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世界的圖像與構造:邁向存有學的最終理論

世界的圖像與構造:邁向存有學的最終理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472241
歐崇敬
新視野圖書
2000年5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579472241
  • 叢書系列:菁萃系列
  • 規格:平裝 / 350頁 / 16k菊
    菁萃系列


  • 人文史地 > 哲學 > 概論











      物理學與存有學共同敘述著人類與萬物存在基礎,在物理學最終理論完成後,作者回顧中、西、印、日各大哲學傳統的存有學內涵,並兼據各個隱秘科學的知識基礎,首度地構述存有學的最終理論嘗試。在可見與不可見的世界,在各個時空系統中關於存有學的基礎,作者首次將之考察而匯入哲學的領域加以討論。這是一部擴大我們存在視野的哲學著作,讀者正可在此看到哲學家心中的「世界圖像構造」。





    導論 
    第一章 最終極的存有學問題:宇宙大爆炸的存有/絕對的起點 
    第二章 從基礎存有到究極存有 
    第三章 由生死構造反省存有境界 
    第四章 生命存有者與生之本質:解構與差異的開始 
    第五章 存有者生成時間性的可分析及對海德格哲學的推進 
    第六章 理性.悟性.感性的時空性極致運用與對康德哲學的突破 
    第七章 反智與非理性的存有境界實踐路徑 
    第八章 主智與反智並用的禪學派以及房中術學派之反智存有境界造詣的極限
    第九章 意識構造與主智、反智論的內在敘述 
    第十章 知覺構造與六十四個意識區的存有理論 
    第十一章 意識哲學與純粹存有意識區 
    第十二章 差異與解構的存有學 
    第十三章 隱密存有內涵的創造轉化 
    第十四章 存有境界的三個主軸進程 
    第十五章 歷史唯物主義的存有學摺子




    其 他 著 作
    1. 歐崇敬詩集(25)再聽梧桐雨之聲
    2. 歐崇敬詩集(24)安魂定魄:新詩解靈魂學說
    3. 歐崇敬詩集(23)新詩說國際關係的飄移
    4. 歐崇敬詩集(22)新詩解軍事武器與三百六十計
    5. 歐崇敬詩集(21)梧桐雨的聲音
    6. 歐崇敬詩集(20)新詩說 國際法哲學.國際關係
    7. 歐崇敬詩集(19)戰國爭霸
    8. 歐崇敬詩集(18)祿星高照 空間神韻
    9. 歐崇敬詩集(16)上帝支持的隋唐階級革命
    10. 歐崇敬詩集(17)三拍:紅樓夢藥方解密
    11. 歐崇敬詩集(15)一陣風 一處防身
    12. 歐崇敬詩集(14)二拍:解密紅樓夢中情108暗碼
    13. 歐崇敬詩集(13)帝國或者紅樓
    14. 歐崇敬詩集(10)傳說 英雄重出江湖
    15. 歐崇敬詩集(7)子夜裡的期待
    16. 歐崇敬詩集(8)皇天后土 謝天謝地
    17. 歐崇敬詩集(9)夢裡不知身是客
    18. 歐崇敬詩集(6)尋找安徒生的女孩
    19. 歐崇敬詩集(3)德福一致
    20. 歐崇敬詩集(4)一只櫻花
    21. 歐崇敬詩集(5)無限風光在此刻
    22. 歐崇敬詩集(1)愛人
    23. 歐崇敬詩集(2)無位真人
    24. 兩岸社會趨勢大預測,下一個三十年
    25. 華人世界之未來趨勢
    26. 趨勢未來新策略
    27. 存有學最終理論
    28. 新靈魂學
    29. 當代中國思想史論:中國哲學史當代卷
    30. 數位經濟社會學
    31. 兩漢魏晉南北朝哲學史
    32. 先秦哲學史
    33. 莊子與解構主義
    34. 選後民進黨的未來與趨勢:同志尚未革命,成功仍須努力
    35. 台灣小說史導論卷
    36. 後後現代的中國存有學:後解構與後差異的中國哲學導論
    37. 中國的後形而上與境界層次哲學:二十一世紀中國存有學創造
    38. 中國哲學史:存有學方法論卷
    39. 中國哲學的脈絡構造理論分析
    40. 中國哲學史:上古卷
    41. 中國哲學史:宋元明清的新儒學與實學卷
    42. 從結構、解構到超解構:超越後現代主義的理論-超解構
    43. 中國哲學史:兩漢魏晉南北朝卷
    44. 未來學方法論
    45. 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
    46. 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