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在職場或家裡常常按捺不住怒火。」
「對未來的不安在我心裡不停地蔓延。」
「我好像沒辦法擺脫憂鬱的心情。」
「我對自己的個性跟外表充滿自卑……」
或許很多人都會像這樣,被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累積起來的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就算試圖壓抑仍舊徒勞無功。
而我們是否會就此認定人類情緒化的那一面,全源自於父母的遺傳或生長環境,自己完全無力掌控呢?
「我的父親原本就容易發脾氣,身邊的人也常常把怒火宣洩在我身上。」
「我的母親嫉妒心強,她以前老愛為父親吃醋,對我的一舉一動也總抱持猜疑。」
「因為這樣,我在不知不覺間也變成和他們同類的人。」
──我想,類似的想法一定也曾浮現你的心頭。
對於遺傳一說,阿德勒心理學的創始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一八七○∼一九三七)是如此強烈主張的:
「遺傳問題沒有那麼重要。我們獲得什麼遺傳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在幼年期,我們如何使用遺傳賦予自己的東西。」
沒錯。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發動情緒』。」
也就是說,即便遺傳令自己天生脾氣暴躁、愛操心,或者急性子,但要如何將這些情緒運用於自己周遭的環境,卻與遺傳無關。
生長環境的影響亦同。即使環境的確具有影響力,但要如何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運用情緒,卻是由我們自己作主決定的。
這個概念在阿德勒心理學中叫做「自主決定性」。
另外還有一些心理學派認為「情緒驅動人類」或者「人無法掌控情緒」。
不過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全然相反,一如「自主決定性」的理論,阿德勒心理學不但認為「人能自己作主,發動情緒」,也認為「情緒是可以掌控的」。
因為情緒一如人的思考與行動,同樣都是人心與生俱來的功能之一,情緒的催動和我們自己的意念絕非互不相干。
在學派創始人阿德勒之後,阿德勒心理學持續演進,發展出一套對情緒的堅強信念。內容大致如下。
?掌控情緒就可以改變自己
?每一刻都可以是改變自我的起點
?改變自己就能改變人生
我希望各位讀者能牢記,貫徹上述信念的關鍵在於「從掌控情緒開始」。
本書以阿德勒心理學諮商師的角度執筆而成,全書對於情緒的觀點,將聚焦於以下三項特徵。
?情緒分為正向的「正面情緒」與負向的「負面情緒」(阿德勒稱之為「連結情緒」與「分離情緒」)
?情緒有時間軸的區別,分為當下的情緒,對過往萌生的情緒,對近未來、未來湧現的情緒等
?一部分情緒的產生,肇因於目標(理想)與現實(現況)的落差
關於這部分的詳細內容就留待各位細讀本書。不過,我希望各位讀者不要將本書提及的各種情緒,像是憤怒、憎恨、不安、擔心、恐懼、焦慮、嫉妒、羨慕、憂鬱、自卑感等等,當作不好的東西看待。
這些都是你的心靈與生俱來的機能,因為你需要,所以存在。
我執筆的這本著作,關注的焦點放在「人如何運用那些驅使內心運作的各種情感」,期許能替讀者指點一條明路,不論是對自己或他人,都能有效運用情緒。
我們的情緒表達是不會分對象的。
讀完本書後各位應該會察覺,人的情緒只會在特定情況下,為了特定人物與目的發動。
一說到情緒,就像談到其他事物那樣,人們很容易落入「善?惡」或者「正確?錯誤」的思考窠臼裡。
因此本書的主旨在於引導各位透過更有建設性、更妥善的方法運用情緒。
我們以為情緒是不可能控制的,但事實上,情緒不但能憑一己之力掌控,還能成為我們的龐大奧援,幫助我們活出更好的人生。
所有的情緒,都是你彩繪人生時的好夥伴。
如果本書能提供一絲力量,幫助你透過自由意志掌控情緒,進而大幅改變人生,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岩井俊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