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美國備受推崇的經濟學家,定期為《紐約時報》撰文。他同時也是文化評論家、美食評論家,以及著名的部落客。科文的著作有:《創造性毀滅:全球化如何改造世界文化》(Creative Destruction: How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s Culture)、《好與多:美國如何縮短經濟學和美學的差距》(Good & Plenty: How America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Economics and Aesthetics)、《名譽何價?》(What Price Fame?)、《市場與文化聲音》(Market and Cultural Voices),以及《商業文化的禮讚》(In Praise of Commercial Culture)。
泰勒.科文(Tyler Cowen)是美國華府附近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系教授,同時也是「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經濟中心」(James M. Buchanan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主任和「莫卡特斯中心」(Mercatus Center)主任。在一九八七年取得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前,科文曾有一年在德國求學。除了橫跨福利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倫理學、個體經濟學、文化經濟學等多領域的學術期刊論文之外,他還曾經著有多本有關文化的書籍,例如《創造性毀滅:全球化如何改造世界文化》(Creative Destruction: How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s Culture)、《好與多:美國如何縮短經濟學和美學的差距》(Good & Plenty: How America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Economics and Aesthetics),以及《名譽何價?》(What Price Fame?)。而他和同事塔巴羅克(Alex Tabarrok)所主筆的「邊際革命部落格」(marginalrevolution.com)內容包羅萬象,在經濟類的部落格之中總是名列前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很愛美食。記載他對餐廳品評的《ethnic dining guide》頗受歡迎,在二00九年一月份已經出到第二十五版。他也曾受邀在「國際烹飪專業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ulinary Professionals)年會發表「全球化是否改變世界的吃法?」的專題演講。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Discover Your Inner Economist。到底什麼是「Inner Economist」呢?我拿我另一位老師——也是科文的同事——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一九八六年的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的「natural economist」(天生的經濟學家)做一個對比。布坎南用「natural economist」指那些無須教育訓練和經驗就能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人。在有名的經濟學家之中,被他認定為「natural economists」的只有:戈登.圖洛克(Gordon Tullock,公共選擇理論之父)、蓋瑞.貝克(Gary Becker,一九九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以及阿爾欽(Armen Alchian,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三人。科文的「Inner Economist」的觀念則是,每個人都有經濟思考的天賦,只是尚未發掘和使用。這種經濟思考的能力就是針對人的行為敏捷地進行「模式辨認」(pattern recognition),正如下棋時快速地將對手的棋步對應到自己所認知的千萬種型態。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觀念,應該和他下棋的經驗有關(他十五歲就成為紐澤西西洋棋公開賽最年輕的冠軍,但是他已經立志成為經濟學家而不想當一輩子的棋手)。我則是把Inner Economist視為一種「玩樂的內在小孩」(playful inner child),這本書的作者就像一個帶頭的頑童。經濟學的頑童玩法是把對現實世界的觀察(而不是數學符號)當作音符來演奏(play)。貫穿這些樂章的旋律包括誘因(incentives)、訊號傳遞(signaling)、固定成本(fixed cost)、沉沒成本(sunk cost)、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以及需求法則(law of demand)等。尚未發現自己經濟天才的讀者可以輕鬆地依序聆聽各個樂章。但是作者在第四章針對古典小說提出了幾點跳躍式閱讀建議(基於時間和注意力是稀少資源的原則)。讀者可以想想看:這是否也適用在本書的閱讀上?
基於作者跳躍式閱讀的主張,我建議不同背景或興趣的讀者可從不同的章節開始讀起。關心文化創意產業的讀者可以先「觀賞」第四章〈擁有全世界最棒的藝術品〉。學生(特別是博士班的學生)應該先讀第六章〈自欺危險,卻是必要的藝術〉中所提到的「大鎚」考試準備法(The Hammer)。同樣在第六章,請學校的老師、家長,以及需要長遠眼光的教育政策制訂者看看作者如何教子女開車。想要建立務實形象的從政者以及讚揚附和「Yes we can」的電視名嘴則應該先看作者對美國人「can-do」心態的批判。美食饕客可以先「品嚐」第七章〈吃好一點,香蕉擺一邊〉。第九章〈如何拯救世界:再多的耶誕禮物也沒用〉應該會有助於慈善家、非營利組織,以及想要勸告親友「不要以為捐款等於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