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讀一本書有三本書的收獲
  「重點不在於你出舉有多重,在於你挨多少重拳後仍能往前行。」
  ─洛基• 巴布亞(席維斯• 史特龍飾)
  美國電影「洛基六:勇者無懼」(2006 年)
  一、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2015 年起,報刊對「金融科技」(FinTech)、「數位銀行」(Bank 3.0)的報導如天上繁星,令人目不暇給。套用所得極端分配「5%」的最高財富家庭擁有全月48% 家庭財富,99% 家庭擁有52% 財富,99% 有關這方面報刊的含金量極低。以北半球的人來判定方位來說,會找到北斗七星,再找到北極星作為北方。
  二、本書的市場定位
  本書想作為下列兩種人士「見林又見樹」的易懂又實用的書。
  (一)大學生
  從財務金融系、金融系選修課的教科書到普通常識(簡稱通識)課程的用書。
  (二)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
  本書有十章(占全書59%)篇幅討論在金融科技的潮流下,銀行(尤其是消費金融導向的)如何跟上時代,推出「數位銀行」業務。本書可做為銀行在員工訓練、行員自修用書。
  三、本書如何做到「易懂實用」
  (一)實用
  本書不牽扯複雜的資訊等用詞,終究那只是「數位金融部」、「資訊部」(甚至是外包資訊公司)等少數人的事;十六萬位銀行從業人員只要找「一主題一家銀行」,讓你「從作中學」,由標竿銀行針對某項主題(例如信用卡大數據分析)怎麼做,讓你「沒有吃過豬肉,至少也看過豬走路。」
  (二)易懂
  本書講「人話」、「大白話」。
  四、本書跟其他課程的「大隊接力」
  (一)本書架構
  由圖可見,本書十七章,分四篇。
  第一篇共三章(第一∼三章),說明金融科技;
  第二篇共四章(第四∼七章),說明網路金融公司;
  第三篇共四章(第八∼十五章),說明銀行數位化的經營、核心活動(研發-生產-業務);
  第四篇共二章(第十六∼十七章),介紹數位銀行情況下人資、資訊管理。
  (二)本書不討論主題如下
  限於篇幅,由圖可見,有兩個主題,請參閱作者相關書籍:
  • 第三方支付與電子票證:這偏重貨幣銀行學領域。
  • 群眾募資:這偏重「財務管理」,一般來說,一年募資金額一億元以內,市場影響力極低。
?
伍忠賢
2017年7月
謹誌於臺灣新北市新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