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文化的視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453210
傅佩榮/著
立緒
1997年11月01日
70.00 元
HK$ 59.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
規格:平裝 / 210頁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新世紀叢書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無論世界怎麼變,過得舒服最重要:《小窗幽記》--1500則小句子,陪你過上好日子
董仲舒哲學思想研究:以「天人合一」思想架構為核心
朱熹(二版)
諸子臺北學
漢學論衡初集
內
容
簡
介
本書選輯了傅佩榮教授近年來的四篇演講稿。
這些針對當代人文通識修養之必需的講題,是以西方哲學方法為基底,來剖析中國哲學的精神內涵及其當代性。
傅佩榮教授兼備中西哲學基礎,近年來更沉潛於儒、道三家哲學研究,且不吝將其探索心得與大眾分享。
文化的眼光與人生的視野、聖人之愛與哲人之愛、充實之美與虛靈之美、宗教的心靈與宗教的省思,探討了人類永恆課題中的四個重要項目:文化、愛、美、宗教。
本書說理清楚,文字淺白易讀,可作為進儒、道二家堂奧之入門。
目
錄
<自序>值得欣賞的人生
文化的眼光與人生的視野
文化的意義
文化的內涵
現代人的考驗
儒家的人生觀
道家的人生觀
重新詮釋傳統,展現生命力量
聖人之愛與哲人之愛
愛的類別
聖人之愛
哲人之愛
聖哲之愛,文化雙璧
充實之美與虛靈之美
美是什麼?
美在哪裡?
儒家的「充實之美」
道家的「虛靈之美」
美感世界使人生擁有源頭活水
宗教的心靈與宗教的省思
現代生活中的宗教
科學能否定宗教嗎?
信仰的特色
宗教的條件
宗教的內涵
未來宗教的特色
宗教的語言
開放心靈,準備領受超越界的信息
序
<自序>值得欣賞的人生
每當聽到有人讚歎大自然的神奇奧妙時,我就會想起一位希臘悲劇家的名言:「宇宙萬物之中,沒有比人的存在更值得驚訝的!」
人需要最長的幼兒依賴期,在體力與耐力上不是許多動物的對手,一旦脫離群體就難以獨自存活:人的心智雖有豐富的潛能,但是很少獲得充分的開發,以致犯錯成為常態現象,然後以「在錯誤中學習」互相勉勵;人的情緒與感受是變化莫測的,無論是喜悅或憂愁、快樂或痛苦、得意或自卑、盼望或憤怒、相信或恐懼,無不使人宛如置身波濤之中,不得安寧。如此看來,人生還值得稱羨嗎?
答案若是肯定的,則必有扭轉上述一切劣勢的契機。這個契機除了是「文化」還能是什麼?然而,文化又是什麼?如果它無所不包,它也將一無是處;對文化的歌頌與對文化的抨擊,同樣使人聞之動容而陷於難以取捨的困境。在決定我們的態度之前,顯然必須先辨明文化是怎麼回事。
有人類才有文化。人類從大自然中改造或創造出文化,如具體可見的生活器物;進而在人群相處時,配合人的天賦本能,相沿而成各種風俗習慣,再改善為制度與法律;然後,人類之中秉賦優異者,逞其智慧以洞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發而為文學、藝術、宗教、哲學之作品,展現一個理念世界,使人類的心靈得以安頓。
因此,文化固然是一個整體,涉及人類生活的全部,但是它在結構上仍然可以分為「器物、制度、理念」三個層次。沒有器物條件,是所謂生計維艱,設法活下去最重要,制度如果不良,人間爭鬥不休,公理無法伸展,性命亦無保障;至於理念,若是走了偏鋒或者暗晦不明,那麼即使擁有充裕的器物與合宜的制度,也無法導向快樂的人生。譬如,某些已開發國家的自殺率極高,即是理念出了問題,以致心靈更覺空虛;又如,近年以宗教為名的活動,常有驚人之舉,越狂熱越使人覺得不妥。
於是,在肯定文化使人類脫胎換骨時,必須認知其關鍵在於理念,並且是正確的理念。理念正確與否的判準是「人性」,在此,人性的表現是雙向的;一是歷史的檢證,亦即一種理念在漫長的時間過程中,得到多數人的印證與支持;二是個人的實踐,就是我在「求其心之所安」時,對其一理念的認同。如何兼顧這雙向呢?一方面學習傳統文化中的理念,另一方面勇於實踐這些理念,使個人生命得以步上人類所共有的光明坦途。
但是,說「人類」,未免太沈重。以個人的時間與心力而言,能認識自己傳統文化中的一點點精華,已經可以算是機緣巧合與幸運之至了。譬如,我們學習儒家與道家,若是把握兩者對於「愛」與「美」的見解,就可以受用不盡了。
以愛而言,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要求。哲學不能只提出要求而不說明理由。在儒家看來,人性的樞機在於人心,人心的特長是自覺與感通,對於其他人的遭遇總有不安及不忍之情。其他人是指由近及遠,甚至可以抵達天下一切的人以及後代子孫;為了轉不安為安,化不忍為忍,個人必須盡量尋求「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之實現」,亦即努力行善。行善的方法與成效,可以再深入討論;但是行善的動機與能力則是人性所本有,我稱此為「人性向善論」。依此而言,則「愛」正是順乎人性要求、求其心之所安的唯一選擇。
道家側重智慧覺悟,早已發現人間價值的相對性,以及愛心的主觀性與局限性,因而建議一種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由去私忘我著手,同大自然看齊,以不仁為大仁,讓一切生命自由而自行發展,求其永恆的和諧與安詳。這種觀點絕不是消極的,而是在化除人間紛擾之後,開啟一個審美的世界。
道家所彰顯的是虛靈之美。當人心逐步擺脫各種成見與妄念,不再執著於空間的大小、時間的久暫,不再為義利所限,為生死所拘,然後自我得以「化而為鵬」,展翅高飛遠翔,再一層層提昇,嚮往逍遙無待的妙境。就人心不再斤斤計較於世俗得失而言,它可以稱為虛靈;但是,就人心所歸向的道而言,它卻一點也不空泛或玄祕,反而是最根源的抉擇。道,作為萬物的起點與終點,恆定不移;作為萬物變遷的動力,則又無所不在。於是,道家的審美情操可以洋溢於天地之間,斗室中不覺其少、其小,放眼山河亦不覺其多、其大。
相形之下,儒家所樂道的是充實之美。充實可以由兩方面立說,一是人文,二是人格。孔孟各取其一。人文的範圍較廣,凡是文化中順成人性的制度與儀節,都可以包含在內,因此「文質彬彬」是君子的典型表現。不過,孔子依然堅持人性向善的原則,以「盡美盡善」為理想,而從不單單取決於美的本身。孟子依此方向;推至極端,乃著重人格之美,甚至傾向「無人格則不足以言美」的立場。這種美善合一的觀點,對後世中國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好壞難以定論:不過,就美是一種價值,並且就價值不能離人性而獨存而言,孟子的想法至少要比主張「美獨立於善之外」的想法,更為深刻,因為推根究源,人性是一切價值的基礎。當然我們可以問人性是否只有「向善」的一面,或者,向善是否人性的主導因素?這些問題無法一言而決,但是充實之美的說法無疑是值得我們理解的。
在探索了愛與美之後,心靈很容易接觸文化中的宗教成分。以宗教為文化的成分之一,其實是非常誤導的,因為宗教本身的信念系統,往往是文化的核心支柱所在。要想了解一種文化,如果不能認清其宗教信仰的內涵,將是不得其門而入。就像我們認識一個人而不知道他內心的基本信念一樣,終是徒然。
不過,在進入傳統宗教的具體內容之前,必須先對今日流行的宗教觀作一評析,否則何以辨明宗教的表象與本質,又何以界定信仰與迷信的分野。簡單說來,宗教是「人與超越界之間的關係之具體表現」。超越界是指信仰的對象而言,它本身「獨立而不改」,其作用「周行而不殆」(這兩句是老子用以形容「道」的)。它作為宇宙萬物的起始與終結的理由,也是人類生死吉凶禍福的最後論據。
因此,儘管近代以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對宗教提出各種質疑,但是只要人類繼續為生死、命運、公義、報應、善惡等問題所困擾,則宗教必將有其存在的基礎。不僅如此,由於這些問題在本質上就與人性相互並生,以致我們可以同意:一個真誠的人不可能完全壓抑他內心對宗教的渴慕。至於他信不信,或者他信何種宗教,則是個人的機緣與抉擇了。
文化像是百寶箱,尤其中國有如此悠遠的歷史,更是如此。但是,若不經由學習與領悟,再多的寶貝也只能從供觀賞,甚至徒供憑弔而已。一旦致力於此,按著就須分辨在文化的層次中,以理念為其結晶,並且具有歷久彌新的力量。所謂理念,意在說明某些特定價值如何與人性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我們得知之後,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加以印證。看看是否因而真正滿足了人性的正確潛能,亦即既能求得個人的心安與快樂,又能促成人群的和睦與共融,同時還保留了自我的審美情操,以及在信仰中與超越界相互溝通的喜悅與安頓。
唯有進入文化的世界,我們的人性才有生存、發展與揮灑的空間。唯有領悟了愛與美的理念,我們才能調適內在的優良質素,圭在正確的人生之路上。若是機緣成熟,還有宗教可資成全自我。這樣的人生,豈不值得欣賞?
過去幾年之內,我很幸運有許多機會在各地演講,可以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以深淺不同的方式介紹出來。其中幾篇講稿經過整理與修訂後,頗具可讀性,尤其在合為一集時,更顯示了完整的思路與看法,如本書所論及於「文化、愛、美、宗教」的觀點,即為一例。我感謝所有邀請我的機構、參與討論的朋友、整理文稿的同學,以及立緒出版社在編輯與潤飾上所費的心力。此刻我正在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講座,手邊缺少與本書有關的資料,只能就記憶所及,草成本文以為序。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知識.閱讀.體驗(第三卷)
2.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修養.理念.志趣(第二卷)
3.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處世.人際.簡樸(第一卷)
4.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卷)
5.
生活有哲學
6.
傅佩榮解讀孟子(精裝)
7.
傅佩榮解讀莊子(精裝)
8.
傅佩榮解讀老子(精裝)
9.
孟子新說:勇於擇善固執
10.
樂天知命的人生
11.
我看哲學
12.
會思想的蘆葦
13.
孔子新說──展現人文之美
14.
哲學與人生
15.
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16.
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17.
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18.
拓展人際視野
19.
一個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20.
豐富的趣味人生
21.
孔子新說:肯定群我關係
22.
傅佩榮解讀莊子(平裝)
23.
孔子新說─在考驗中成長
24.
逍遙自在的人生─《莊子賞析》
25.
人生意義的探索
26.
人生不缺一盞燈
27.
用智慧領悟人生境界
28.
心靈增加一扇窗
29.
尋找生命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