排比在他之前或同時代社會哲學思想的源流和派別,雄辯地加以批判,同時也呈顯了他對社會 ...更多
黑格爾是最後一位現代大哲學體系的創始人,他試圖調和精神與自然、一般與個別、理想與現實等等的對立面,對在他之前的哲學思惟兼容並包,可以說他既是一個觀念論者,也是一個實在論者。因此保守派與革命派、有神論者與無神論者都從他的著作中得到啟發亦不足為奇 ...更多
1831年底,達爾文隨英國皇家軍艦小獵犬號出發,展開為時五年的科學考察之旅。他並不知道,日後他影響深遠的學說將奠基於此。
五年間,他四度橫渡大西洋,走遍南美大陸及其周邊,深入南太平洋,遠赴印度洋。在廣範圍的經緯度的移動中,他 ...更多
《論法的精神》是亞里士多德之後第一本綜合性法學、政治學著作。作為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以他廣博的知識、縝密的思辨,以及對人類處境的深度關懷,建立了社會學、史學領域的科學理論,以及國家與法的一般性規律和原則,揭櫫法律的精神和作用,企圖解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