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溫故,能知心──慢讀《漂鳥集》靜聽浮世 ?
智慧和勇氣,都來自平靜的心。
浮生擾攘, 何處才是清幽之地?我們才能傾聽心靈的迴響?我以為, 在詩的世界裡,能為我們提供了寧靜之鄉。
如果,您是第一次讀泰戈爾的詩,多麼幸運,您選到了一本很好的詩集,優質而且雋永。相信您會喜歡它,並且獲得啟發。我甚至以為,您的人生也將會有所不同,因此優美,因此深刻。
如果, 您是重讀, 那更是太好了。為什麼重讀?也必然有您的理由, 我更願意相信,那是美好因緣的流轉。好詩,從來就是精煉的,如金玉,如珍珠,它的影響深遠,像涓滴的緩緩滲入,讓我們從內裡起了改變,真摯、善良、美好的內在,終究讓我們的生命閃現光輝。
閱讀外國詩與中國詩的差異在哪裡?閱讀時有沒有該注意的地方?
我想,我對詩一直是保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晶瑩的文字,無論中外的詩,都一樣的迷人。泰戈爾的詩,是我最先接觸外國詩人的詩,泰翁享有盛譽,也更容易引起各方的注意,詩作很早就被引進中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外國詩人的詩集,有翻譯上的問題,對一個青少年來說,或許無法直接閱讀原文,版本的選擇,成為必須考量的部分,或許要找知名的出版社和嚴謹的翻譯者,畢竟他們是有口碑的。至於我們的古典詩,在閱讀上的阻礙比較小,更能領會其間的音韻之美,內涵的豐富,甚至包括種種意在言外,那樣的別有用心,更能讓我們有所會意,收穫就更多了。
讀外國詩人的詩集,借助譯本,也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最好要能直接讀原文,更能領會整首詩的跌宕之姿和委婉的音韻流轉。
基本上,我是跟著興趣走的。喜歡,就讀,更喜歡,就深入的讀。無論中外,不分性別。好詩,值得千百回的讀,心領神會,那樣的快樂,很難用言語形容。可是,我們的心,因為感動,而變得更加的豐足和美麗。
閱讀詩作時要如何練習聯想與詮釋?怎麼樣把詩閱讀的體會實踐在生活裡?
我以為必須反覆的讀,再三的讀,讀到能牢記在心。有一天,當眼前的景色驀然觸發了心頭的詩句,相互結合;或者人生的路程走到了某一個關卡,讓人想起了某人某事某物,詩句頓然浮現,到那時我們才了解那詩的好,也才真正懂得了那詩的涵義。多麼讓人擊節嘆賞啊,如此的精煉,如此的貼切,又如此的優美豐沛,這是詩的魅力,無可替代,也無能阻擋。
唯有時時接近,晨昏相親,才可能有各種豐富的聯想和更深入的詮釋。 詩,也和人一樣。相熟的朋友,了解得多,莫逆於心,更能衍生諸多趣味:如果陌生,終究隔閡,想必就無法如此。
我也喜歡配合著讀詩人的傳記,清楚他人生的履痕,再來對照讀他的詩。詩人的遭遇和感懷常隱藏在詩裡,細細讀來,感觸就更深,領會也多了。
我是習慣把好詩以好友相對待的,它,一向就在我生活的周遭,時時相隨。憂歡與共,所有歡喜的淚、哀傷的歌,它都知曉,那是心靈的相通,雖然它從來不曾言語,卻似乎又說得更多。
不同年紀的人讀詩,通常在理解與體會上是否有明顯的差別?您是否有過閱讀的類似經驗?
詩,不同年紀的人讀來,必然會有理解和領會的不同。其實,所有的閱讀都是這樣。
我家小妹在小二時讀完了《藍與黑》的小說。才小二?我們認為她是讀不懂的。長大以後,我們又談及此事,她說:「可是,當時我的確讀完了,也自認為都讀懂了。現在再回過頭來想這件事,以當時認字的有限,年紀也太小了,應該是看不懂的。」
我想起我中學時讀《紅樓夢》。初讀, 只關心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戀情; 讀中文系以後,才驚嘆其中詩詞的佳妙;及至經歷了人生的離合悲歡,才看懂了書中人物的刻畫,人性的描摩,是如此絲絲入扣,令人動容。等到我逐漸向著黃昏靠攏時,我才更能明白《紅樓夢》一書的包羅萬象, 有飲食、居室、妝扮、庭園、色彩……,才真正明白那是一部不同凡響的奇書。
讀詩,也是一樣。年少時,我為它的優美著迷,卻不知它另有雋永的內涵。隨著歲月的增長、歷練的增加,我們從詩中印證了人生,也得到了很多的安慰和鼓舞。我們什麼時候才讀得懂詩呢?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自認讀得懂,其實,我們只明白了其中的一部分,不明白的,就被草草翻過,留待以後再說。所以,我們可能終身讀一本好詩集或好書,受其潛移默化,而成為此生的知己。
為什麼要讀泰戈爾的詩?那麼久遠的詩作,適合我們今天來讀嗎?
總覺得泰戈爾離我們不遠,並不陌生。
是的,他是印度文豪,一九一三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更是胸懷博大而又純真自然的詩人。也是因為文化打破了國界的藩籬,早在新文化運動時代,泰戈爾及其著作於一九一五年便被介紹到中國來,作品的翻譯版本高達三百多種。也由於一九二四年泰翁曾經應講學社的蔡元培、梁啟超以及胡適等人的邀請訪華,而徐志摩則擔任了翻譯和接待的任務。訪華期間,他發表演講、暢遊西湖,五月八日,正逢泰戈爾的六十四歲華誕,熱誠的國人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最令他高興的是他有了一個中國名字—竺震旦。此行,在泰翁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讀泰戈爾的詩,也是因為詩好,尤其是《漂鳥集》,精簡而有深意,更是深得我心。
現代的人生活過於忙碌緊張,工作壓力很大,常常是不快樂的。加以人際關係的緊繃,有壓抑,也有委屈, 怎麼辦呢?有時候, 我們發現天地之大, 竟無自己的容身之處。我們想要逃離,可是又能逃往何方呢?
出國旅遊需要花費,更要有時間上的安排,無法一蹴可幾。遊山玩水,也要事前規劃,不容易說走就走。想來,還是閱讀最好,你可以向圖書館借閱,也可以在書店翻讀,更可以帶回家仔細慢享。
泰戈爾的詩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絕佳標的之一。
好詩是我們心靈的撫慰,更是傷痛的出口,那些在別人面前無法啟齒的悲哀和苦楚,藉著朗讀美好的詩句而獲得了最大的釋放。我們的心逐漸的平靜下來,重新汲取勇氣,面對生活的磨難。
好詩的美,從來都具有療癒的作用。我一直如此深信不疑。
也的確有些往日的詩,因為時空的隔離,而變得不合時宜,可是,如果是經典,就打破了這樣的限制。它可以被反覆的誦讀,歷久而彌新,成為文化的瑰寶。
泰戈爾的詩,屬於經典。歷經時代的淘洗,經得起百回讀。
閱讀經典的好處,是每多讀一回,就會有更深一層的領會和更大的啟發。
中國作家冰心曾評泰戈爾道:「他的作品感情充沛,語調明快,用辭華美。格調也更天真,更歡暢,更富神祕色彩。」以您用貼近現代人的角度慢讀與重讀泰戈爾作品,您如何詮釋其詩作特色?最打動您的地方何在?
在世人的眼裡,冰心的作品,其實是受到泰戈爾詩的影響,因此她也比一般人更能了解泰戈爾詩的優點。
由《泰戈爾全集》中,我們清楚得知那是由不同的詩集彙編而成,各有特色。 我也的確喜歡。年少的時候,我整天讀著泰戈爾詩,泰翁的詩多而美,他著作等身,有《漂鳥集》、《新月集》、《採果集》、? 《園丁集》等等,都膾炙人口,極為讀者所喜愛。
《漂鳥集》是泰翁詩集中最為晶瑩剔透的一本,詩短小精緻卻又富含哲理,有些甚至類似格言,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我自己的書寫風格精簡,我也比較喜歡典雅練達的文字。詩,的確更為精緻有味,泰翁的詩有不少是屬於散文詩,唯有《漂鳥集》最是細緻小巧,最能符合我的期待。
我把泰戈爾的詩和生活結合起來。經典的詩,不應該只被供奉於殿堂,當它出現在生活裡,也會有親和的一面。
寫著寫著,我彷彿看到年少的自己迎面走來,帶著天真的笑容和不知天高地厚的神情,歡喜的跟身旁的朋友說:「我最喜歡泰戈爾的詩了,優美雋永,宛如智慧之歌。」
然而,青春年華畢竟遠去了。那段讀詩歲月的讓人難忘,也在於天真吧。
請跟我們談閱讀二三事,好嗎?
我讀詩的歲月開始得很早,童年時把唐詩當兒歌唱,古典詩中的絕句也的確精緻雅潔,宜於朗朗上口。
中學時代讀泰戈爾的詩。我十六歲離家求學,住在外地,年少的心不免徬徨,泰翁的詩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和鼓舞。而後讀大學,畢業以後教書,離家日遠,泰戈爾的詩集一直都在身旁,和唐詩、宋詞、語錄等等,都是我所鍾愛的,我相信它們也都給了我或深或淺的薰陶。我的個性一向被認為溫和體貼,頗得友輩謬賞,我以為,那是來自好書的相伴。
不論我求學或教書,都有寒暑假,也都能回家陪伴雙親。
母親也愛看書。我們常看同一本書,然後各抒己見。母親看書更為精細,常能道出書中的許多細微之處 ,卻是我所忽略的,每每令我嘆服,自以為不及。
為什麼是書,而不是詩集呢?
也許,家中的散文、小說,可以隨手取得,所以我們經常看書。也或許,在潛意識裡,我認為詩是比較私密的,真的是這樣嗎?
此刻,母親已在天上。想要共讀一本書的快樂,再也無處尋覓了。
如今,我雖然無法重回年少的時光,卻認真的重讀泰戈爾的詩。
藉由這樣細心的閱讀、反覆的思索,我更能體會大詩人的內在世界以及理解屬於他的哲學,這是當初走在青春年月的我所無法企及的。歷經過多少人生的悲歡,所有翻騰的熱淚和傷痛,讓我更能透過文字的表面,而觸動到心靈的深處。我也明白,我能做到這樣,是長久以來,許多人給予我的善意和教誨,例如,父母師長的疼愛,同儕的切磋……,這點點滴滴,都非一日可成,也造就了此刻的我。
《漂鳥集》裡,有這樣的小詩,一直是我存念在心的:
感謝燈火的光明,
但請勿忘記
那挺立在陰影中的燈臺
及其堅定的耐心。
Thank the flame for its light,
but do not forget the lampholder
standing in the shade with constancy of patience.
感謝默默為我持燈引照的人,如果沒有那盞光明的燈火,長遠以來,想必我仍站在黑暗當中,徬徨無主,不知何去與何從。
此刻,《慢讀泰戈爾:源自印度哲人的雋永小詩,時時在心底吐著歡樂的絮語》出版了,一樣是和生活相結合,卻更為清新雅潔。由於當年的《漂鳥集》是以英文書寫,出版社還特地費心的找了行家來錄製英語朗讀CD,相信在跟著誦讀吟哦裡,更能體會泰戈爾原詩的音韻跌宕之美和哲思的深刻動人。
這本書要獻給所有喜歡泰戈爾詩的讀友,也獻給我這一路走來鼓勵我的親友們,如果沒有您們的善意與支持,我又如何能無視創作的辛勞,而有勇氣繼續堅持下去呢?
謝謝。我真心的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