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現代與後現代:當代社會文化理論的轉折(第三版)

現代與後現代:當代社會文化理論的轉折(第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325594
黃瑞祺
巨流圖書公司
2018年2月05日
127.00  元
HK$ 114.3  






ISBN:9789577325594
  • 叢書系列:社會學/當代思潮
  • 規格:平裝 / 27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社會學/當代思潮


  • 人文史地 > 當代思潮 > 概論

















      什麼是現代性?什麼是後現代?

      二者有何關聯?未來動向如何?

      與當代社會文化景象有何關聯?



      這些都是思考當代社會現象必將面對的問題。後現代性預設了現代性,現代性錨定後現代性,唯有理解現代性才能定位後現代性。然而弔詭的是,晚近對現代性的關注及研究,卻是從後現代性的興趣及角度出發的。本書從省察現代性及現代化入手,首章蘊涵了一種史觀,即從現代性的觀點來看近代西方與非西方(主要是臺灣和中國)的交會或交鋒。本書透過依次檢視現代化理論、世界體系理論、紀登斯、李歐塔、布希亞、傅柯等人的學說,以及關於主體、身份認同及自我的理論和關於後現代藝術的理論、關於後現代文化之社會基礎的理論,一方面反思現代性的根源、發展及意義,另一方面探索及展望後現代的意義及走向。

    ?


     





    第三版序

    導言



    壹、現代性及現代化的再省察

    引言

    一、現代化理論的省思

    二、現代性和現代化的再省察

    結語



    貳、紀登斯

    引言

    一、社會理論、社會學與現代性

    二、現代性的制度面向及全球化

    三、時空延伸和時空商品化

    四、抽象體系中的信賴與風險

    五、本體的安全感、自我認同與生活政治

    六、基進現代性對後現代性

    結語



    參、李歐塔

    一、知識的合法化、語言遊戲與悖論

    二、正義和異端的判斷政治學

    三、美學與實驗精神的回歸

    結語



    肆、布希亞

    前言

    一、消費社會與現代性

    二、由現代性到後現代性

    三、布希亞與莊子──解構的範例

    結語



    伍、傅柯

    一、傅柯論啟蒙與現代性

    二、權力、真理、自由及倫理

    三、傅柯和現代性�後現代性議題

    結語



    陸、主體、自我和身分認同

    前言

    一、主體性的危機

    二、現代自我和後現代自我

    三、身分認同的問題



    柒、現代和後現代藝術

    前言

    一、物體與藝術

    二、反藝術

    三、販賣文化

    四、後現代藝術

    結語



    捌、後現代文化的社會基礎

    一、現代主義的衰微與後現代風格的興起

    二、作為文化消費中心的都市空間

    三、文化資本與新階級

    結語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









      《現代與後現代》一書旨在探討現代性與後現代的相關問題,以及幾個影響較大的現代和後現代的理論諸如:紀登斯(第貳章)、李歐塔(第參章)、布希亞(第肆章)、傅柯(第伍章)等等,另有專章探討「主體、自我和身分認同」(第陸章)、「現代和後現代藝術」(第柒章)、「後現代文化的社會基礎」(第捌章)。本書試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表述,希望讓一般讀者容易理解。自始本書的寫作就不把讀者囿限於學院裡的學生(大學生或研究生),希望對於相關議題有興趣的各界知識分子也能接受,而反饋於他們的工作或生活上。



      本書的完成及出版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歷程。1991年夏季作者第二次赴英國劍橋,由於業師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教授的提示,開始探究現代性的問題。當時適逢紀登斯的《現代性的諸般後果》(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1990)及《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1991)二書出版不久,蒙他贈予,研讀之後頗有感觸,遂開始廣泛蒐閱這方面的文獻。



      不過紀登斯與我在一個基本點上有些歧異,即他不贊同以「後現代」來理解當代社會文化現象,他比較傾向於用「高度現代」(high modernity)、「晚期現代」(late modernity)、「反思現代」(reflexive modernity)或「基進現代」(radical modernity)1等概念(詳後)來理解當代情況,這也表明了為什麼紀登斯和哈伯馬斯(Jurgen Habermas)都被稱為現代性的旗手。而我一則認為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有密切的關係,理應合而觀之;再則認為用後現代的概念來理解當代情況及語境深具啟發性及潛力。雖然有此歧見,不過我仍要感謝紀登斯教授及其著作給我的啟發。



      如果把「現代」和「後現代」理解為歷史上的兩個時期,將滋生許多無謂的爭議;而如果理解為兩種思想觀點或文化藝術風格則比較有啟發性。關於二者之間的關係,現代與後現代不只是有對立存在,後現代還是對於現代的一種反省(反思)、批判以及超越的觀點或形式。在這種理解下,後現代和紀登斯的概念(尤其是反思現代)之間還是有交集的。

    ?
    黃瑞祺 序於南港

    2017/10/02




    其 他 著 作
    1. 哈伯馬斯的民主理論
    2. 傅柯三論:傅柯晚期思想研究
    3. 歐美歷史唯物主義新論
    4. 環境正義:理論與行動
    5. 綠色馬克思主義的形塑軌跡 The Making of Green Marxism
    6. 邁向後實證主義和後經驗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集
    7. 科技與社會:社會建構論、科學社會學和知識社會學的視角
    8. 當代社會學
    9. 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80論集
    10. 民族國家與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