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節氣食堂:我是農產品促銷員

節氣食堂:我是農產品促銷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82366
王浩一
有鹿文化
2021年10月08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0682366
  • 叢書系列:看世界的方法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看世界的方法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化/札記











    食材流轉、四季遞嬗

    在時間與空間的反應裡

    迷人的風味撲鼻而來



    ★王浩一繼《小吃研究所》《旅食小鎮》最新食旅力作!

    ★產季產區 × 文化情報 × 手繪插圖 × 風味食譜,食材身世大揭密!



      「同樣的食材,不一樣的飲食文化,我以為『國際觀是可以吃出來的』,生活的品味或許也可以從中體會出一些端倪。」—王浩一



      你我餐桌上常見的各式食材,許多其實是在歷史的風雲際會之下登上這座島嶼,而如今,都一一成為台灣地方特產。一樣的食材,在原產地與引進地有天壤之別,在你家和我家也有不同滋味。美食說書人王浩一善用橫向思考,為我們上一堂堂餐桌上的歷史地理課,同時找回人與自然的節奏,美時美食,不時不食。準備好展開一場時間與空間的味覺之旅了嗎?歡迎來到節氣食堂。



      日常餐桌上的農產食材,絕大部分非源自寶島,

      超級農產品促銷員,帶我們走進小鎮

      看到在地生根最真實的食物風景



      【四季代表農產】

      春:枇杷,從嶺南的春天來,除了製成潤喉的枇杷膏,還能搖身一變成雞尾酒?

      夏:酪梨,從美洲漂洋而來,果肉適合各年齡層食用,果籽更是充滿神奇效果?

      秋:芝麻,從西域諸國而來,一千零一夜的神奇咒語,與芝麻葉是不同的品種。

      冬:紅豆,從喜馬拉雅山來,南傳與北傳滋味大不同,相同的是都能讓人微笑。

      更多農產身世故事,等著你來認識!

    ?


     





    自序

    餐桌上的世界地圖

    ?

    春季

    洋蔥∣辛甘的皇后

    枇杷∣潤肺的春味

    大蒜∣活力的王者

    胡蘿蔔∣雪人的鼻子

    辣椒∣香料的太陽

    彩椒∣茄科的燈籠

    菜豆與四季豆∣豆家的兄弟

    韭菜∣詩經的祭食

    馬鈴薯∣地下的蘋果

    ?

    夏季

    竹筍∣有節的君子

    百香果∣眾神的合唱

    秋葵∣美人的手指

    無花果∣生命的夢果

    檸檬∣萬能的酸神

    扁蒲∣阿媽的家常

    茄子∣油潤的紫色

    綠豆∣萬能的配角

    九層塔∣魔幻的聖草

    酪梨∣森林的奶油

    蓮子∣皇家的雨夏

    ?

    秋季

    芋頭∣紫色的甜心

    毛豆∣大豆的幼弟

    蕎麥∣穀類的新貴

    花生∣吉祥的味道

    大豆∣變妝的舞后

    玉米∣萬能工具人

    洛神花∣植物紅寶石

    芝麻∣深秋的凝鍊

    蓮藕∣初秋的船歌

    山藥∣閨蜜的神仙

    ?

    冬季

    白蘿蔔∣大根的傳奇

    香菜∣波斯的迷情

    豌豆∣豆家的明星

    花椰菜與青花菜∣花家姊妹

    高麗菜∣南歐的身世

    櫛瓜∣婚禮的伴娘

    紅豆∣甜點的微笑

    香菇∣魔膳的精靈

    番茄∣醫師的情敵

    薑食∣養生的密碼

    ?





    自序



    餐桌上的世界地圖




      如果能在餐桌,上一堂歷史課、地理課,學生肯定開心。



      我不是那種很厲害能料理出一桌豐盛大菜的人,但我是美食說書人,也因為受過數學橫向思考訓練,所以,這次餐桌上的教室,我們來「橫向」說說世界地圖,說說那些本來安靜隱密在世界角落的食材,如何引進到其他地區與國家,也梳理一下它們如何進入了我們的廚房。同樣的食材,不一樣的飲食文化,我以為「國際觀是可以吃出來的」,生活的品味或許也可以從中體會出一些端倪。



      先說印度。古印度對中華文化最深刻的影響是佛教,當時同時傳入中國的薑黃,那是袈裟的染料。之後羅勒也隨著佛教進入中原,但是到了五胡十六國時,後趙的開國皇帝是石勒,因為避諱,羅勒的名字不能用了,改稱「蘭香」,南方乾脆稱它九層塔、七層塔。



      芒果原產地是印度,甘蔗也是。甘蔗在周宣王時已經引進到江南,先秦時期稱它「柘」(音同「蔗」)。《楚辭•招魂》所說「柘漿」就是甘蔗汁。但是,直到後來玄奘到了印度取經,唐太宗時中國才從印度學會製作蔗糖。話說貞觀十五年(西元641),古印度摩揭陀王受玄奘的影響,派遣專使攜帶國書不遠千里到達長安,唐太宗馬上派人回訪摩揭陀國。從此,兩國交往密切,也學得熬煉蔗糖的方法。在此之前,中國不會做砂糖,飲食中的甜物是「飴」,那是用麥芽或穀芽熬煮而成的「麥芽糖」。



      喜瑪拉雅山的東麓,往南是印度、緬甸,往北是雲南、廣西。這裡是一些食材的發源地,如紅豆、肉桂、檸檬等等,一北一南,各自發展的途徑不同,也引發了不同的美食文化。像是紅豆,到了東方我們吃甜的,到了西方當成主食之一,則是吃鹹的。往北的肉桂滋味比較濃烈,簡稱「桂」的廣西是產地,在中華料理成了紅燒五花肉用的香料,往南的味道相對清雅,成了希臘料理的基因,甚至成了歐洲冬天的熱紅酒、肉桂捲麵包、卡布奇諾咖啡的靈魂……。



      印度洋孟加拉灣,西側是東印度,東側是緬甸。緬甸是檸檬、綠豆的原產地,今天台灣自己種的綠豆不夠自己吃,我們多從泰國、寮國(同是東南亞)進口,以「油綠豆」多,它常常當是綠豆芽、冬粉原料、綠豆椪內餡。煮綠豆湯用的「毛綠豆」(粉綠豆),除了嘉義朴子等地種植,進口國以澳洲為主。



      東南亞風味的甜綠豆湯,會加椰漿、椰糖……還有冰沙。菲律賓喝的是鹹綠豆湯,裡面添加了牛番茄、龍鬚菜、五花肉絲,最後以魚露調味,可以配白飯吃。至於蘇州綠豆湯,先把綠豆與糯米蒸熟,放入薄荷水與芸豆、蜜棗、冬瓜糖、紅綠絲、葡萄乾等,一起小小熬煮,湯色不能渾。另外也有在綠豆湯裡加入糯米飯、蜜棗、蜜餞絲、冰糖,一些桂花醬……。我小時候,僅僅是白飯泡綠豆湯,顯然是有貧富差距的。這麼簡單的綠豆湯,依稀可以辨別出世界飲食文化的發展與差異。



      至於波斯、土耳其等阿拉伯世界,張騫通西域時,所引進的胡瓜、胡荽、胡麻、葡萄、番石榴甚至大蒜等等的路徑,就是後來絲路的前身。《聖經》所說三大能量水果:橄欖、葡萄、無花果。葡萄最早進入中原,接著是無花果陸續引進。西漢張騫當時還把釀酒師引進,漢朝時,它是貴族與有錢人獨享的美酒,到了東晉時期,葡萄酒文化已經風靡詩人世界,陶淵明是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人。



      至於《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當然要講「芝麻開門」,波斯是芝麻的原產地,也是香菜的原產地。故事不能說「香菜開門」,因位芝麻蒴果熟成後會裂開,像是「開門」讓種籽外露。如果說香菜開門,聽故事的小孩肯定有一半說「噁心!」



      說說中南美洲。這裡是許多食材的原產地,影響世界深遠,地球的人口增加快速,跟這裡的作物引進到世界各地,並廣為種植與收成脫不了關係。像是馬鈴薯、地瓜、玉米、花生等主食作物,影響飲食文化的辣椒、番茄、酪梨、可可、南瓜,還有百香果、釋迦、木瓜等水果,也有皇帝豆、四季豆、白芸豆等豆類,甚至危害健康嚴重的菸草也是來自這裡,但是古巴的雪茄還是世界第一。



      然而,中南美洲後來陸續引進外地新作物,厲害的是他們一旦開始種植,就是高收成、高占有率,完全改變世界的糧食地圖。像是引進甘蔗、大豆、香蕉、咖啡等等。台灣糖廠之所以關門大吉,就是這個理由,巴西蔗糖占世界總產量22%,占世界出口量47%。日本原來從台灣進口香蕉,後來改為菲律賓,現在又改從加勒比海進口。中南美洲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產區。至於大豆生產,巴西30%、阿根廷18%,排名世界第二、第三。



      食材影響飲食文化。至於種植地的改變,原因很多,像是大航海時代的引進,中南美洲的許多東西開始遠播到世界,直接或是間接的,它們到了我們的餐桌上。



      食材遷移的原因,有時是動亂、遷徙、移民、殖民、文化交流等,像是苦瓜原產於東南亞,鄭和下西洋時將它引進到廣東、福建。



      但是「戰爭」絕對是大因素。像是成吉思汗揮兵中亞,他把阿富汗的胡蘿蔔引進中國。十字軍東征,他們把檸檬從阿拉伯世界引進義大利南部,再傳播到歐洲,大航海時代又輾轉到了巴西,然後傳到澳洲殖民地,再從大溪地傳到美國,最後從美國引進到了台灣。有沒有很複雜?



      太平洋戰爭,日本占領香港,他們把花椰菜從香港引進台灣。17世紀,東歐的鄂圖曼帝國戰勝匈牙利,在統治該地時,有一位匈牙利女郎被迫進入總督廚房服務,當她在夜間與情郎偷偷相會時,便把廚房裡珍稀的甜椒種籽交給了戀人,甜椒自此在匈牙利盛行……。戰爭是殘忍的,但是食材的移動與飲食文化的傳遞,則是另一個平行世界。



      最後來說說咖啡吧,原產地是非洲亞熱帶的衣索比亞,愛喝咖啡的人都知道最早的傳說「咖啡豆與跳舞的羊群」。咖啡最早傳到葉門,再廣傳到阿拉伯世界,接下來的故事,阿拉伯人從果實咀嚼到土耳其烘焙豆子,之後吉普賽人以咖啡渣算命……。



      最早在咖啡裡加牛奶的,是在巴達維亞的荷蘭總督,希臘人在咖啡裡加了香料肉桂,西西里商人則在咖啡裡加了檸檬汁,蘇丹人把洛神花與咖啡一起煮,法國主廚把烤過的蕎麥粉灑在咖啡上,香港人把奶茶加入咖啡稱之鴛鴦,越南人則喜歡在冰咖啡裡加入大量的煉乳。



      1554年,土耳其人在君士坦丁堡創立世界第一間咖啡店。



      你可能不知道,成熟的秋葵種籽,曬乾烘焙,過濾沖泡,味道很像咖啡。



      一樣的食材,在你家在我家滋味不同;一樣的食材,在原產地與引進地則有天壤之別。有的變甜了,有的變大了,當然也有「橘逾淮而為枳」的。飲食文化最大樂趣則在於「原來可以這樣煮哦」、「自己吃得開心最重要」,他山之石或許有新樂趣,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意義。



      至於講究「節氣」,借助日本的飲食哲學:日本人對於食材,有季節滋味三階段:爭鮮、當令、惜別。所謂「爭鮮」(走?,hashiri)是「尚未盛產前的滋味」;「當令」(旬,shun)則是著時、盛產;「惜別」(名?,nagori)為產季將盡,最後的惜別滋味。



      我則信仰美時美食、不時不食。



    ?




    其 他 著 作
    1. 暖綠之旅:走,帶你去看一棵老樹!
    2. 原來如此:幸福是樂齡者唯一的任務
    3. 無照心理師的沙發:餘命管理的學習與自覺
    4. 孤獨管理(二版):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
    5. 向夕陽敬酒: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
    6. 哲學樹之旅:漫漫走過千年之路
    7. 英雄多情:易經與經世智慧
    8. 交。遊:臺南輕旅行(附贈啟動臺南交通的關鍵術)
    9. 孤獨管理: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
    10. 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