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看得到的世界史: 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上冊)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看得到的世界史:

庫存=5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037214
尼爾.麥葛瑞格
劉道捷、拾已安
大是文化
2012年3月05日
160.00  元
HK$ 136  







叢書系列:Biz
規格:平裝 / 432頁 / 17*23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Biz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通史















大英博物館與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合力打造的曠世巨著,
《紐約時報》整版報導: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館能辦到的世界史撰寫計畫……
……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項成果。

  這是一本用一百樣物品貫串世界歷史的故事書。大英博物館館長親自撰寫,動員一百位館員、時間長達四年,從大英博物館八百萬件館藏挑出一百件最有代表性的物品,所採訪專家超過四百位(遍及雕塑家、音樂家、畫家、醫學權威、人類學家、漢學家……,大多不是歷史學者)。

  ◎本書以廣播型式播出時,吸引了英國一千一百萬人口同時收聽
  ◎英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冠軍,超過八週
  ◎美國版上市第一週立刻打進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排行榜,超過四個月
  ◎Amazon.com網路書店前五十大暢銷書

  你所熟悉的世界史肯定是這樣:一個國家、一段時間、一些大人物,寫下一個大事件。但是,本書不這樣講故事。麥葛瑞格館長說,因為「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只有勝利者知道怎麼運用文字時,歷史更可能被有意或無意的扭曲。失敗者的社會遭到征服或摧毀時,經常只剩下他們的器物能夠述說他們的故事。」因此,大英博物館展開這個計畫,用文物讓我們看到歷史。

  用文物看見歷史,是一趟啟發你奔放想像力的過程。麥葛瑞格館長特別強調:「在透過文物解說歷史的任何作法中,這種依據想像力解讀,並且把知識化為己有的行為,都是基本作法。有時最終還要靠我們自己的直覺。大英博物館的創辦先賢熟悉這種了解方法,認為把過去的文化還原,是了解共同人性的重要基礎。」

  這一百件人手打造的物件,有些是稀世珍品,有些是當時人們的常用物件,每一件都經過大英博物館動員考古學、尖端科學和人類學的專業能力,徵詢各領域專家看法,想像、推理、驗證,讓我們「重新看見」我們的祖先如何從兩百萬年前便不斷地發揮創新與應變的能力,留下歷史。

  於是,這一部由大英博物館打造的巨著,顛覆了所有人的想像,挑動了千萬人的好奇心。因為我們這才知道:

  ◎兩百萬年前出門旅行,該帶什麼?答案是手斧。帶著它,人類的祖先從非洲走出來,到了亞洲、歐洲,所以,這個發明是人類科技史上的大躍進。

  ◎一個流浪漢在東非海岸邊撿到一千年前各式各樣的碎陶片,使得專家證明世界早就是平的。整個印度洋根本就像「地中海」一樣,因為中國、印尼、印度、波斯灣和東非之間,定期貿易的船隻早就頻繁穿梭,把原料和成品流通到很遠的地方。

  ◎一個北美的水獺菸斗,說明了我們的祖先至少在兩千年前就開始抽菸。這年頭公共場所禁止吸菸,但當時反而是一種公開場合的宗教性神聖行為。難以想像吧?

  這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旅行,大英博物館長帶著我們,每次用一個物件,重返歷史中的某一個時間點,這一百樣物品的選擇不限於藝術珍品,而是以詮釋歷史的角度出發,所以難度非常高。

  本書創作的初衷,是要幫助參觀大英博物館的人找出理解龐大館藏的脈絡,因此這個被選中的物件,必須能代表一個較大的脈絡,據此說出一個大眾都感到「喔,這和我有關係」的故事,「結果這個計畫在編年、主題和地理三方面取得了巧妙的平衡。」

  《看得到的世界史》美國版於2011年10月31日上市,《紐約時報》盛讚,世上其他的博物館可能想要效尤大英博物館的這項鉅獻,但恐怕「沒有一個能夠與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廣度相比擬」。因為大英博物館是一個百科全書試的收藏,不像其他機構——比方說,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或是法國羅浮宮,大量館藏屬於繪畫。

  本書的基礎是由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旗下的BBC Radio 4聯袂打造。緣起於館長麥葛瑞格受BBC電台邀請,上節目解說幾個館藏,不料大受聽眾好評,2011年5月創下高達一千一百萬人收聽新紀錄,於是產生了用電台節目介紹大英博物館館藏的偉大計畫,而這本書就是創下歷史紀錄的成果。

  本書共分二冊,上冊從作者序到第五十章,下冊從第五十一章到第一百章

  本書官方網站大英博物館《看得到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www.britishmuseum.org/system_pages/holding_area/explore/a_history_of_the_world.aspx

作者簡介

尼爾.麥葛瑞格Neil MacGregor

  2002年起擔任大英博物館館長。

  他1946年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學研修德文與法文。後來在法國巴黎高等學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攻讀哲學。然後在愛丁堡大學讀法律,1972年取得蘇格蘭律師執照。但他取得律師資格後,轉向童年時代的最愛藝術,1973年在英國首屈一指的藝術史學院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暑期班研修藝術史,該院院長安東尼.布朗特(Anthony Blunt)看出他的天分,將他收入門下。

  他是英國著名的藝術學者,身為300年歷史的倫敦古物專家學會成員,獲得英國女王頒贈功績軒章(Order of Merit)。

  他於1981-87年主編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美術及裝飾藝術期刊The Burlington Magazine,1987-2002年主持英國國家藝廊。

譯者簡介:

劉道捷(翻譯作者序─第五十章)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

  譯作包括:《基業長青》、《下一個社會》、《野蠻的下一個社會》、《猶太人致富金律》、《資本家的冒險》、《打敗大盤的獲利公式》等書。譯作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拾已安 (翻譯第五十一章─第一百章)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士。中臺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師,教授中英文翻譯相關課程。

  E-MAIL: ian.shyr@yahoo.com.tw



作者序 不可能的任務
引言 從過去發給現在的訊息

第一篇 人類之所以為人類(二百萬年前~西元九千年前)
1洪尼吉鐵夫木乃伊:為這趟時光旅行做好準備
2歐都外石頭砍砸器:人類的第一個發明
3歐都外手斧:有了它,就能出門旅行
4游泳的馴鹿:吹彈可破的藝術品
5克羅維斯矛頭:遠征,佔領世界

第二篇 冰河期後的食物與性(西元前九千年~西元三千五百年)
6鳥形杵:定居下來,要懂點烹飪
7安莎赫利情侶雕像:最溫柔愛意的展現
8埃及牛的泥塑模型:還沒學會喝牛奶,我們喝血
9馬雅玉米神像:選了妳,而不是豆子或南瓜
10日本繩文時代的陶罐:改變人類飲食的美學遊戲

第三篇 最早的城邦與國家(西元前四千年~西元前二千年)
11鄧王的鞋標籤:我是國王,這是我的身分證
12烏爾旗:一口箱子,成了為錢戰鬥的旗幟
13印度河圖章:找不到統治者的繁榮城市
14玉斧:對「玉」要慎重恭敬的理由
15早期的寫字板:管理一個城市的最有力武器

第四篇 科學與文學的起源(西元前二千年~西元前七百年)
16洪水記錄板:一篇史詩,證明東西方起源相同
17蘭德數學草紙書:考公職、當官員的應試寶典
18米諾斯跳牛飛人:米諾斯神殿其實是辦公大樓
19莫爾德黃金披肩:三千六百年前的工藝,歎為觀止
20拉美西斯二世石像:敬畏我!

第五篇 舊世界,新勢力(西元前一千一百年~西元前三百年)
21拉吉浮雕:史詩場面,也是種族大滅絕
22塔哈卡人面獅身像:咦?不是埃及人,竟然當上法老
23中國周朝禮器:鍋底朝天時,舉世皆知我奉天承運
24帕拉卡斯紡織品:血祭、刺繡、祕魯木乃伊
25克里薩斯金幣:鹽巴煉金,國家出面保證

第六篇 孔子時代的世界(西元前五百年~西元前三百年)
26奧克薩斯戰車模型:史上第一偉大「路」上帝國
27帕德嫩神殿雕刻/人頭馬與拉畢斯人:視覺語言至高無上的成就
28巴塞─猶茲酒壺:北歐絕非蠻族,精品巧奪天工
29奧爾梅克石頭面具:用人工堆出山峰,建神廟俯視都市
30中國銅鐘:孔子思想的代表物

第七篇 帝國締造者(西元前三百年~西元十年)
31亞歷山大大帝銀幣:只有我能征服到「地與海的盡頭」
32阿育王圓柱:殺死九十九個兄弟後登基的仁君
33羅塞塔石碑: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
34漢朝金銀扣漆耳杯:安邦定國的最佳禮物
35奧古斯都頭像:青春不死,我是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

第八篇 古老玩樂,現代刺激(西元一年~西元五百年)
36華倫酒杯:大英博物館也不敢買的荒淫珍品
37北美水獺菸斗:原本很神聖,後來才說它傷身體
38儀式球賽腰帶:難怪拉丁美洲的足球這麼強
39女史箴圖:婦德教科書.圖解版
40哈克森胡椒罐:奢侈到難以想像

第九篇 世界信仰的興起(西元一百年~西元六百年)
41犍陀羅的坐佛:凝視祂,思考祂的身、語、意
42鳩摩羅笈多一世金幣:佛教來自印度,印度人不信佛教的原因
43沙普爾二世銀盤:與羅馬同時的強國,信奉祆教
44欣頓聖瑪麗別墅馬賽克:基督的長相是什麼樣子?
45阿拉伯銅手掌:羅馬帝國改信基督,導致葉門經濟崩盤

第十篇 絲路綿延不絕(西元四百年~西元八百年)
46阿布達.馬力克金幣:他把中東變成永遠的伊斯蘭世界
47薩頓胡船葬頭盔:英國的圖坦卡門,真實的貝武夫
48莫希戰士形狀陶壺:與羅馬同時期的南美強國
49高麗屋瓦:中國龍、北京狗,韓國展開黃金時代
50傳絲公主畫版:史上最大科技竊案

(以上為上冊目錄)



作者序

不可能的任務

  用文物說歷史,正是博物館存在的理由。大英博物館二百五十多年來持續蒐集全球各地的文物,因此,如果你想用文物訴說世界歷史,大英博物館是個不錯的起點。事實上,你可以說,一七五三年英國國會設立大英博物館、下令館方應該「力求普及」並對大眾免費開放後,這一直都是館方努力的目標。本書是二○一○年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廣播網系列節目的記錄,同時也是大英博物館自開館以來不斷在做、或是企圖做到的努力中,最新的成果。

  《看得到的世界史》用一百件文物說歷史,遊戲規則是由第四廣播網總台長馬克.達瑪瑟(Mark Damazer)制定,十分簡單明瞭: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廣播公司的同仁,要從館藏中選出一百件文物,涵蓋的時間從兩百萬年前人類史的發端到現代,涵蓋的範圍囊括全世界最遙遠的地方,而且力求公平。工作人員試著呈現人類經驗中的各種面向,讓我們了解整個社會,而不只是權貴階級的生活,因此文物當中要有普通的日常用品,也涵括藝術傑作。

  由於每週要播出五段節目,我們必須把文物分成五件一組,把地球快轉到不同時期,利用該段時期的文物,簡介五項當時的世界情勢。由於大英博物館的館藏囊括全世界,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亦遍及全世界,我們決定邀請世界各地的專家和評論家參與。這樣一來,儘管每則文物的介紹都只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整體上卻依舊是全世界一起促成的歷史(基於著作權的關係,參與者所說的話,大致上就是印在書上的文字。)

  這項計畫從很多方面來看,顯然都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有一點曾經引發特別激烈的辯論:這一百件文物都不是在電視上介紹、而是在廣播中呈現,聽眾必須透過聆聽來想像,無法看到文物。本來我以為博物館同仁習慣仔細端詳文物,會被這種方式難倒,但英國廣播公司的小組卻信心十足,他們知道想像一樣東西,是用非常特殊的方式把東西變成自己的;他們知道每位聽眾都會把節目討論的文物,變成自己的文物,從而把這些歷史變成自己的歷史。

  為了方便一定要看到文物、卻不能親赴大英博物館的人,館方把所有文物的照片放在大英博物館《看得到的世界史》的網站上,而現在又以這本圖文並茂的精美書籍,來呈現這一百件文物。

大英博物館館長
尼爾.麥葛瑞格(Neil MacGregor)
謹識於二○一○年九月

推薦序
博物館,應該這樣參觀!
文 / 周志宇

  大家應該都參觀過博物館,你還記得參觀的內容嗎?

  一件件的文物陳列在博物館的玻璃櫃中,前面標著器物的名稱、時代、作者(如果有的話),有時可能還有一些簡短的說明,導覽人員的陳述比解說板略多一些,不便宜的導覽手冊比導覽人員的內容又多一些。然則,總是覺得那些文物離我們很遠,與我們沒有關係,所以參觀歸參觀,多半說不上有什麼實質上的收獲,這也許是多數人參觀博物館後的最大感受。其實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非常複雜的故事,只要找到適當的方法,這些沉默了上千年甚至萬年的文物,都會說出很精彩的故事。

  台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幾乎是所有學校都會安排的參觀處所,其中的藏品既多且精,也是所有觀光客必到的朝聖地點。三樓銅器展示區中,一件件泛著或綠或褐的色澤,以它們特有的身形訴說著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常常很隱諱,你得多用些心。有一個區域放置幾件晚商到西周初期製作的青銅器,它們有很大的比例是方形器,這些銅器上多半有相同的方形符號,由「亞、醜」兩個字組合而成,所以被館方命名為「亞醜器」。商周青銅器的鑄造方式與中國以外的地區不同,是獨有的「塊範法」。這些以塊範法鑄造的方形器困難度比較高,這說明「亞醜」家族擁有非常高明的匠師,同時也顯示這個家族的財力與生產能力都很高。事實上,這個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的殷商大貴族勢力,直到商亡之後都不肯向周人屈服,一直到成王時,才被周人攻滅。顯示周人取代殷商,花費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也可以間接說明西周在滅商之後,必須東征的理由。

  展件中有一件「亞醜方尊」,高三十九.一公分,口徑二十九.九公分,四個正面崁鑄了鹿首,四個角落則崁鑄了四個象首,大象高舉鼻子,雙耳扇張,象牙由嘴兩側伸出,模樣十分傳神而寫實。寫實的表現手法說明當時的人一定見過大象,但北方為何會有大象呢?我們再搜尋一下館中,會發現依照另一種熱帶動物形象製造出來的青銅酒器,在館中被命名為「犧尊」,犧的原義是古代供宗廟祭祀用的純色牲畜,多半指白色的牛。但犧尊的外形特殊,明顯不是牛,而應該是一種「貘」科的動物,而且,在許多博物館還收藏了「象尊」、「犀牛尊」,象、貘、犀牛這些熱帶動物存在的事實,說明當時中國北方的溫度和溼度都比今天高,而那些熱帶動物都是當地的原生動物,在華北考古出土大量碳化的竹子也支持這個說法。

  青銅是銅與錫的合金,這兩種金屬礦都非當地所產,必需由千里以外運來,顯然他們有高效能的運輸貿易系統,一般人難以擁有如此的條件,能夠生產並擁有這些昂貴器皿的人,大概只有統治階層的貴族。而這些既精緻又笨重的器皿,在日常生活領域使用起來顯然非常不便,所以,它們多半可能只有在特殊場合,諸如祭祀或典禮的時候使用,所以它們在「禮」的意義上可能比「器」的意義更大,這個由器走向禮的過程,也許可以反應禮制發展的某些面向。另外一件值得留意的,商代青銅器中,用在飲酒功能的器皿明顯的多(與周代的青銅器比較),小件的如爵、角、觚、斝、觶、尊、卣,大件的如鑑、罍、壺等,幾乎都與酒有關。酒器眾多反應飲酒風氣的興盛,就像現在流行喝咖啡,稍微講究的人,家中常常會擁有磨豆機、濾杯、美式壺、摩卡壺、義式壓縮咖啡機……其中的一種或兩種,甚至更多。商代擁有多類酒器,說明飲酒風氣很盛,飲酒風氣之盛說明殷商時代酒的普遍,這可以反應一件事實:殷商的農業十分發達,因此有大量多餘的穀物可以用來釀酒。當然,繁榮的農業生產說明了這個王國的富裕與強大,他們能夠培養出這麼多傑出的工匠也就可以理解了。

  下次再去故宮看那些商代青銅器時,會不會有比較不同的感受呢?想想,自己與友人坐在充滿音樂的餐廳,手中拿著英國製的骨瓷咖啡杯,烘得正好的耶加雪夫咖啡冒著略帶酸味的香氣衝鼻而來,咖啡尚未入口,兩頰已經微微滲出津液。那種感覺,就像三千兩百年前的殷商貴族,莊重地舉起手中金黃色的銅觚,酒的微溫透過青銅杯傳遞到掌心,酒香淡淡地散在空氣中,於是虔敬無比地向祖先說出心中的想望,就像在與坐在鄰座的親人聊天一般。其實,三千多年的時空,距離今天並沒有想像中遙遠。

  我設想中的博物館參觀,應該是在這樣的情景下進行。歷史不該只是課堂中的知識,更不該只是一種考試的內容,透過博物館的文物,我們可以更清晰、更具體地感受到千百年前發生過的事,只要我們有適當的引導。

  很開心看到一本這樣的書。出版社詩婷小姐問我願不願意為這本名為《看得到的世界歷史》寫推薦序,她說:「這是大英博物館出的一本書,很精彩的。」我完全同意她的說法,而且必須承認,作者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葛瑞格先生的博學令本書變得格外動人。

  本書的原始書名是《從一百件文物看世界歷史》,大英博物館收藏超過八百萬件文物,無論質或量在世界上都無出其右者,要從其中選出區區一百件文物來描述人類的歷史,也就是說平均每八萬件文物中只能選取一件,那真是件無比艱困的任務。而要藉著這一百件文物來描繪人類兩百多萬年來的發展軌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作者以其無比淵博的知識、動人的文筆,透過文物本身的解析、歷史背景的鋪陳、相關事件的勾連,清晰地畫出一幅幅鮮活的歷史圖像,這些原本毫不起眼,靜靜地躺在博物館某個角落的文物,因此有了鮮活的生命。作者不只告訴我們在那些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更精彩是,他示範了正確的博物館參觀方式。當然,我們期待下一次參觀國內博物館的時候,能夠遇上這樣精彩的引導,更期待國內也能看到這樣的著作。

周志宇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於汐止
本文作者周志宇,為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與歷史社指導老師,亦擔任歷史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導覽志工。

推薦序
看得見的物件,看得見的文明
文 / 謝哲青

  一七五三年四月,大不列顛王國及愛爾蘭國王喬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於西敏宮議會(Palace of Westminster)熱情支持,以英格蘭著名收藏家漢斯.史隆(Hans Sloane)的藏品為中心,承購並改建倫敦市區附近的蒙塔古大樓(Montague Building),歷經長達六年的籌措準備,終於在一七五九年一月十五日正式對公眾開放,並堅持「博物館應該是全體人類共享的教育殿堂」的營運理念,直到今天,仍對絡繹不絕的旅客不收分文。

  今天,你從大羅素街(Great Russell St.)極具庶民風格的前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讓人聯想到雅典帕德?神殿的壯麗立面。一八五三年由官方印行的《大英博物館概要》中寫道:「……文明大幅度的進步,三角楣飾的東角傾斜的象徵是數學,暗示著追求永恆的科學原則;西角傾斜的主題側是戲劇、詩、音樂與美術,整體雕刻主題的呈現在於強調科學與人文精神之間的平衡 … 全體物件以雕刻為主,因為這是最有力的表現形式。……」許多人不了解,精緻莊嚴的三角楣飾雕刻,隱含著「文明帶動世界向前」的人文主義思維。

  穿過希臘愛奧尼亞風的幽暗門廊,就好像歷經了智識的闇瞽蒙眛,緊接而來的,是宏大開闊的中央大廳。這座正式名稱為「伊莉莎白二世大庭院」(Queen Elizabeth II Great Court)的明亮空間,洋溢著後現代的藝術感動。參與這座中庭建築設計的兩位大師:諾曼.佛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與艾德蒙.哈波德爵士(Sir Edmund Happold),透過自由輕盈的空間,向我們傳達了學術無國界、學海無涯的開放訊息。更特別的是,伊莉莎白二世大庭院雖是後工業時代的前衛設計,卻一點也?有減損它古老而美好的維多利亞時代氛圍。

  除了充滿知性與美的公共空間外,大英博物館高達八百萬件的收藏品,更為整個空間增添深厚雋永的故事性與藝術性。除了大家所熟知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雅典帕德嫩神廟(The Parthenon of the Athenian Acropolis)的大理石雕刻、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的頭像、清宮祕藏的《女史箴圖》長卷、復活節島的荷瓦巨石像之外,還有許許多不為人所知的典藏,正在角落等待你來發現、了解。

  我個人有幾件特別偏愛的物件,都充滿了濃厚的?事性與傳奇性,像是由英國最傳奇的數學家、天文學與占星學家約翰.迪伊博士(John Dee,一五二七-一六○八)所製作的蠟製圓盤與水晶球就相當有趣。約翰.迪伊同時也是出色的地理學家,更是伊莉莎白女王的首席顧問。傳說他可以能與天使對話,並從水晶球裡看出伊莉莎白女王的命運,畢生都奉獻給煉金術、占卜、以諾魔法(Enochian magic)及赫耳墨斯哲學(Hermeticism)。

  約翰.迪伊的學術成就穿梭於科學與神祕之間,並試圖透過數學公式與邏輯辨證將兩個世界合而為一。他熱衷於推廣數學,曾經以弱冠之齡在巴黎大學的講授高等代數。篤實的研究態度更讓他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天文學家,在英國海外探險與殖民墾荒也是一名專家,為英格蘭海外人員提供教育訓練。我們所熟悉的「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一詞,就是約翰.迪伊創造的。

  按照歷史文獻的研究,約翰.迪伊與同時代稍早的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都是典型的文藝復興人。他與丹麥的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是好朋友,也相當熟稔哥白尼(Copernicus)的學說,即使不曾公開擁護,個人卻篤信日心說並透過數學計算證實;同時,也是神祕學家的約翰.迪伊透過星占推演,為伊莉莎白女王擇定登基,甚至對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宣戰、出征日期。約翰.迪伊所遺留下來的魔法用品與個人研究筆記,是英格蘭從蒙昧的中世紀進入文藝復興的歷史標誌。

  即使只是一件小小的蠟製圓盤,背後都有如此豐厚的故事存在,那大英博物館典藏的八百萬件精品,更是超越了八百萬這個數字所蘊涵的意義。人類文明從發端,歷經漫長的時間進程,從東非大裂谷到大洋洲的海中孤島,從撒哈拉荒漠到墨西哥的熱帶雨林,從穴居到城市,從聚落到大帝國,每一個物件,都帶來過去的訊息,訴說著被時間所遺忘的故事。想要了解大英博物館,了解人之所以為人,您手上的這本書,正時通往歷史學與考古學殿堂,最好的叩門磚。

  本文作者謝哲青,擁有歷史學與外國文學學士學位,並於倫敦亞非學院(SOAS)取得藝術史暨考古學系碩士學位。他曾任大英博物館、倫敦國家藝廊研究助理,佳士得拍賣會策展人員,目前擔任飛碟電台《哲青遊天下》主持人、東森新聞台《關鍵時刻》固定來賓,以及各大藝術、歷史文物展覽策展顧問。




其 他 著 作
1. 蒼穹下的仰望與沉思(諸神的起源+天空地圖 套書)
2. 看得到的世界史(上冊):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
3. 看得到的世界史(下冊):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
4.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
5. 看得到的世界史: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大英博物館來台展出紀念,平裝限量套書附L夾)
6. 莎士比亞變動的世界
7. 看得到的世界史: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上下冊套書)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8. 看得到的世界史: 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 (下冊)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