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

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0100
王汎森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年5月09日
133.00  元
HK$ 133  






ISBN:9789863500100
  • 叢書系列:數位人文研究叢書
  • 規格:精裝 / 232頁 / 17.5 x 25 cm / 普通級
    數位人文研究叢書


  • 社會科學 > 網路趨勢












    數位與人文,看似埋藏衝突、緊張關係的兩個領域,

    如何建立合作的夥伴關係?這是本書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提問。







    Preface



    導論

    Introduction




    數位人文:學科對話與融合的新領域

    An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through Digital Humanities

    ◆項潔、陳麗華



    數位人文學之可能性及限制──一個歷史學者的觀察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Digital Humanities: A Historians Perspective

    ◆王汎森



    Part I 知識組織

    Knowledge Organization




    數位典藏的知識組織系統之模式建構與應用研究──以故宮中國節慶詞彙為例

    A Study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 for Digital Archive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ollections of "Chinese Festivals"

    ◆陳淑君、郭巧蓁



    資料擷取與描述比對──清代臺灣方志物產篇分析系統之建置與解釋

    Data Extraction and Mapping: The Taxonomy of Fauna and Flora of Taiwan Local Gazetteers in the Qing Dynasty

    ◆張素玢、李鈺淳



    Part II 文本探勘

    Text Mining




    利用文本採礦探討《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作者爭議

    A Text-Mining Approach to the Authorship Attribution Problem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杜協昌



    漢文文獻之外來語音譯詞擷取方法

    Transliteration Extraction Methods for 19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王昱鈞、呂翊瑄、蔡宗翰、劉青峰、金觀濤、劉昭麟



    自動擷取中文典籍中人名之嘗試──以PMI(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斷詞於《資治通鑑》的應用為例

    Automated Name-extraction in Chinese Classics: Applying PMI (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 Segmentation to Zizhi Tongjian

    ◆彭維謙、劉士綱、杜協昌、翁稷安、項潔



    Part III 語料分析

    Corpus Linguistics




    藏漢佛教語料品目之自動對列

    Automatic Chapter-level Alignment for Tibetan and Chinese Buddhist Texts

    ◆陳光華、闕慧貞、李家名、唐國銘、黃乾綱



    句本位語法圖解析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Diagrammatical Sentence-based Grammar Parsing System

    ◆彭煒明、何靜、宋繼華



    漢字構形系統的網絡分析──以《說文解字》小篆構形系統?例

    Network Analysis of Chinese Ideography : The Formaiton of Seal Script in Shuowen Jiezi

    ◆胡佳佳



    藏漢佛教語料品目之自動對列

    Automatic Chapter-level Alignment for Tibetan and Chinese Buddhist Texts

    ◆陳光華、闕慧貞、李家名、唐國銘、黃乾綱



    句本位語法圖解析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Diagrammatical Sentence-based Grammar Parsing System

    ◆彭煒明、何靜、宋繼華



    漢字構形系統的網絡分析──以《說文解字》小篆構形系統?例

    Network Analysis of Chinese Ideography : The Formaiton of Seal Script in Shuowen Jiezi

    ◆胡佳佳






    編者序



      從全球各國數位典藏發展的歷史來看,臺灣開始的不算太早,但也不算晚。暫且不論個別學校、單位或個人的研究和努力,從國科會在1998年以「數位博物館計畫」開始投入國家資源,有系統地發展數位典藏來算,到現在也已將近15年了。在這段不算短的時間裡,我國投入了大量經費,也將大量的文化資產數位化,其中最重要,從2002年開始執行的「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更產生了指標性的作用,讓「數位典藏」在臺灣成為一個大眾語言內的詞彙。



      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的成功,至少有一部分歸功於許多資深且傑出的研究人員,尤其是人文學者,不計報酬地全心投入。但是從大約2005年開始,我們漸漸發覺這些優秀的學者在他們本身的研究中,似乎並沒有充分利用他們花了大量精力數位化的檔案;這令我感到困惑,因為這樣不是事倍功半嗎?為什麼不能將數位化工作和本身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呢?觀察到這個現象後,我開始去探討它的環節。我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數位典藏系統的設計往往沒有考慮到使用者──尤其是研究者──的需求,以致於一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研究者還是認為檢索系統只能幫他們找資料罷了,而不能幫忙整理或分析資料。這是很可惜的,因為許多資訊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如果能夠與數位檔案結合並有效地運用在這些系統中,應對人文研究產生非常大的助益。在更進一步的探討後,我發現這個問題並不是臺灣獨有的,在國外亦有學者思考這個問題,而且已有一個研究社群,那便是「數位人文」。



      用最簡單的話來講,「數位人文」就是結合大量數位材料,運用資訊科技,來從事人文研究。顧名思義,這是一項跨領域整合的工作。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要有大量高品質的數位資源可供使用外,更需要人文學者與資訊學者密切的互動與合作。有鑑於此,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從2009年開始舉辦的「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希望藉由這個會議,不但能夠介紹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並能提供國內外人文與資訊學者交流的機會,讓臺灣的數位人文研究能夠遍地開花,並與國際接軌。



      《數位人文研究叢書》即是會議產出的一項成品。叢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均在研討會中發表過,再經修改及至少兩位審查人的審查通過。在此特別感謝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的蔡炯民博士、陳怡君小姐與全體同仁對本叢書投注的心力。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系列的叢書,提升國內學界對數位人文的認知,並激發進一步的研究。


    項潔

    2011年9月於臺大




    其 他 著 作
    1. 歷史是擴充心量之學
    2. 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
    3. 重返《國史大綱》:錢穆與當代史學家的對話
    4.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三版)
    5. 思想史11(清中晚期學術思想專號)
    6. 課綱中的中國與東亞史:從國家社會、人群交流到邁向現代的歷程
    7. 王汎森: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
    8. 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增訂版)
    9. 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 (增訂版)
    10. 啟蒙是連續的嗎?
    11. 天才為何成群地來:知識創造的人文向度
    12.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精裝)
    13.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14.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
    15. 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
    16.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
    17.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
    18. 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
    19.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
    20. 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