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版序
《筆醒山河:中國近代啟蒙人嚴復》的簡體字版於2022年出版之後,轉眼已經三年多了,此書受到不少讀者的歡迎,也曾再版。在多篇評論之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篇是在《燕京書評》上的〈嚴復之痛:啟蒙者遭遇了一個喚不醒的時代〉,作者認為本書「精描了嚴復的困頓與掙扎」、「一代思想者承受了清醒的痛苦,也承受了無路可走、被時代拋棄的痛苦」。的確,我試圖從寬廣的視野,描述嚴復「走向世界」所遭遇的挑戰、挫折與成就。從書中可見,嚴復的一生雖然聲名顯赫,卻並非平安順遂,而是充滿困頓:家庭變故、官場挫折、深陷煙霞癖而不能自拔、坐而言卻無法起而行。處於近代中國「轉型時代」的嚴復不僅是世變的先覺者,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覺者。嚴復一生的境遇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他在二十世紀末葉開始得到人們遲來的讚賞,也象徵了時代變化的契機。
此次的「修訂版」增添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有關嚴復任教於北洋水師學堂的經歷與翻譯《天演論》一書的描寫。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敗,此一恥辱促使嚴復以翻譯西方的著作來倡導社會和政治改革。通過這些作品,他試圖證明西方的財富和權力主要不在於西方的技術進步,而在於這些技術背後的思想和制度。他將赫胥黎、亞當·斯密、彌爾(按:嚴復譯作穆勒)、斯賓塞等人的西方名著翻譯成中文,這些書在中國被稱為「嚴譯八大名著」。嚴復的譯本對斯賓塞和彌爾等人的思想進行了微妙的修改,通過精心選擇對等的語言,使其適應中國的思想環境。例如,他將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譯為《天演論》:中文譯名省略了原名中的「倫理學」,因為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天」既意味?宇宙,也意味?一切道德的源泉。他將彌爾的《論自由》譯為《?己權界論》,強調個人與?體之間平衡關係的重要性。在「增譯」與「減譯」之中表達了「達恉」的目標。嚴復將歐洲主要的政治和社會科學著作翻譯成精美的古典中文,並在這些地理和文化上相距遙遠的思想傳統之間進行斡旋與對話,從而改變了清末民初動盪時代的思想視野。他的譯作對當時和後來的中國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對我們建立中國式現代化有重要的啟示。這也是本書的一個核心觀點,筆者認為嚴復不但是一位翻譯家,也是一位深刻的啟蒙思想家。此外,「修訂版」修正了一些字句的錯誤,我特別感謝嚴孝潛先生,以及幾位「豆瓣讀書」上的朋友,細心地挑出書中的一些錯誤。
最後,我要感謝香港商務印書館,以及編輯韓心雨的協助,使本書以一個嶄新的面貌與大家見面。
黃克武
2025年2月10日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