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人懷念威權牢籠,哪裡就有跳舞的熊
描寫民主轉型與自由之路為何艱難的非虛構寫作經典
這個故事似乎是關於熊,但也是關於我們
?
●
?
一部關於被解放的熊,以及轉型之國人們的生命故事
「跳舞的熊」是吉普賽人延續數百年的傳統。馴熊師在小熊幾個月大時,就把熊從媽媽身邊帶走、釘上鼻環,並訓練小熊跳舞與各種把戲。接著,熊與馴熊師就成為生命共同體,吃、喝、生活、工作……無時無刻都一起度過。
?
在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後,境內的吉普賽馴熊師和跳舞熊不再合法。而這正是本書的起點:作者沙博爾夫斯基以生動幽默又令人心碎的筆觸,講述歐盟最後的跳舞熊如何被解放,以及牠們被安置到保護園區的種種境況。透過這些跳舞熊,他認知到如1989年開始民主化的波蘭,也在經歷一場持續不斷的自由實驗;他以招車或租車的方式,在古巴、科索沃、烏克蘭、愛沙尼亞、塞爾維亞等「自由實驗室」縱橫,看見這些前共產世界國家的人們,在轉型之後,哪些部分獲得了解放,又在什麼地方感到迷惘與適應不良。
?
沙博爾夫斯基是天生說故事的能手,他以熊的境況譬喻人的境況:自由不是一種不經學習就能運用自如的狀態,往往充滿了艱辛與挫折。人們已經想好,要為自由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了嗎?
?
○
?
對熊來說,自由造成的衝擊如此強烈,
不能讓牠們從籠子裡出來後,就直接進入森林。
得給牠們幾天的時間適應。
自由是新的挑戰。
新的聲音。
新的氣味。
新的食物。
自由是一場巨大的冒險。
?
●
?
得獎記錄
?
★全新劇場改編製作中
★博客來、BIOS Monthly等多家臺灣通路與媒體當月選書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
好評推薦
?
「和許多克服萬難、最後卻仍獲得成功的光明勵志轉型正義故事比起來,《跳舞的熊》裡面滿滿都是不快樂、不勵志、甚至很魯蛇的『轉型不易』故事。它們也許無法像燈塔一樣指引我們方向,但可以讓我們看到:我們不孤單,不是只有我們過得很慘。如果我們尚且無法解決某些問題,不是因為我們很糟,而是這件事本來就很難。」──林蔚昀,作家、本書譯者
?
「融合了大膽的新聞報導及更為大膽的預言故事,沙博爾夫斯基既幽默又努力不懈地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渴望、而非只是單純地期待自由。」──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多倫多大學烏克蘭研究基金會歐洲現代史講座教授
?
「響噹噹的報導文學,生動巧妙且從不沉悶,宛如米蘭.昆德拉版本的《與狼共舞》。」──提摩西.賈頓艾許(Timothy Garton Ash),查理曼獎章得主
?
「天生說書人,沙博爾夫斯基對後共產世界的報導讀來就像童話故事,帶有現實的惡臭。荒謬、黑色幽默、富有同情心,一本文學瑰寶。」──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著名媒體人、作家
?
「這是一本動物的真理之書,包括人類在內。」──阿里.夏皮羅(Ari Shapiro),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
「不僅挑戰了線性敘事,也挑戰了從不自由到自由間政治發展的簡單線性邏輯。」──彼得.波莫蘭契夫(Peter Pomerantsev),專業書評家
?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懷念蘇聯共產主義消失後逝去的生活方式?沙博爾夫斯基的寓言幽默諷刺,有時甚至是黑暗,但對作為主體的人類和動物總是充滿了理解與同情。」──奧蘭多.菲格斯(Orlando Figes),倫敦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