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自由,凌駕一切:美國人文景觀的塑造者

自由,凌駕一切:美國人文景觀的塑造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37055
林博文
大塊文化
2016年5月26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2137055
  • 叢書系列:Mark
  • 規格:平裝 / 244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Mark


  • 社會科學 > 大眾傳播/新聞學











    自由女神像不應只是觀光景點,

    她提醒世人要珍惜自由,?? ?

    要使自由穿過無知的黑暗和人類的壓制。





    導言:表達自由是一切自由的泉源



    構築新大陸傳播橋樑的媒體人? ?

    特立獨行的新聞怪傑史東? ?

    讓十個美國總統不爽的海倫? ?

    「報業女王」葛蘭姆的崛起? ?

    附錄《華盛頓郵報》換老闆? ?

    使《華郵》成為一流大報的布萊德里? ?

    水門事件的「深喉嚨」? ?

    《紐約時報》守護神? ?

    華府新聞界泰斗雷斯頓? ?

    誰是敦巴頓會議的「洩密者」? ?

    採訪不輟的特派員索斯伯里? ?

    索茲伯格深度專訪蔣介石、周恩來 ?

    把訃聞變成傳記的惠特曼? ?

    使《紐約時報》蒙羞的特派員? ?

    《紐時》首位女總編黯然下台? ?

    出版家魯斯夫婦特寫? ?

    《時代》發行人魯斯與白修德的中國恩怨? ?

    呼風喚雨的右翼專欄作家艾索普? ?

    包可華專欄笑傲報壇? ?

    沒有道德底線的媒體大亨梅鐸? ?

    梅鐸與鄧文迪的婚變? ?

    回憶初訪中國的經驗? ?

    《紐約客》特派員筆下的中國? ?

    CBS創辦人威廉•裴理剪影? ?

    美國近代廣播新聞先驅愛德華•莫洛? ?

    《波士頓環球報》與《驚爆焦點》

    ?

    滋潤新大陸文化心靈的原創人? ?

    海明威夫婦訪問抗戰中國? ?

    海明威盛年自殺之謎? ?

    好勇鬥狠的作家諾曼•梅勒? ?

    遺世而獨立的麥田捕手沙林傑? ?

    回到梅岡城後的哈珀•李? ?

    黑人作家哈利的傳世之作? ?

    《廣島浩劫》作者約翰•赫西? ?

    夏爾親睹親撰納粹帝國興亡? ?

    探討人生百態的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 ?

    最出色的總統文膽蘇仁森? ?

    為歐巴馬撰寫講稿的「海明威」? ?

    英譯《西遊記》的芝大教授余國藩? ?

    中情局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 ?

    《紐約書評》雜誌獨領風騷? ?

    國民黨打壓美國言論的一段內幕 ?



    ?





    導言:表達自由是一切自由的泉源



      在美國南方田納西州鄉下辦一份小報的猶太人阿道夫•歐克斯(Adolph S. Ochs),一八九六年買下搖搖欲墜的《紐約時報》,異常興奮,他在心裡發誓一定要把《紐時》辦成一流報紙。他揭示了辦報宗旨:「無視於任何黨派、團體和利益集團的包圍,以大公無私的態度處理新聞,無所畏懼亦無所偏袒。」這句話曾刻在曼哈頓西四十三街時報廣場附近《紐時》舊大樓大廳牆上。牆前是歐克斯的銅像。



      一百二十年來,《紐時》絕大部分時間能遵循老發行人訂下的金科玉律,尤其是「無所畏懼亦無所偏袒」(Without fear or favor)的原則。否則,該報不可能成為全美甚至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報紙。今天,《紐時》能夠執美國文字媒體牛耳的地位,其報導和評論一直為舉世政要所重視,揆諸其因,歐克斯當年所訂立的辦報宗旨,實具開啟與引導之功。而日後主持《紐時》新聞與言論的編輯與筆政領導班子,亦每每能在重要關頭,恪守「無所畏懼亦無所偏袒」的原則,「報導一切適宜刊登的新聞﹙All the New Thats Fit to Print﹚」,為「歷史的初稿」定調。



      一九七一年夏天,尼克森政府為阻止《紐時》和《華盛頓郵報》發表描述美國如何捲入越戰的〈五角大廈文件〉(Pentagon Papers),乃向最高法院要求禁止《紐時》和《華郵》刊登這份機密報告。但高院九名大法官於六月三十日以六比三裁決這兩份報紙有權發表〈五角大廈文件〉,聯邦政府無權干預和阻止。大法官雨果•布拉克(Hugo Black)在判詞中寫下了一句震古鑠今的名言:「只有一個自由和不受箝制的新聞界,始能有效地揭露政府的欺騙手段。在新聞自由的各種責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防止政府任何一個部門欺騙人民……。



      只有一個「無所畏懼亦無所偏袒」的報紙,才有偉大的膽識和道德勇氣來揭發政府的錯誤和秕政,使人民不致永遠受騙;只有一個「無所畏懼亦無所偏袒」的報紙,才不會幫助政府欺騙人民、蠱惑人心、自己欺騙自己,更不會在白紙黑字上縱逸自瀆。



      自由民主國家與獨裁專制國家的最基本分野之一,就是前者的言論與新聞自由,全然是由人民所爭取並予以珍惜,而又得到憲法和法律的明確保障;後者則毫無言論與新聞自由可言,即令有一絲一毫妝點門面的「自由」,而這些「自由」又在軍法、戒嚴法、黨章、特務和公安的虎視眈眈下,萎縮或變形得不成形狀。即使在民主、自由和法治早已上軌道的美國,還是會發生打壓新聞、言論與出版自由的逆流,更遑論那些自由其名、專制其實的國家和地區了。新聞自由的光大、媒體尊嚴的維護,絕不是朝夕所能倖致,亦絕非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垂手而得,更不能祈求當道與政府權勢的施捨和保護。



      誠然,在一些赫赫有名的美國報章雜誌裡,並非全都是「不偏不倚」的,如行銷全球的《時代》周刊,從四○至六○年代,即是一份報導有偏頗、言論有成見的新聞雜誌。特別是對中國問題的看法,完全受到該刊創辦人亨利•魯斯(Henry Luce)的百分之百親蔣立場所左右。因此,《時代》變成蔣介石和國民黨在美國的最有力代言人。然而,一九六○年九月四日,台北《自由中國》半月刊發行人雷震因「涉嫌叛亂」和「為匪張目」而被捕的消息傳抵美國後,魯斯大為不滿。魯斯曾親自對當時的中華民國駐紐約總領事游建文說:「我雖是中華民國的好朋友,但我是雜誌發行人、編輯人,我是一個報人,不能不替報人說話,不能不為言論自由來說話。這是報人的責任,我不能不負起我的責任,否則我就失職了。蔣總統用軍法來逮捕《自由中國》半月刊發行人雷震一事,就是打擊言論自由,無視新聞自由,實在太不應該了,把自己宣稱為自由的中國毀掉了。」在雷案之後,《時代》曾發表多篇抨擊國民黨打壓言論自由的文章,其中一篇譏諷國民黨政府在製造「烈士」。魯斯的逆耳忠言雖未獲得台灣當局的正面回應,但此後《時代》對海峽兩岸的立論,亦較能從客觀立場出發。



      一八八六年十月二十八日上午,美國第二十二任總統克利夫蘭在紐約港口主持自由女神像落成典禮。在女神右臂高舉的自由火炬下,克利夫蘭宣稱:「一縷光線將穿過無知的黑暗和人類的壓制,直至自由輝耀世界。」這座由法國人民所贈與的紀念碑,成為美國自由、民主、幸福與繁榮的立國精神標誌。



      「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壯哉斯言!美國獨立革命先賢派屈克.亨利(Patrick? Henry﹚於一七七五年發下這句豪語,餘音震撼歷史、響徹全球。自由,凌駕一切!就如同杜甫所說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沒有真正的思想自由、表達自由、諷刺自由、創作自由、學術自由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其他的「自由」都是假的。有了這些自由,人活著才有價值、才有尊嚴、才不會怕「有吏夜捉人」。沒有這些自由,人就不成其為人。自由女神像所象徵的就是這些不可剝奪、不可讓渡的基本自由。在這些基本自由的護佑下,報人才能做到張季鸞當年所揭櫫的「四不」:不黨、不賣、不私、不盲;作家亦才能在思想的原野上馳騁,無所顧忌。這本書所刻畫的絕大部分報人和作家,在他﹙她﹚們的專業領域上每能高舉表達自由的火炬,光照美國的人文景觀。



      「筆鋒常帶感情」的梁啟超(任公),一九○三年親睹自由女神像後,在《新大陸遊記》中寫道:「自由島者,在紐約海口中央,豎一自由女神像,法國人所贈也。美人寶之,登之有瀟瀟出塵之想。」自由女神像不應只是觀光客爭睹的景點,她提醒世人要珍惜自由,要使自由「穿過無知的黑暗和人類的壓制」,照耀世界每一個角落。



    ?




    其 他 著 作
    1. 測量實習 搶分秘笈(三版)
    2. 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增訂版)
    3. 土木建築類專二歷屆試題全詳解
    4. 升科大四技土木與建築群歷屆試題(專一工程力學、工程材料、專二測量實習、製圖實習)含解析:2019年最新版(第七版)
    5. 歷史未遠:世紀人物評點
    6. 丙級測量技能檢定學術科速成秘笈
    7. 科技創新管理(4版)
    8. 測量實習搶分祕笈(二版)
    9. 升科大四技土木與建築群歷屆試題(專一工程力學、工程材料、專二測量實習、製圖實習)含解析本:最新版(第二版)
    10. 關鍵民國:聆聽民國史的馬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