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蒸發的男人

蒸發的男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7445
麥伊?荷瓦兒,培爾?法勒
柯翠蓮
木馬文化
2020年1月02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3597445
  • 叢書系列:馬丁?貝克刑事檔案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馬丁?貝克刑事檔案


  • 文學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自此之後,所有的資料都顯示,再也沒有人見過、或和他談過話。

    他只留下一個線索:旅館房間的鑰匙。

    所以,因為某種不明原因,阿爾夫?麥森人間蒸發了……



      瑞典週刊記者阿爾夫?麥森失蹤了。七月二十二日,晚上十點十五分,他在因公出差飛抵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之後,就此人間蒸發。唯一證明他曾來過的跡證,僅有留在旅館房內的衣物行李,以及一把遺落在外的旅館房間鑰匙。



      休假中的馬丁?貝克被局長哈瑪緊急召回,低調前往瑞典外交部,接下調查這起離奇失蹤案件、前往東歐尋人的祕密任務。隻身來到多瑙河畔的疲憊探長,在夏末暖熱的布達佩斯城中遊走,尋找麥森可能的行蹤。



      工作時嚴以律己、交稿從不延遲的記者麥森是何許人物?瑞典官方為何必須隱匿這起失蹤案件?這趟異國尋人任務,何以會讓馬丁?貝克遭人跟監、色誘,甚至遭遇生死交關的暗襲?



      事實的真相究竟近在咫尺,抑或遠在他鄉?這一切都要靠馬丁?貝克和他的警隊組員通力合作,逐一抽絲剝繭,推敲解謎。

      記者麥森人在何方?

      或許,當迷霧散去,真相反而引人嘆息……



      ★ 暢銷全球半世紀,系列銷量突破千萬冊,開創北歐犯罪小說風潮之始祖。

      ★ 俐落流暢,影像感十足,跳脫古典推理窠臼,寫實反映社會及深層人性。

      ★ 國際中文版全新修訂,推理經典傑作重現,犯罪推理迷及影劇愛好者必讀。




    各界推薦



      王小棣 導演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

      詹宏志 作家

      林哲熹 新生代演員

      陳國偉 中興大學台灣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


     





    ?編者的話

    ?導讀—從可能牽涉陰謀的國際事件開始,以人性收結——關於《蒸發的男人》 ?

    ?布達佩斯城區圖

    ?蒸發的男人



    ?





    導讀



    從可能牽涉陰謀的國際事件開始,以人性收結──關於《蒸發的男人》




      二○○八年,《龍紋身的女孩》英譯本出版,全球書市掀起「北歐推理」熱潮。



      許多提及「北歐推理」的簡單介紹常有類似這樣的句子;這句子本身沒什麼問題,但容易讓人誤以為《龍紋身的女孩》是第一本受到全世界讀者歡迎的小說。事實上,在作者史迪格•拉森過世後爆紅的《龍紋身的女孩》,的確提高了全球讀者對「北歐推理」的關注,但在這本瑞典小說出版前幾年,挪威的尤•奈斯博已經成功打進全球市場,二十世紀九○年代末期,瑞典的賀寧•曼凱爾也已舉世聞名。這串名單繼續往過去回溯,可以推到半個世紀前的六○年代──《羅絲安娜》一九六五年在瑞典出版,兩年後就推出了英譯本,引發閱讀熱潮。



      《羅絲安娜》是「馬丁•貝克」系列的第一本書。這系列是讓全球讀者認識「北歐推理」的先驅。



      以區域劃分的推理小說類型,指的大多是作者的國籍或創作語種隸屬該區;是故,「北歐推理」大致上是來自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為主的北歐五國作者作品,故事發生的地點並不在此限。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單以創作者的國籍語種分類,不見得能夠完全表現區域推理的真正特色,因為區域推理的真正特色,其實是國籍語種背後的文化脈絡,以及作者在創作裡對自身社會背景做出的折射。



      《蒸發的男人》是個很好的例子。



      一九六六年初版,一九六九年推出英譯本,《蒸發的男人》是「馬丁•貝克」系列的第二個故事,描述警探主角馬丁•貝克受官方委託,前往匈牙利調查一名瑞典記者失蹤的案件。瑞典是君主立憲的內閣制民主國家,在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並且在二次大戰後朝「福利國家」方向努力,追求人權及平等;而匈牙利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的四十幾年當中,是個由共產黨統治的共黨國家。故事發生的六○年代末期,美國與蘇聯兩大強權已經進入冷戰時期,雖然瑞典當時並未向任何陣營靠攏,但匈牙利政權與蘇聯牽連甚深;一個自由社會的記者在所謂的「鐵幕」國家中失蹤,絕對是可能牽動強權陣營敏感神經的國際事件。



      因此,《蒸發的男人》伊始,帶著一種間諜小說的氛圍。



      馬丁•貝克不明究理地接到委託,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調查失蹤案件。馬丁•貝克不具備外交人員身分,也沒有間諜技能,官方派他出勤的原因,明顯是不想貿然把事情鬧大;但在沒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馬丁•貝克的調查進展有限,倒是當地警方很快便注意到他以及他的真正來意。



      《蒸發的男人》前三分之二左右,主線雖是馬丁•貝克的調查經過,但真正呈現的是對共黨國家的想像及觀察。



      匈牙利是古老帝國的一部分,在共黨統治時期,馬丁•貝克發現某些已然滲入生活的歷史文化並未因而消逝;共黨國家警務機構的權力高漲,布達佩斯警方提供的協助看起來一方面像是對馬丁•貝克的監視,另一方面似乎也對失蹤事件的內裡欲蓋彌彰。派遣體育選手參加國際賽事,一直是共黨國家自我宣傳的方式之一,選手有機會因出國比賽而接觸自由國家人士;因此,故事裡一個曾為國家體育選手的角色,自然成為馬丁•貝克注意的焦點。但在調查過程當中,馬丁•貝克察覺自己的某些誤判,而在遭遇攻擊之後,馬丁•貝克發現自己對整起事件的預設立場並不正確──記者在冷戰時期的共黨國家失蹤,便理所當然地懷疑事件背後牽扯某種陰謀,但這樣的想法可能捨本逐末,事件的關鍵可能更加私人。



      對共黨國家沒有太多批判,與這系列的創作原旨及作者信仰有關。



      「馬丁•貝克」系列由麥伊•荷瓦兒與培爾•法勒合寫,兩人都是社會主義信徒,創作這系列小說的用意,是想指出瑞典社會的弊病。因此,讓馬丁•貝克進入鐵幕,並不是為了描寫共黨國家集權制度下的種種生活情況,而是要藉由失蹤事件及馬丁•貝克的行動,帶領讀者「實際」觀察共黨國家的日常樣貌,同時揭露,瑞典對共黨國家的偏頗印象,可能會造成自己的問題──失蹤記者的確涉入某項犯罪活動,而倘若沒有上述偏頗印象,該項犯罪活動可能就無法成立。馬丁•貝克想通此事之後,《蒸發的男人》劇情在最後三分之一急轉直下,在結局之前找出意料之外但合情合理的真相。



      如此描述,似乎暗示《蒸發的男人》只有後半節奏明快;事實上,這個故事全書易讀。



      拉森或奈斯博偏好大篇幅多字數、時常出現超過兩條以上故事線交錯進行的敘事方式,而荷瓦兒與法勒合寫的「馬丁•貝克」系列相較之下用字十分儉省,篇幅也相當節制;《蒸發的男人》描述輕鬆寫意,就連案情似乎陷入膠著的情節,讀起來仍然流暢,不會出現令人不耐的停滯。主線集中在馬丁•貝克身上,表層用意是讓讀者能夠專注跟隨馬丁•貝克體驗共黨國家的生活樣態,裡層用意是聚焦作者們包裹在情節當中的主題;馬丁•貝克與委任官員和警局同僚的對話,有時昭顯行政官僚的問題,有時出現日常職場令人發噱的趣味。



      最後,案件的癥結仍是人性。



      好的小說關注人性,好的推理小說亦然。進行犯罪、連結成社會、建立政治宗教等等制度並依此互相懷疑攻詰的,全都是人。《蒸發的男人》先著眼制度不同的他國,以映照出自身國家的缺漏,最終以人性收結犯罪,正是優秀推理小說的具體表現。



      撰文——臥斧

      文字工作者。雄性。唸醫學工程但是在出版相關行業打滾。想做的事情很多。能睡覺的時間很少。工作時數很長。錢包很薄。覺得書店唱片行電影院很可怕。隻身犯險的次數很頻繁。出版:《塞滿鑰匙的空房間》、《雨狗空間》、《馬戲團離鎮》、《舌行家族》、《沒人知道我走了》、《硬漢有時軟軟的》、《抵達夢土通知我》、《FIX》、《螞蟻上樹》等書。喜歡說故事。討厭自我介紹。



    ?




    其 他 著 作
    1. 恐怖份子
    2. 弒警犯
    3. 上鎖的房間
    4. 壞胚子
    5. 薩伏大飯店
    6. 失蹤的消防車
    7. 大笑的警察
    8. 陽台上的男子
    9. 羅絲安娜(博客來獨家贈品版)
    10. 羅絲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