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多年前, 我還是一個瘦巴巴的十歲小孩,記得有一次抓捏自己腋窩時,竟無意間發現一個肌肉的所在位置。當我活動手臂時,這塊肌肉就變硬並滑到我的手指之間。我驚呼:「哇,我不知道自己竟然有肌肉!」
我把這個發現告訴爸媽,他們建議我查閱百科全書,看看我找到的是哪個肌肉。雖然不懂書上寫的拉丁學名,但是在那幾個月當中,我總是逢人就說我找到了自己身上唯一一塊肌肉。
我對身體各個部位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完成動作、呼吸,甚至構成生命本身等奧祕一直著迷不已。在我受訓成為身體工作者的過程中,我學到當年我在腋下找到的那塊神祕肌肉其實就是闊背肌。很快地,我學會如何觸診其他肌肉,以及遍布全身的各種肌腱、骨頭與組織。同時我也了解到觸診對於評斷組織狀況以及施行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法有多麼重要。
成為身體工作與觸診解剖學的指導者之後,我看了很多敘述與描繪身體解剖的書籍。然而,我發現很少有書籍介紹如何用雙尋找及探索身體結構。因此,本書的主旨在於:教你描繪、行遊並且認識、熟悉人體地圖。在每一次旅程之前,最好能先認識你的旅行路線。對每一位醫護從業人員來說,充分了解身體結構的位置與相互關係是必要的。但是,身為「實際動手做」的專業人員,我們不能只是搭乘人體導覽巴士,從遠處觀看、聽聞身體構造的奧妙。沒有任何個體構造會完全相同,你一定要實際探索才行。捲起你的袖子,用你的雙手和感覺去學習人體這個最具挑戰性、最令人驚奇的領域。
所以,歡迎你!本書將成為你最可靠的引導,帶你展開一段人生旅程。
推薦序?? ?
身為復健科醫師在每日的門診中常常要診斷及治療骨骼肌肉疼痛的病患。在診療的過程中,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一直是最關鍵的一環。在進行理學檢查時,常常需仰賴觸診,而觸診所依賴的便是對身體「表淺解剖」(surfaceanatomy)的熟悉。除此之外,近年來骨骼肌肉超音波盛行,已成為復健科的必備工具,而要能進行好的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對身體「表淺解剖」的熟悉又成了關鍵。
?? ?
不僅醫師如此,物理治療師在進行局部肌腱的電療,徒手治療和按摩等,也須依賴對身體「表淺解剖」的了解及熟悉。因此,在每日的教學及服務中,「表淺解剖學」成為我最重要需反覆溫習的學問,也常被學生問及哪裡可以找到好的「表淺解剖學」教科書,而我常不知如何回答。
有關「表淺解剖學」的書籍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在解剖學中有部分的描述,較少專書僅談論「表淺解剖」。安德魯•貝爾所著的《人體解剖全書》(Trail Guide to the Body )就是對「表淺解剖」深入淺出的一本解剖書籍。雖然書名是《人體解剖全書》,但談論的其實是骨骼肌肉系統的表淺解剖學,這本書對身體的骨骼肌肉結構先回顧其解剖構造,再說明重要的骨頭標記(bone marker),接著再告訴讀者如何由這些骨頭標記找到常見的肌肉、肌腱及韌帶,清楚而明瞭。對初學者或有經驗的臨床家都是最好的一種。我相信不管是醫學院的學生,治療師或醫師,只要是對骨骼肌肉系統病變有興趣者,一定可以從這本書獲益。
除了以上的優點外,這本書有兩個特點是我最喜歡的。第一,圖多、字少,對我而言可以很快的學習而不會睡著。
第二,所附的光碟不是如一般書籍將書的內容數位化而已,而是由貝爾教授示範如何實務進行觸診,短短兩小時便可吸收精華,對於習慣在YouTube上學習的新世代一定會喜歡。
這本書,在我眼裡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對於不常使用中文醫學名詞的我,在讀內容時對某些中文醫學名詞並不熟悉,而在索引的地方沒有附上英文,使得我無法查詢對照,也許在第二版時可改進。對於少數細節的說明不足,讀者可能不易了解,例如:383頁為了背誦內踝肌腱血管、神經排列而有Tom, Dick AN’ Harry的記憶法,因為這些構造排列由內而外為Tibialis posterior tendon, Flexor digitorum longus, tibial artery, tibial nerve及Flexor Hollucis longus.若不將重要代表的字畫線,可能讀者不知何意,特別是翻成「湯姆、迪克」與「哈利」,更不易了解。不過瑕不掩瑜,我認為這本書給對骨骼肌肉系統病變有興趣的醫學院學生、治療師及醫師們,仍是一本非常有助益的書。
?
王亭貴
本文作者為台大復健部主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