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附言
《羅馬盛衰原因論》被公認為孟德斯鳩的三大名著之一,自一七三四年問世以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國學者高度評價。商務印書館早在一九六二年就出版了婉玲翻譯的中譯本,迄今尚無第二個中譯本。
此次新譯《羅馬盛衰原因論》,所據底本為法國伽里瑪出版社的七星叢書(BibliothOEuvres Compl鋈es de Montesquieu )第二卷所載該書文本,譯本的「編註」大多採自此書。翻譯過程中參考了色伊(Le Seuil)出版社一九六四年版的《孟德斯鳩全集》(OEuvres Compl鋈es de Montesquieu)所載該書文本,以及從網站下載的該書(http://nimispauci. free. fr/Montesquieu/MontesquieuSommaire. htm.)。對於從網站下載的英文版Considerations On the Causes of the Grandeur and Declension of the Roman Empire,也有所參考。
有關《羅馬盛衰原因論》的資料全部來自《隨想錄》。《隨想錄》是孟德斯鳩的筆記之一,對於這部筆記的性質,他說過這樣的話:「這是一些沒有寫入我的著作中去的一些零散的思考和想法,這是一些尚未深入思考的想法,記下來以備有機會時繼續思考。我不能對這些想法全都負責。這些想法中的大多數之所以放置在這裡,是因為我來不及思考,以後我若要使用這些想法,我將對之進行思考。」手稿共有三冊,第一冊始於一七二○年,終於一七三四年,其間的一七二八—一七三一年間因遊歷歐洲而中斷,第二冊大致寫於一七三四—一七五四年間,第三冊從一七五四年直至孟德斯鳩離世的一七五五年。孟德斯鳩每寫一條都給予一個編號,多年積累而成的文字共二千二百六十六條。《隨想錄》一直處於手稿狀態,直至一八九九—一九○一年方始印行出版。編者巴克豪森(Backhausen)出於方便閱讀的考慮,把原稿三冊的原有編號打亂,按內容分門別類重新編號,這樣一來,《隨想錄》就有了兩種編號,一種是原稿號,另一種是巴(克豪森)氏號。兩種編號各有千秋,此後的孟德斯鳩著作編者們根據各自的喜好和需要,分別採用其中的一種。
中譯文根據七星叢書《孟德斯鳩全集》文本譯出,該全集採用的是巴氏號。翻譯過程中參考了色伊出版社的《孟德斯鳩全集》中的相關部分,也參考了戴格拉夫(Louis Desgraves)主編的《孟德斯鳩─〈隨想錄〉和〈隨筆〉》(Montesquieu, Pens嶪s, le Spicil銶e)一九九一年巴黎版。
下面對這份資料中每條文字開始前的各種數位略作解釋,以137(573. I,f?441 v陛^ 為例。137是巴氏編號,573是原稿編號,羅馬數字I指《隨想錄》手稿第一冊,f鬥□u頁」(其實是「張」,即正反兩面都書寫的一張紙),441指手稿的頁(張)碼,v鬥□茩間]張)的反面,無v高怮h是該頁(張)的正面。
《論羅馬人的宗教政策》(Dissetation sur la politique des Romains dans la r幨igion)採自色伊出版社的《孟德斯鳩全集》。此文被認為是孟德斯鳩為準備《羅馬盛衰原因論》而寫的一篇文章,一七一六年六月十八日,在波爾多科學院宣讀。他在文中重申了當時「哲學家」們的共識,即宗教只是暴君們用以奴役人民的工具而已,此文未在孟德斯鳩生前出版,遲至一七九九年方首次發表。鑒於此文所論涉及羅馬,與《羅馬盛衰原因論》的主題相關,故收作附錄,以饗讀者。
?
許明龍
二○一四年四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