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高齡醫學台灣本土研究與因地制宜的健康增齡指引
與國際接軌,結合生物醫學、AI人工智慧、以及可實踐的介入措施
建構長壽未來新願景
?
長壽未來,你想要在失能、失智的狀態下活得更久?還是活得更好,健康地參與社會活動、貢獻一己之力?
?
不到40歲就當上國際醫學期刊主編的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投身於預防老後失能與失智的研究與臨床治療將近20年,近年來並深耕於AI人工智慧應用在高齡健康維持與照護的領域。在創新步伐跟不上國家老化速度的超高齡時代,他提出了新思維:與其繼續投注大量人力與經費在老後的疾病治療與照護上,不如善用預防性的介入方法與科技輔助,有效減緩身智衰退的速度。
?
面對人類歷史首見的長壽現象,陳亮恭醫師在書裡顛覆大眾對「老」的刻板觀念,從理論面、應用面與科技面切入,賦予老後「健康」更高的意義,完整揭示長壽社會的理想樣貌。
?
「手無縛雞之力」「行動如樹懶」是你現在的狀態?如果是,該注意了!
?
從「健康」到「不健康」是個漸進的歷程,為了避免發展成行動不便、認知功能受損、營養不良、憂鬱、多重疾病等,一旦出現手無力、行動緩慢的衰弱表徵,就得積極介入預防,以期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
?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在《詠老贈夢得》詩中描述,視力、活動力、社會角色等功能障礙是他晚年生活的困擾,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這些依舊是大家老後必須面對的難題。只要做對下面這些事,刷悠遊卡「嗶∼嗶∼嗶∼」的三聲無奈就不會變成你對身心健康的無力感:
?
1. 青壯年開始就要做多元型態的運動訓練,預防行動不穩的老態龍鍾
2. 飲食多元、吃對營養,幫身心打好健康基底
3. 擺脫數字年齡的窠臼,無論年紀多大都要學習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最帥大爺」王德順等,勇於追夢、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
AI人工智慧在醫療與照護上的應用,像是天馬行空的科幻片,僅能隔靴搔癢,無法發揮實質作用?
?
近期有幾項國內研究推翻了這個印象,包括:運用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來分析龐雜的健保資料,進而建立有效的預測模型,輔助並提升傳統研究方式的成果;還有,透過人臉辨識來預測精神行為症狀、結合體感遊戲的體適能活動、輔助活動的小型機器人、個人健康量測資料的雲端管理等等。長壽社會的醫療照護,只要能善用人工智慧的優勢,再結合人類智慧,就能有效解決長壽社會的健康照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