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生於一九六八年,成長於斯德哥爾摩郊區小鎮布雷奇堡(Blackeberg),從小夢想能闖出一番名堂。他曾是魔術師,還在北歐魔術牌技比賽中贏得第二名。之後成為喜劇脫口秀表演者長達十二年。後來轉戰進入劇作圈,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本《Reuter & Skoog》,並擁有多部舞台劇作。《血色童話》是他第一部小說,在瑞典造成轟動,二○○五年獲選為挪威的最佳小說獎,並入選為瑞典電台文學獎。並於二 ○○八年榮獲「拉格洛夫文學獎」殊榮(Selma Lagerl?f Prize for Literature),改編成電影的劇本也由他親自撰寫。《血色童話》電影上映後,立刻引起國際間多方迴響,橫掃各大影展獎項,如二○○八年紐約翠貝卡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攝影、第四十一屆Sitges影展最佳歐洲奇幻電影、富川國際奇幻影展最佳導演、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評審團大獎等四十多項大獎;並促使《柯洛弗檔案》製片J. J. 亞伯拉罕以天價搶購美國重拍版權。
二○○五年在瑞典當地出版的第二本小說,《死幕之城(暫名)》(Hanteringen av od?da),描述斯德哥爾摩地區出現活死人的故事(中文版即將由小異出版),已被製作公司「Tre V?nner」買下版權,將開拍成電視和電影。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後續的作品也備受矚目,前景令人期待。
當初看電影的時候,對我來說,劇情算是鋪陳的很快,不是說導演將電影剪成快版,而是內容的連貫讓我無法前後理解,看了原著小說《血色童話》,很多不懂的盲點現在豁然開朗,所以不是電影編劇不好,而是,回想起來,這部電影真的要很用心去看。那說回來了,這部電影值得欣賞嗎?非常值得。不過我的建議是,可以的話,不管是先看電影還是小說,最好兩種類型的作品都能一起欣賞,若要給上優先順序,我會先看《血色童話》再欣賞《血色入侵 / Let The Right One In》。
我想《血色童話》以愛情為出發點,利用吸血鬼的元素,以兒童為主角,探討單親、遊民、婚姻、毒品、酗酒、暴力、殺人……最後依萊當然不會死,有著吸血鬼基本長生能力的他,將繼續流浪,現在需要注意的,就是留心社區搬進來四十歲男子帶著年約十二歲的女孩,不過只要不說出「請進」就行了。(Let The Right One In或是La*t den ra"tte komma in,都可翻作「讓對的人進入」、或是反向翻譯成「生人勿入」)
管他什麼蘋果咬一口,我寧願讓吸血鬼看見我脖子上的肉。
2.
OP
/ 新竹
2009.07.20看OP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書中的吸血鬼,除了怕陽光之外,他的行動受到限制,當他要進入已經有人的房間時,必須獲得邀請才能進去.這是書名Let the right one in,讓對的人進來.也就是說,開門的時候要小心,如果客人站在那裡等你的邀請,那就要小心,他可能是吸血鬼--這是字面上的意思.書名沒有說進入哪裡,可以是你的房間,也可能是你的心房.你不打開心門,吸血鬼--這個有超能力,但會傷害別人的意象--是進不來的.換句話說,像哈肯這樣的忠僕,是自願的--自願屈服在這個小巧可憐,偶爾滿足他慾望,在看得到卻吃不到的誘惑之下,乖乖的臣服於下,替依萊殺人,並為了掩護依萊而自我傷害.原本是教師的哈肯,因為性侵害疑雲,遭到眾人排擠,最後住家遭到縱火而無路可去,接受依萊的收留,一個提供性服務,一個提供血服務.兩人扮成父女,在瑞典的鄉村流浪.哈肯乾脆自甘墮落,拋棄原本可能就不怎麼堅定的罪惡感,替依萊殺人取血,換得那個受眾人排擠,活在社會底層邊緣的一絲絲慰藉.哈肯開了門,Let Eli in,依萊是the right one嗎?他的下場是,自我傷害以保護依萊,最後連人的資格都不要了,變成全然沒人性的吸血鬼.
依萊失去了哈肯,但又得到了奧斯卡.奧斯卡是哈肯的小孩版,在學校受到欺負.遇到了依萊,他開了門,可是真的是Let the right one in嗎?人在孤獨無依的時候,很容易受到誘惑,以為抓住了救命的浮木,隱約知道這有問題,卻還是僅抓不放.對於中輟生、流浪漢,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也是逃避問題,劃一道線隔離,眼不見為淨.照這本書看來,隔離之後他們不會自動變好,而是有如依萊般的吸血鬼對他們招手,最後傷害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