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無照心理師的沙發:餘命管理的學習與自覺

無照心理師的沙發:餘命管理的學習與自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572687
王浩一
有鹿文化
2022年5月13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6269572687
  • 叢書系列:看世界的方法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 x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看世界的方法


  • 心理勵志 > 熟齡生活











    扭轉「只是近黃昏」的衰老逼近

    樂活「夕陽無限好」的豐美年紀



      ★王浩一繼《孤獨管理》《向夕陽敬酒》後,關於餘命管理終部曲之作!

      ★關於新時代、新老人(New Old)從初老慢老到終老態度的樂活之書!



      今天,就是餘生管理第一天!



      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將超過人口比例20%,衍生出的世代衝突問題不可小覷。身為橘世代的你我,從與內心對話開始,主動學習「餘命管理」、面對孤獨,掌握退休主導權,刻不容緩。



      「無照心理師」王浩一,站在歷史長河岸邊,深情瞭望。他以逆向工程,邀請七位生命精采的古人,坐在沙發上,以虛擬的輕鬆對談,建構出他們的哲思,在一杯茶飲的時間裡,感受到風捲殘雪之後仍沁潤的餘溫,進而學習「倍萬自愛」,聚焦在自適而正確的方向,迎接人生圓潤豐美的時刻。



      你可曾理清,生命的最終出口究竟為何?



      「孤靜終老」�蘇轍。晚年靜居潁川十二年。訣別、學禪、思念兄長、讀書。

      「相思終老」�薛濤。中年後創立紙坊謀生。愛情、失戀、思想自由、種花。

      「熱血終老」�左宗棠。帶著棺材出征的種樹老人。貧窮委屈、氣節、傲氣自負。

      「隱居終老」�王維。一個人的小旅行。長期單身、佛教、繪畫、獨居。

      「孀居終老」�李清照。二十多年的靜寂獨居。喪夫、流離失所、再婚、離婚。

      「自適終老」�馮道。跌宕五十年職場的老宰相。亂世、使命、《道德經》信仰。

      「寫詩終老」�陸游。愛喝粥與養貓的老先生。養生、情傷、喝茶、寫詩。



      王浩一邀請大家與他們喝杯茶,收藏他們「耳順」與「從心所欲」的人生大智慧!



    ?


     





    【自序】 今天,是我的餘生管理第一天

    ?

    【第一篇】生死,怎麼說再見?

    蘇轍vs王浩一,談「孤靜終老」

    ?

    【第二篇】愛情,就是自我價值在戀人身上的反映

    薛濤vs王浩一,談「相思終老」

    ?

    【第三篇】如何定錨人生的最後姿態

    左宗棠vs王浩一,談「熱血終老」

    ?

    【第四篇】看靜水流深,聽清風徐來,可好?

    王維vs王浩一,談「隱居終老」

    ?

    【第五篇】愛不是縮小自己,而是打開世界

    李清照vs王浩一,談「孀居終老」

    ?

    【第六篇】有時書一卷,酒一杯

    馮道vs王浩一,談「自適終老」

    ?

    【第七篇】守住最後一盞燈

    陸游vs王浩一,談「寫詩終老」





    自序



    今天,是我的餘生管理第一天




      一



      孤靜終老:蘇轍—晚年靜居潁川十二年。訣別、學禪、思念兄長、讀書。

      相思終老:薛濤—中年後創立紙坊謀生。愛情、失戀、思想自由、種花。

      熱血終老:左宗棠—帶著棺材出征的種樹老人。貧窮委屈、氣節、傲氣自負。

      隱居終老:王維—一個人的小旅行。長期單身、佛教、繪畫、獨居。

      孀居終老:李清照—二十多年的靜寂獨居。喪夫、流離失所、再婚、離婚。

      自適終老:馮道—跌宕五十年職場的老宰相。亂世、使命、道德經信仰。

      寫詩終老:陸游—愛喝粥與養貓的老先生。養生、情傷、喝茶、寫詩。



      我喜歡閱讀古人的故事。年輕時,愛看他們風起雲湧的英雄成就。中年後,則關注他們如何卸下肩膀上的「社稷與使命」,轉變成雲淡風輕的心態,關鍵點是什麼?他們的生命何時出現拐點?退休後,我開始研究他們的晚年生活,發現有許多智慧亮點與人性溫度蘊藏其中,值得我借鏡參考,甚至收藏他們的「耳順」與「從心所欲」的大智慧與態度。



      二



      心理學者喜歡說「創傷」,臨床心理師分析創傷,論述心理創傷特徵與分類,也教導人們「如何面對成長中的創傷」,解惑「心理創傷能復原嗎?」我們除了有大師的心理理論可以依循,也有好多心理相關平台,他們推薦著不同書籍「教你面對創傷與孤寂」,正如《凝視創傷》這本書的的副標題所言,「不是每一種傷痛,都能被看見」。



      我問,現代的「心理學」可以套用在古人身上?那些古人們、英雄們他們有創傷嗎?有一些人「抑鬱而終」,有一些人卻可以「凝視創傷後,了悟屋矮不礙雲」的哲理,他們是怎麼「治癒生命的創傷」?現代的心理師怎麼看待?



      蘇轍自號「潁濱遺老」,享壽七十四歲。個性澹泊汪洋,卻在仕途上與兄弟蘇東坡屢屢受到政敵攻擊,貶謫多處多年。蘇東坡驟逝常州,悽涼悲痛。所有元佑年間同好、朋友皆前後離世,他是最後關燈的人,已無摯友交往,他有創傷……。



      薛濤人稱「薛校書」,享壽六十五歲。父親早死,生活窘迫,與母親相依為命,十六歲時因頗有姿色,通音律、善詩文,迫於生計,而淪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樂妓。二十八歲脫離樂籍,成為自由身。但是她的交際圈中有權傾一方的節度使、著名文人、幕府佐僚、貴胄公子和禪師道流,可謂名動一方。她的詩作以清麗見長,四十一歲與元稹相戀甚篤,無果而終,情傷依依。之後深居簡出,她有創傷……。



      左宗棠自號「湘上農人」,享壽七十四歲。個性孤傲,父親早逝,十五歲時湘陰縣試第一,次年長沙府試第二。二十一歲因家貧入贅妻家,深引為恥,但是三次赴京科舉不中,無力翻身命運,僅以擔任家庭講師為生。三十八歲時在長沙開館授課,當時在雲南的林則徐有意聘用他擔任雲貴總督幕府,結果因家事纏身無法前行,錯失良機,「西望滇池,孤懷悵結」。他自視甚高,自覺中年無成,他有創傷……。



      王維自號「摩詰居士」,享壽七十歲。十七歲離開家鄉蒲州,遊學長安,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政治抱負,作品有邊塞、遊俠的雄渾氣派。政治上的挫敗,加上獨子早夭,妻子哀慟病逝,造成心靈上的破洞。因為受母親影響,精通佛學,哀慟後作品風格丕變,轉成濃濃的佛道和退隱思想,歌詠山水。晚年居輞川,他有創傷……。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享壽七十二歲。四十二歲時遭逢北宋的靖康之禍,她與夫婿渡江逃難,四十六歲在驛站,丈夫死在她的懷裡。國破家亡令她飽受打擊,她隻身輾轉逃難,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四處飄零期間大病、改嫁、離婚、入獄。種種不幸接連不斷,她的寫作內容已多是對現實的憂患。暮年獨居生活,她有創傷……。



      馮道自號「常樂老」,享壽七十三歲。生在華麗、黑暗、血腥的五代十國,前後五十多年,人口數銳減了五分之二。那是朝不夕保、人人自危的地獄時代。他卻在如同走馬燈的時期,擔任了四個朝代的宰相,侍奉過十個皇帝,聽似風光。當時、後世的文人都罵他無恥。表面上,馮道有悖儒家忠君思想,毫無節操,卻滿滿都是委屈,他有創傷……。



      陸游自號「放翁」,享壽八十六歲。與新婚妻唐琬恩愛,卻被強勢的母親以「科舉考試為重」逼迫離婚,陸游無力反抗。赴京考試,在開封的會試得了第一,卻被宰相秦檜硬拉下馬來,連殿試都無法參加,氣恨難消。回到家鄉,卻與再婚的唐琬夫婦在沈園偶遇,懺悔哀痛之餘,留下〈釵頭鳳〉詞以寄深情。次年春天唐琬再度遊園,看見壁上〈釵頭鳳〉,回家後也回了〈釵頭鳳〉,不久哀慟而死。他有創傷……。

     

      三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三日有一則新聞:二○一二台北國際書展將有一場相當特別的活動「英雄也需要心理醫生」。王浩一老師與王浩威醫師這對兄弟檔,難得聚首,公開進行非常精湛而別開生面的對談暨新書發表會。



      所謂新書發表會,是因為我發表了「易經與英雄系列二」的《英雄的十則潛智慧》。當天主持人是好友蘭萱,她先引言「關於英雄」觀點:「英雄是所有人可能一輩子所崇拜或是夢寐以求的對象。我們總是希望知道英雄故事背後有哪些可以成為英雄的潛在特質,他可能是命運、時勢所然。有些時候,我們回過頭來,卻發現英雄其實跟人格特質有關。所以,英雄到底為什麼能成為英雄?為什麼有英雄最後變成狗熊?其實,都跟一些心理狀況有些關係的……。」



      我的開場白說道:「……我對歷史人物,最近有更深入涉獵,也多了一些心理學的念頭,加上我從事的是職場管理、商業行銷的工作,在職場時心裡總有一些人性透視,在腦袋裡多了一些心理解析。所以,當我透過書寫那些古人時,總覺得古今,或是我的成長過程之間,想找到有一些吻合『心理學』的東西……在擔任管理人的時候,想要知道個性與心理相關連的東西……。」



      精神科醫師兼心理師王浩威,除了診斷成人的心理問題,他更專研青少年的心理,因為它可能會成為某個程度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除此之外,浩威也試圖診斷公眾人物,談信任與背叛。浩威從很純粹的心理學,跨足到青少年,之後再跨足到試圖診斷政治人的心理成分。



      浩威接著說:「大概可以說,沒有人是百分之百完美,如果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他大概很無趣了。所以可以說每個人多少都有點『病』,而那個病從另一個角度看,可能變成一種才華、一種能力。回應蘭萱所提,這幾年看了很多青少年……應該說,我看青少年很多,談青少年也很多。但是沒有談的部分就是我大部分的個案都是男性,其中也有高收入、高成就的男性……。



      「心理治療領域,中外都一樣,女性求助者比較多。至於在台灣的專業人員,傑出的女性專業人員相當的多,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男性求助得少……其實男性問題更多,所以怎麼讓他們願意求助,這個過程比較複雜。



      「我接觸了很多企業家,這些企業家之所以成功是有道理的,但是相對來說,他們可能犧牲了很多,包括他的家庭、他的婚姻等等。有很多企業家,適合做朋友,不適合做家人。或者說適合做他的仰慕者,不適合做他的下屬等等……這種狀況下,如果他的家庭、婚姻有問題求助於我們的時候,總會感慨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個代價太大了……所以,英雄的確需要心理學家的。



      「另一個角度,這十幾年來,世界經濟尚未泡沫化之前,所有的CEO變成最金光閃亮的那個階段,當時所有股東、董事會們都知道,眼前的這位CEO薪水實在是太高了,可是又找不到『完美的』CEO取代。其實,每個CEO都有毛病,都有他的缺點,這個點子快可是脾氣衝,那個想法好、執行力佳,可是不聽別人勸……所以,在此情形下,西方企業早在十多年前,發展出一套Executive Coaching,也就是高階主管的教練。這些教練會坐在這位CEO旁邊看著他怎麼開會,怎麼管理員工,然後再給他feedback。在此之際,董事會則命令這位CEO『你要聽這個心理學家的話』……。」



      四



      這本《無照心理師的沙發》,是我繼《孤獨管理》、《向夕陽敬酒》之後的著作,想談談中年後,大家必須開始「認真思考」退休生活的藍圖。時間沙漏已經所剩有限,「夕陽無限好」是人生圓潤豐美的年紀,但是「近黃昏」究竟是充滿危機感的「衰老的逼近」。



      我曾經寫下〈立冬〉節氣小詩,背後的心思是才過了五十歲,日子怎麼變快了?蘇東坡說「最是橙黃橘綠時」,說這是「一年好景」,然而初冬怎麼就來了?中年後,未來的終老真讓人忐忑啊。



      秋天臨去的時候,我貪看了晚雲

      在朗晴的谿石上烹茗、聽泉、聽松籟

      怎麼才雲淡了、風輕了,沒幾天

      那個新寡的冬夜就來了



      這本書我「邀請」了幾位精采、有意思、活到高齡的詩人、政治家,透過「我與他們輕鬆對談的方式」,企圖建構他們的終老生活態度。我在對談中,先聊聊他們年輕時的趣味生活,也提到他們不凡的成就,再慢慢引導他們談談生命深處的創傷。我不是諮商心理師,但是我知道「要怎麼安慰受傷的朋友」。



      諮商心理師陳彥琪在她的臉書上談到「那些創傷跟痛苦,一定要說出來才會好嗎?」她寫著:「許多人帶著惶恐不安的心走進諮商室,他�她知道自己哪裡不對勁,但不知道從何開口,擔心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裡頭滿溢而出的脆弱與不堪,是會被踐踏與忽略,還是能夠被穩穩地承接?」「諮商室」一詞,聽起來讓人卻步,所以我與古人對談時,悉心準備了茶飲或是輕食,以微妙的味覺設計,卸下心防:



      蘇轍—龍井茶、東方美人茶。

      薛濤—洛神花茶。

      左宗棠—君山銀針茶。

      王維—徽州貢菊茶。

      李清照—茉莉花茶。

      馮道—唐代庵茶。

      陸游—杉林溪烏龍茶。



      我是「無照」的心理師,無法諮商任何現代人,但是那些老靈魂的精采一生,我企圖用「逆向工程」梳理他們的「創傷跟痛苦」,將他們面對「餘命管理」之際的哲學與作為推出結論。我知道,所謂哲學,就是「使你在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座」,重新對焦那個終極合適又正確的方向。人生在不同成長階段,有摸索、有突破、有迷失、有奮起……《無照心理師的沙發》想多談一些初老族的困惑,多談一些餘命管理的學習與自覺,也關注現代人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問題。我無法提出答案,但是我知道在網路時代,即將或是已經是的橘世代們,那些戰後嬰兒潮的人們所身處的「現代」,是漸漸「不友善的」終老環境。



      五



      歷史散文集《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祝勇繼《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後的最新歷史散文作品。他凝視蘇東坡《寒食帖》之後,從作品得到的啟發是「貶謫在黃州的中年蘇東坡『有尖銳的痛感,卻沒有怨氣。』」透過蘇東坡的性情與作品,細細品味之後,他更進一步道出他的社會觀點:「我不喜歡怨氣重的人,具體地說,我不喜歡憤青,尤其是老憤青。年輕的時候,我們對很多事物心懷激憤,還可以理解。但人到中年以後,仍對命運忿忿不平,就顯得無聊、無趣甚至無理了。怨氣重,不是在表明一個人的強大,而是在表明一個人的猥瑣與虛弱。」



      祝勇罵得淋漓!真的,我看過年長者向老天咆哮: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嫉世憤俗、沒有伯樂等……心裡充滿怨天尤人的憤恨。甚至,他們對新世代諸多不滿、嘲諷、刻薄……。另一方面,日本導演北野武也說:「當個體貼的大人,不要老愛提『當年勇』啦。好好聆聽別人說話吧。」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在二○二五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依國際定義,六十五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七%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達十四%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達二十%稱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換句話說,屆時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這些長者搭公車免費、高鐵半價、領敬老津貼、老花眼鏡補助、假牙補助、健保補助……可以想像,未來生活困厄的年輕人會殘酷地做結論:「太多長者在透支社會資源。」甚至說出「照顧不事生產的老人,浪費國家資源」這類偏激的語言。社會學家警告,台灣的老年歧視會愈來愈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超高齡社會」提出警訊,他們認為年齡歧視(Ageism,又稱老年歧視、年齡主義)會快速加劇。所以我說:「各位長者們,請倍萬自愛,依老賣老的年代已經消逝了。」長者心態不能任性、偏狹了,養壽、養心之外也必須學著「養德」,更多體貼未來年輕人的付出。



      有無建立「消除世代衝突」的良方?這是迫不容緩的社會議題。我以為除了老年相關教育不可少、推廣世代交流活動之外,每個人的「餘命管理」必須從自己與內心對話開始,勇敢面對,然後學習孤獨,透過主動學習,掌握退休主導權。



      不要活成過去我們自己不喜歡的老人家。



      六



      「一個人的高貴,不是體現為驚世駭俗,而是體現為寵辱不驚、安然自立。」這句話真是爽朗,展現出清雅的晨蓮姿態。我喜歡站在歷史長河岸邊,深情瞭望,自覺在古人的終老故事裡,如果是經歷過風捲殘雪的人生,又從苦痛之中超越出來者,相信他的靈魂一定仍保有著「足以沁潤我們的餘溫」,足以讓我們仰望。這也是我希望透過「在舒適沙發上,一杯熱茶之後,侃侃抒發與緩緩梳理人生的過往」的書寫方式,凝鍊出他們「永恆的溫度與亮度」,最終能懂得陶淵明〈歸園田居〉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給自己多一點餘閒。



      筆下的他們,創傷後的漫漫人生,有動人的人生最後姿態,有經過事件後的反思,或是徹底沉澱後的靈光乍現,或是得自一個生命信號,皈依田園……今天的我們要如何透過學習、思考,才可以握拳說:「今天,是我的餘生管理第一天!」



      我永遠相信,「世界是用我們的思想創造的」,不是抱怨控訴,不是委曲求全。這本書寫了七位「倍萬自愛」的古人,透過他們的終年生活與餘命管理,我知道,我最終追尋日子是「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




    其 他 著 作
    1. 暖綠之旅:走,帶你去看一棵老樹!
    2. 原來如此:幸福是樂齡者唯一的任務
    3. 孤獨管理(二版):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
    4. 節氣食堂:我是農產品促銷員
    5. 向夕陽敬酒: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
    6. 哲學樹之旅:漫漫走過千年之路
    7. 英雄多情:易經與經世智慧
    8. 交。遊:臺南輕旅行(附贈啟動臺南交通的關鍵術)
    9. 孤獨管理: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
    10. 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