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第五大學的法國文學教授兼心理分析學者。曾出版過許多書籍,《福爾摩斯錯了!》(Sherlock Holmes Was Wrong: Reopening the Case of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誰殺了艾克洛德?》(Who Killed Roger Ackroyd?:The Mystery Behind the Agatha Christie Mystery)。他也擔任過電視評論節目主持人。
不過我要馬上指出,從台灣學子幾十年來的經驗以及本書作者的主張,可能會得到一個論點:追求知識可以省時省力。可是這是謬論。事實上,追求知識愈來愈辛苦了。不要以為「見林不見樹」也容易,畢竟,樹在長,而林也在擴張。如,網路一出現,學子也就更加任重道遠。在網路流行前,研讀文學的學子還會去蒐購文學作品的解讀指南,乃至於考古題;但維基百科(Wikipedia)出現之後(也只不過是三五年前的事),動作快的學子,包括美國大學生,就會上維基尋找解讀文學作品的捷徑;時至今日,所有的學子都會用維基百科,於是維基再也不能讓任何一個學子得以鶴立雞群──現在學子研讀文學,不但要讀原本規定的書,也必須熟讀維基以及其他類似網站的內容,還要再找(永遠在擴張中的)額外閱讀材料,以求出奇制勝。如,學子有沒有上網去世界先進各國的學校網站觀摩,比較各校的網上課程大綱(syllabus)?是否熟悉使用最巨大的英文詞典《牛津英文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早已上網多時)?懂得活用「推特」(twitter)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