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為什麼他們問完問題,答案就跟著出現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164696
高杉尚孝
鄭舜瓏
大是文化
2019年1月24日
133.00 元
HK$ 113.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9164696
叢書系列:
Think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Think
分
類
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思考邏輯/決斷/創意
同
類
書
推
薦
八大創新理論:模仿法、5W2H法、組合法、換元法、移植法,一本專屬沒創意人士的創新工具書
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哈佛醫學院的「思緒漫遊」講座,如何用分心提升思想的廣度與創造力,還能使心情平靜而愉快
巴菲特的決策邏輯:身價1113億美元的投資之神,解讀世界的八大原則
最高數字思考術: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用小學生的「四則運算法」成為高績效職場強者,19堂提升自我產值與賺錢敏銳度的數感課
用圖像解決問題的視覺思考大全:8大思考法╳13種場景╳37款模板,提企劃、做簡報、寫筆記、找靈感、帶團隊,都能用一張圖達到目的,效率翻倍【隨書送】視覺思考大全隨行本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頂尖造型師都在用?「軸色」穿搭術:先從上衣、包包、鞋子,找出妳的三點關鍵色,再掌握「7:3配色原則」,用基本款就能穿出自我風格!
足球小將翼 愛藏版 17 (首刷附錄版)
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
明明是基本款,卻很歐夏蕾的穿搭術
生死愛欲II:從中國傳統到近現代西方
足球小將翼 愛藏版 15
內
容
簡
介
國泰世華銀行、竹科欣邦科技、金門大學讀者會指定用書
《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在臺暢銷破50,000冊,作者高杉尚孝又一力作。
上次他教你──寫完的同時也想清楚了。
這一次要讓你更厲害──問完問題,答案就出來了。
◎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你的待遇,讓麥肯錫的強項成為你的專長。
◎說故事就可以發現問題在哪裡?
◎分類問題、設定課題:疑難雜症迎刃而解。
◎用情境分析:立刻看出哪個解決方案好。如何辦到?
作者高杉尚孝曾在全球管理顧問業龍頭麥肯錫公司,擔任諮詢顧問多年。
他指出,市面上談論「解決問題」的書籍,多半只說明發現問題和設定課題的重要性,
很少具體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技巧——「然而,這才是麥肯錫專家們的強項!」。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學會邏輯樹、金字塔結構、MECE,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並非如此。麥肯錫的強項是,從「目的」和「時間」這兩個角度來問問題,
他們是這樣處理的。
(你不需要先背誦什麼邏輯原則、金字塔結構、彼此獨立絕無遺漏……。
看完本書,你解決問題的邏輯步驟會自然浮現):
一、發現問題時,先分類,而非究責
問題發生後第一要務不是究責,
而是判斷它是「恢復原狀型」、「防止潛在型」還是「追求理想型」?
.恢復原狀型:業績下降了,怎樣回復?(利用差異分析找出相異之處)
.防止潛在型:電腦硬碟裡儲存了大量重要資料,會出現什麼潛在風險?(要「同時備妥」預防策略和因應策略)
.追求理想型:希望明年的營業額可以成長7%,如何實現?(你得鎖定「可行的」目標)
二、將問題轉化成具體課題:
問題和課題哪裡不一樣?
「問題」是現狀與期望之間的落差,「課題」則是追求答案的提問。
多數人陷在問題裡打轉,沒想過課題是什麼。
你可以利用 S-C-Q-A(Situation, Complication, Question, Answer Analysis)
問題接近法,一邊發現問題,一邊以疑問句找出課題。
?????
例如:電腦硬碟裡儲存大量重要資料,會出現什麼潛在風險?
可能會發生硬碟損壞的問題,失去重要資料(具體課題)。
也就是說,重要資料消失,是問題背後要解決的課題。
三、找出能解決課題的各種替代方案:
強化員工的電腦技能以防止人為疏失、安裝最新的防毒軟體、
安裝不斷電系統、將硬碟資料備份等,都是替代方案,但千萬不能只有一個。
四、接下來運用情境分析,評價替代方案:
情境分析,就是「說未來的故事」,包括預測型環境分析、複數腳本情境分析。
最常用的分析工具就是3C或5力。
?????? ?
五、選出「最適合」(未必最佳)的解決策略,並採取行動(貫徹執行力)。
像這樣,問完問題,解決的邏輯也自動浮現出來了,厲害吧?
名人推薦
《商業周刊》、《今周刊》專文推薦
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石滋宜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
M觀點知識頻道創辦人�Miula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版主�艾兒莎
目
錄
推薦序一 多數人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不及格�Miula
推薦序二 為什麼領低薪的是我?其實問題在於「問錯問題」�艾兒莎
前言? 讓分析與解決成為你的強項
?
Part1
從發現問題到想出解決策略
第1
章 如何掌握問題
問題的本質就是「有了落差」
問題分成三種類型
哪個問題先解決?決定優先順序
?
第2
章 如何解決恢復原狀型問題
恢復原狀型問題有兩大課題
還可以用差異分析找原因
真的是這原因嗎?如何確定因果關係
?
第3
章 如何解決防杜潛在型問題
防杜潛在型問題的兩大課題
由下而上法
由上而下法
危機管理是防杜潛在問題,不是緊急處置
?
第4
章 如何解決追求理想型問題
追求理想型問題的課題:最終目標要明確
實踐理想:如何解決規畫性課題
你能選定一個「明確」的理想嗎?
第5
章 如何以「分析」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很重要的能力
SCQA分析,幫你發現問題、設定課題
自己找問題,實踐SCQA分析
向客戶做提案時的應用竅門
?
第6
章 如何掌握問題的本質,訂出替代方案
問題背後的問題:課題的本質是什麼?
如何理性評價各種替代方案
萬一只有一個解決提案,怎麼辦?
用於執行的行動計畫
?
Part2
情境分析,提升決策品質
第7
章 情境分析反應快,篤定預測風險高
篤定的預測──總遇上不願面對的真相
情境分析──預想幾種最可能發生的故事
?
第8
章 說未來的故事:製作環境腳本
從「結構」來掌握環境因素
掌握各類風險因素的重要度
製作環境腳本
殼牌公司的情境分析事例
?
第9
章 結合腳本和替代方案
用環境腳本評價各替代方案
製作腳本�行動矩陣
評價企業的投資,用淨現值來分析
?
第10
章 解決策略的選擇順序
剔除超出容許範圍的解決策略
思考環境腳本各狀況的發生機率
考慮風險和報酬,再選擇行動
?
Part3
麥肯錫的強項:分析
第11
章 分析要合乎邏輯,其實很簡單
分析與解決的基礎:邏輯思考
邏輯不憑感覺,而是有具體主張和論述
以對方的立場檢視自己的邏輯
?
第12
章 「分析」的本質
以MECE的概念分析
活用現成的架構,進行分析
?
第13
章 如何分析策略、產業、組織、行銷
思考事業戰略的「3C」
適用於業界分析的「5力」
思考組織策略的「7S」
擬訂行銷策略的「4P」
將推廣策略用MECE分解
?
第14
章 如何分析價值鏈、消費行為、公關危機
顯示獲利模式的「商業系統」
分析消費決策流程的「AIDMA」模型
保全品牌名聲的「道歉啟事」架構
?
第15
章 矩陣分析:從個人職涯到公司成長
分析事業組合的「PPM矩陣」
用「產品.市場矩陣」思考成長策略
檢討企業併購的「企業價值創造矩陣」
協助職涯規畫的「職涯矩陣」
?
第16
章 解決問題的心理素質
三種想法,會害你無法「平常心」
「死腦筋思考」的問題點
用「期望思考」找回正面心態
?
後記 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你的待遇
序
推薦序一
多數人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不及格
M觀點知識頻道創辦人�Miula
有一句職場名言是這麼說的:?公司花錢請你來,是請你來解決問題的。」在工作上,解決問題可說是所有做事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特別是對於白領階級、知識工作者以及主管階級而言。只會處理例行性事務,很難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只有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時,你才能成為工作場合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然而很不幸的,在我個人的經驗中,大多數的上班族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通常都不及格。許多工作者很擅長指出現在的問題,卻無法提出一個有效且可行的解決方案。另外一種常見的情形是,有些人很擅長解決某類型的問題,但遇到完全不同面向的問題時,也只會用原本的那招來嘗試解決,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與資源。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很多人即使知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卻沒有真正學習過這門技術,因為學校沒有教,公司的前輩或主管也未必會教,所以即使知道這能力很重要,實力卻無法跟上。其實,解決問題的能力絕非天生的,可以後天學習,而高杉尚孝的這本書,正是一本問題解決力的最佳教材。
我個人特別喜歡本書中,關於情境分析的部分。很多人在嘗試解決問題時,往往忘記外部環境與未來趨勢其實很可能產生改變,導致他們做出一些現在看起來很正確,但一旦情境產生變動時,就變成錯誤的決策。
商業世界其實是一個動態賽局的世界,如果看不清楚全局,只看到部分的資訊就做出決策的話,那是非常危險的。情境分析的技術與思維,可以讓你在面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時,能夠做出面對各種外部變化、更高品質的決策。
如果你想要學習上述能力,我認為這本書非常適合你。高杉教授將麥肯錫處理狀況時的思維跟做法,完整的整理在書中,使得這本書成為非常好的學習指南。我相信對於所有的職場工作者來說,花時間好好讀完這本書,絕對是值得的。
推薦序二
為什麼領低薪的是我?問題在於「問錯問題」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版主�艾兒莎
「人生現在所有的狀態,都是過去的大小選擇而成,相信我,連你今天幾點吃飯、吃什麼,明天去哪裡,都是關鍵。」這句話在幾年前,我懵懵懂懂的剛到新加坡時,聽起來覺得有點誇大。但這是當年我在新加坡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時,一個新加坡上市公司老闆跟我講的話。
那時候,我剛到新加坡努力奮鬥,卻不知道一團混亂的人生,怎麼可能會有希望。直到我慢慢摸索並看懂,原來生命雛形是我的思想與選擇的原型。
想通了以後,我開始瘋狂閱讀,希望能補救過去大學四年的翹課與迷惘。我當起了啃書族,但啃的不再是言情小說或是翻譯文學,而是跟邏輯有很深度關係的書。因為只有看了那些與思考相關的書,我才像找到處方箋一樣,能找出自己全身上下「病徵」的根本。
為什麼領低薪的是我?
為什麼我很努力的加班、聽老闆的話,還是不能加薪?
為什麼我學了一輩子的英文,競爭力還是比不上新加坡的年輕人?
如果我為了解決這些身上的「病徵」,而直接找對應的答案,可能只能看到一大堆新政令或是教育制度的微調,但這些治標不治本的答案,其實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找不出對的答案,根本不意外。跟書中所說的一樣,我連問題都問錯、連找出問題的能力都沒有,如何談解決方案?
書中有段話讓我感觸很深,我們從小就習慣找答案、回答問題,因為父母會出題目、老師會給考題,教育制度中所有的分級方式,也是出考題。直到有一天,我們進入社會,沒有人再給我們出題目時,「找出問題」與「期望有答案的問題」,只能靠自己的經驗累積,慢慢尋得出路。
看完了這本書,反而該問:「為什麼我只能領低薪?」並藉著書中非常精確的分類,去歸納、思考問題。其實這些步驟與解析能力,必須經年累月的累積與練習,才能得到一個方法。然而這本書令我相當驚豔,因為它簡單又白話的列出本質思考,以及邏輯思考的節奏與程序。
這看似簡單的架構,其背後隱藏的思考能力,實在讓我想放在手邊,不只是遇到創業問題與生活難題時能一讀再讀,更是我在邏輯演練時的必看之書。我相信這本書,不只是有問題的人該讀,而是每一個想要讓自己更好的人,都該認真閱讀的一本書。
前言
讓分析與解決成為你的強項
這是一本專為商務人士設計,以提升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指南。無論你是一般職員或是高層管理職,無論你在組織中擔任什麼職務,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技術已是置身商場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本書在邏輯思考的基礎之上,建構出一套體系,從理論和實務兩方面來說明解決問題的技巧,以及在背後支撐它的分析技術。
本書的舉例範圍廣泛,從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到企業策略都包含在內。我希望從「學得問題解決的本質」這個觀點起步,然後擴大應用範圍。撰寫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初學者看了簡明易懂,高手看了很有收獲。
本書提出的解決問題手法,分為五個步驟:
?發現問題,並將問題分類。
?將問題轉化成具體的課題。
?找出解決課題的替代方案。
?運用適當的基準,評估每項替代方案。
?選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並採取行動。
由於所採取的行動將波及未來,而且解決方案的效果很容易受到環境變化所影響,因此特別提出「情境分析」這種評估解決方案的手法,以強化第四個步驟。
發現問題最為關鍵
步驟本身很簡單,但解決問題的路途卻很遙遠。特別是發現問題以及設定課題的過程非常重要,其原因在於,如果我們連問題的存在都沒發現,等於尚未站在思考解決策略的起跑線上,在發現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要確實掌握問題的類型,才能夠確定解決問題時的核心課題領域。設定課題以及限定分析領域的結果,決定了我們所界定的解決策略範圍。簡單講就是,能否順利解決問題,取決於課題設定的優劣。
在實務上,我們要處理的課題多半是已被決定的具體課題。但有時候,這個課題不一定值得我們撥出寶貴時間去解決。還有另一種情況是,我們在沒有獲得客觀事實的狀況下,便被要求要主動發現問題。無論是面對課題時囫圇吞棗、只顧拚命找出解答,或是在被交付課題之前完全不採取任何行動,採取這兩種態度的人都稱不上是明智的問題解決者。
在本書的前半段,我將根據這五個步驟,解說問題的本質、分類、解決過程,幫助你掌握「問題解決技術」的全貌。在後半段,我將說明「情境分析」的技術,希望藉此提升解決問題的質量。最後,由於分析力對於解決問題很重要,因此我將介紹能增強分析力的架構。我將從「解決問題不僅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思考事物的方法」這個觀點,進行歸納,介紹能培育出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正確心態。
本書能夠順利完成,最重要的養分來自我在麥肯錫公司從事管理顧問工作的經驗。透過分析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向來是麥肯錫公司的強項。我有幸能和東京與紐約辦公室的同仁共事,這段歷練是我極為貴重的資產。
在資訊顧問公司擔任危機管理顧問所累積的經驗,也幫助我完成本書。當然,在華頓商學院取得MBA,在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研究機構接受的心理治療訓練,以及在石油公司與投資銀行從事的業務,都是本書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我在經營事務所和眾多企業研修上的實際經驗,也是撰寫本書的材料。
雖然篇幅有限,但是我希望能透過本書將這套技巧分享給讀者。讀完本書後,一定能夠大幅提升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我要向日本經濟新聞社的堀江憲一先生和其他職員致謝,他們對於本書的執筆及出版,幫助甚多。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