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運用翻譯軟體,是現在的趨勢!
二○一二年,Google翻譯宣布:現在每個月使用Google翻譯的人數已經到達二億人次。根據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作者Alexis Madrigal指出,這個數字表示Google翻譯一天內的翻譯量等同於全球所有專業翻譯者一年的量,也就是一百萬本書的文字量。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翻譯軟體逐漸變得普遍,不只取代傳統的字典,更成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根據調查,對翻譯軟體依賴程度較高的使用族群,通常對所翻譯的外語不甚理解,因此才需要借助這些程式化的翻譯工具進行語言轉換。
Google翻譯網站多麼的方便啊!只要輸入想翻譯的字句,就可以將中文翻譯成各種語言。正是因為這種便利性,讓許多人在翻譯外語時,盲目地信任翻譯軟體翻譯出的譯文。然而,也正是因為翻譯軟體的使用者對於該語言一知半解,一味照單全收,才會常常鬧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以下舉幾個真實發生過的例子:
一 澎湖「七美島」譯為「Seven America(七個美國)」:此處的「美」,指的應是「美麗」的景色�景物,而不是美洲。
二 「成人用品店」譯為「Become Person’s Thing」: 「成人」指的應是名詞「adult」,而不是「變成人」的過程。
三 「烘手機」譯為「Bake Hand Machine」:「烘手機」是將手烘乾的機器,而不是用來「烤手的機器」,正確譯法是「Hand Dryer」。
最誇張的翻譯應當屬這則在網路上流傳的例子:有名外籍遊客到中國大陸觀光,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某間「餐廳」的中文招牌旁所對照的英文翻譯竟然是「Translate Server Error(翻譯主機錯誤)」。別懷疑,這種令人不可置信的例子比比皆是,就連在台灣也不例外。
新聞三不五時就會揭發台灣地名、公家單位、路牌、告示牌等翻譯不當的錯誤。就連新聞記者誤用英文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其實,對於無傷大雅的小錯誤大可一笑置之;但若離譜的翻譯錯誤造成嚴重混淆、甚至危害到人身安全時,就必須全面檢討使用翻譯軟體所衍生的問題及爭議。
人腦 + 電腦 = 超完美「英文翻譯 + 英文寫作」 !
雖然翻譯軟體很好用,但程式既死板、又無法變通,冷冰冰的翻譯機器無法分析一個語文的各種細節,也無法賦予語言生命,更缺乏實際的應用經驗。若想要將字句翻譯成真正溝通零誤差的語言,就必須善用「電腦」軟體的優點,輔以「人腦」思考,彌補軟體的不足。
對於使用者來說,翻譯軟體的確是個很好的參考工具,但語言並沒有特定的模式可供套用,一個單字通常可代表多種意義;一個片語可表達不同情緒;文法也可能有特殊的結構。如果盡信翻譯軟體的結果,自己沒有思考確認的話,那麼,發生前面提到的翻譯錯誤是遲早的事情。但如果能善用電腦大量制式化的資訊,並搭配人腦理解電腦無法分析的結構。使用翻譯軟體絕對能幫助英文能力突飛猛進。
2013年和懶鬼子英日語合作出版了《Google翻譯不了的英文》一書,很高興這個理念受到讀者的肯定,這次再受出版社的邀請,將此書重新出版為《學校老師永遠教不會的英文翻譯寫作技巧》,更貼近此書的精神。會使用電腦軟體翻譯的人,大多是在閱讀或寫作上碰到困難,而語言是活的,單靠學校老師或是翻譯軟體的幫助是不夠的,因此本書希望透過補充言外之意、文法規則,加強讀者對於翻譯結果的判讀能力,並能夠實際應用到生活中,最後搭配外師錄製的MP3,擺脫語音系統的不自然發音。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全球化的趨勢讓不同語言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迫切,翻譯軟體成為溝通的必需品,但千萬不要盲目依賴翻譯軟體,也不要全盤否定翻譯軟體的功能。只要懂得靈活運用,翻譯軟體可以成為語言能力的最佳利器。但也別忘記,語言的主要功能是「connect people」。唯有運用人腦,才能讓翻譯出的譯文更加具有人性。
蔡詠琳?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