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是我在台北書院「天人之際──《史記》裡的天心與人意」的講課紀錄。
此書的作者介紹,一開始,我自述是個「作者、講者、行者」。其中,「行者」是根本;我是個中國文化的踐行者,不是空談概念的書齋學者;因為踐行,所以深受其益,所以在島內一片浮躁之下依然可以安然自在。除此之外,自從民國九十九年辭掉學校工作以後,我原先以寫作為主,是個「作者」;而今改以講課為多,是位「講者」。(若用成都一個學生的話來說:薛老師現在講課之處、範圍之廣,簡直是海峽兩岸、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從「作者」轉成「講者」,箇中嚆矢,就是我在台北書院開設的這門課。
寫文章與講課,是兩件很不一樣的事。文章一重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二重文字凝鍊、平仄順氣。至於講課,更在意的,則是生動流暢與當下應機;換句話說,講課更流動、更發散也更容易「跑題」。
我上課經常「跑題」。這是缺點,也是優點。我不做學術工作,關心的是經典的當下對應;正因如此,我的「跑題」也可以是對應當下之「切題」。我講《史記》,無非是希望透過劉邦、張良與司馬遷等人的生命高度,讓大家更清晰地照見我們的時代與我們自身,從而找到每個人可以有的當下安然。
感謝責任編輯舜文所費的心思,也感謝董陽孜老師的惠予題字。
?
民國一百零五年,歲次丙申,時近端午,薛仁明於台東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