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粵劇簡明讀本

粵劇簡明讀本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0451409
陳守仁
三聯
2024年3月05日
163.00  元
HK$ 146.7  






ISBN:9789620451409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藝術設計 > 戲劇 > 各類戲劇 > 東方戲劇











      本書旨在為青少年讀者及其他人士提供具有較高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粵劇初階讀本,內容厚積薄發,文字深入淺出。讀者可於本書讀到:

      •粵劇的特質、文化內涵、欣賞要點,粵劇與西方歌劇的異同之處、與流行文化的相對之處

      •三齣粵劇經典劇目《帝女花》、《紫釵記》、《鳳閣恩仇未了情》的創作背景、劇情詳解和劇本改編(或選段)

      •粵劇三大類型——悲劇、雨過天青劇、喜劇的歷史背景和劇情鋪陳方式

      •若干香港粵劇代表性劇目的劇情大要

      •主要粵劇術語的英文翻譯



    ?


     





    序 I

    前言 X

    一 粵劇係乜?? 001

    二 粵劇有乜?咁好睇? 007

    三《帝女花》點解咁感人? 021

    《帝女花》(精緻版)劇本

    四《紫釵記》點解咁受歡迎? 075

    《紫釵記》(精緻版)劇本

    五 點解睇《鳳閣恩仇未了情》會笑到肚痛? 131

    《鳳閣恩仇未了情》之《讀番書》劇本

    六 香港仲有乜?粵劇好睇? 165

    七 學粵劇順便學?英文,包你冇撞板! 187

    參考資料 201





    ?









    回顧粵劇課程發展的歲月(1990-2017)

    戴傑文 教育局前總課程發展主任(藝術教育)




      香港中、小學音樂課堂,常被詬病偏重教授西方音樂,卻少讓學生學習中國音樂。回想自己那些年的音樂課,除偶爾習唱一些中國民歌外,學習中國音樂的機會真是鳳毛麟角,更遑論學些香港本土的粵劇音樂了。



      然而,這種情況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在高小及初中學習階段,現時許多學校已把粵劇音樂納入音樂課程。例如我正就讀小六的兒子,便曾學習基本的粵劇知識、數白欖和唱「落花滿天蔽月光……」。此外,由2012至2022年共十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總計有2,237位考生應考音樂選修科1。在他們三年高中的修讀過程內,必教和必修的學習範圍便包括四種粵劇梆黃板式、說白、慢板南音和小曲。推動這些重要變化,守仁兄和阮兆輝教授二人可說是貢獻良多。



      一些與守仁兄的快樂記憶,是我們在崇基書院康樂室打乒乓球的片段,一邊打球,一邊說笑。那時他是音樂系四年級的「大師兄」,我是一年級的「小師弟」,我只知道他的主修樂器是單簧管,更是崇基書院乒乓球隊的成員,郤不知他曾隨王粵生老師學習洋琴,而王老師也成為我最後一年在音樂系求學的粵曲課導師。



      1981年守仁兄遠赴美國修讀民俗音樂學,1984年返港搜集粵劇資料,同年九月我也在中學開始教學生涯,及後進入教育署音樂組2工作。1985年他返回美國繼續學業,到1987年正式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除教學之外,守仁兄身體力行,策動過不少有關神功戲及粵劇、粵曲的調研、文獻整理和分析工作,並持續發表相關的論文和書籍;此刻回首瀏覽一遍我身後的書架,他的著作和參與出版的書籍便有二十多種。他亦啟蒙及指導多位門生,為粵劇、粵曲的理論和學術研究,培育了一批生力軍。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課程發展議會在1999年展開學校課程整體檢視工作,之後發表了《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書,並全面推行學校課程的改革,包括把所有科目納入八個學習領域3。自此,音樂科和視覺藝術科便編入「藝術教育學習領域」。



      其實教育局早在1990年代中,已在學校進行推廣粵劇的活動4,如舉辦研習班、示範講座及舞台演出,又製作以粵劇為主題的光碟,更推動於香港學校音樂節加入粵曲歌唱的項目。在1997至2000年間,教育局先後成立了「粵劇教學研究工作小組」、「粵劇課程發展工作小組」和「粵劇課程發展實驗小組」,聚焦研究、設計及試教適合於課堂施教的粵劇內容,守仁兄正是這三個小組的主席。2000年1月我出任第三個小組的召集人,自始便與他和阮兆輝教授緊密合作,為粵劇音樂在學校課程的施行而努力。



      為配合課程和藝術教育的發展,我於2001年又獲授命負責《音樂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 》的編寫工作。對於怎樣把過往以「內容主導」的課程綱要,轉化為以創作、演奏和聆聽綜合音樂活動為主導的課程指引,團隊成員均費煞思量;而如何透過音樂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對中國歷史及中華文化的認識,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幸好在守仁兄領導上述三個工作小組的研究成果上,我們獲得合適的粵劇音樂學習內容,並在課程指引的不同章節提出,又以學習活動示例的形式,分別編排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內。在2003年發表的《音樂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中,學校獲建議透過多元化的音樂—包括粵劇音樂,發展學生的音樂能力。這些做法成功地引導教師和教科書出版商,把粵劇音樂編入音樂科課程及教科書內。



      基礎教育音樂科課程指引完成後,接續是編寫在2009年實施的高中音樂科課程指引。我們認為高中音樂科課程應與小學及初中的課程銜接,音樂選修科學生亦應懂得一些本土的音樂,而粵劇梆黃和粵語流行曲正是最具代表性的項目。



      記得某個下午,守仁兄和輝哥又到藝術教育組位於九龍塘的辦公室開會,大家正在討論應讓學生學習哪些粵劇梆黃,守仁兄迅速提出梆子滾花、梆子七字清中板、二黃八字句慢板及反線十字句中板四種梆黃板式。輝哥即時表示贊同,認為這些都是粵劇板腔體音樂的基礎及常用板式,既包含了散板、流水板、一板一叮和一板三叮各種類型,而相關的唱段例子為數不少,學生容易透過聆聽來接觸和學習。



      按建議,幾種說白、慢板南音和小曲也加進課程的聆聽項目中。這些建議經高中音樂科委員會、課程發展議會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通過後,便在2007年出版的《音樂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中,正式納入課程聆聽單元,成為必教、必修、必考的部分。此外,學生還可以選擇演唱及創作粵曲,作為演奏和創作單元的學習項目。



      當然,音樂科老師要有興趣和信心施教,學生才有機會在課堂內學習粵劇音樂。有見及此,除課程文件的引導外,教育局還為教師提供多樣的培訓和教材,從而鼓勵及支援他們在學校推動粵劇的學與教。守仁兄便曾為教師主講多個粵劇研討會,又夥拍粵劇、粵曲圈內多位人士,如阮兆輝教授、王勝焜先生、黃綺雯女士、梁森兒女士、蕭啟南先生、戴淑茵博士和李少恩博士,透過講解和示範,與教師分享粵劇基本知識、基本身段和唱腔特點等。



      印象較深的是,每年年初守仁兄都會與輝哥合作主講一個有關粵劇著名劇目的講座,我和同事參與其中,均獲益良多。守仁兄於2008年至2015年中移居英國,即使身在海外,他仍經常透過電郵向我們推薦合適的人選,來主持教師的培訓與示範活動。



      在教材發展方面,藝術教育組曾分別於2004年出版《粵劇合士上》教材套,以及在2017年發表《粵劇合士上-梆黃篇》教材套5,以支援學校施行粵劇音樂課程和相關的活動。這兩個教材套都經過精心部署,透過多位學者、教師、粵劇界業內人士和不同機構人士的通力合作才得以完成。每個教材套的發展和製作,從構思、設計、試教、編寫、獲取版權、錄音錄影、印製至出版等過程,均歷經五至六年光景。守仁兄和輝哥在百忙間仍積極參與其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或建議示範演出的人選,或撰寫介紹,或指導錄音及錄影,或審閱教材和資料等等,持續付出了許多時間與心力。



      此外,守仁兄亦先後撰寫多篇文章,如〈粵劇梆黃分析〉、〈粵劇南音分析〉和〈粵劇音樂〉,現均收錄在教育局網頁內,供教師及學生參考。因此,在支持粵劇音樂在學校施教方面,稱守仁兄和輝哥是幕後的功臣,實屬不過。



      守仁兄的新著《粵劇簡明讀本》,全書內容簡明精煉,適合欲快速了解粵劇為何物的任何讀者群,包括高小學生、一般中學生、高中會考音樂科的考生,及各種教育程度和不同界別的社會人士。



      本書共七個篇章(包含三齣粵劇經典劇目的劇本改編版或節選),其中各章題目和部分小標題均是廣東話形式的提問,令本地讀者讀來更覺親切。



      開篇「粵劇係乜??」,指出粵劇除了用廣東話演出外,還有幾個特質,如搬演古代的長篇故事、穿古裝戲服、用高雅的曲詞和說白,以及演出節奏較慢。當然,守仁兄這裏所指的是一般傳統粵劇,特別是我們仍可以在戲棚看到的神功戲。傳統粵劇以外,我們知道粵劇在1930年代受西方戲劇、電影、文學和時事影響,曾湧現許多時裝粵劇或現代劇,例如「薛馬爭雄」的年代便有以西方古裝或古今服裝同台演出的粵劇,還有「文革」時期的粵劇樣板戲和國內近代的粵劇現代戲,以及近年李居明先生撰寫的《粵劇特朗普》和《毛澤東》。



      該篇章還深入剖析香港年青人抗拒粵劇的原因,並指出學生有權選擇喜好,但學校及老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及尊重粵劇。待學生長大後,他們也許會懂得欣賞和喜愛這種本土傳統藝術,也許不會,但仍必須尊重粵劇這種傳統文化藝術。對於守仁兄這個觀點,我是完全同意的。



      「粵劇有乜?咁好睇?」,點出粵劇與西洋歌劇同樣屬於綜合表演藝術,但無論在題材、發聲法、拍和樂器、武打與身段、樂律及記譜法等等,都有別於西洋歌劇。



      此章還簡介了香港神功粵劇的特色。守仁兄在他另一本著作《香港神功粵劇的浮沉》中指出,由1990至2017年不足30年間,香港神功粵劇的戲班數目、演出日數和台數,以及上演正本戲的本數,全面縮減了百分之四十6。香港發展日新月異,政府近年更致力覓地建屋,就像我居所附近的茶果嶺村,最快於2024至2025年間便開始清拆改建成公營房屋。到時,該村每年慶祝天后誕,於天后古廟毗鄰搭棚上演的神功戲,或許便會成為絕響!假如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令香港神功粵劇踏上萎縮凋零之途,將會是我們香港人最大的遺憾和無法彌補的損失。



      接下來是本書的重點主體內容,介紹了香港三齣最受歡迎的粵劇,分別是按本書所界定的悲劇《帝女花》、雨過天青劇《紫釵記》和喜劇《鳳閣恩仇未了情》。作者分別敘述這三齣粵劇的時代背景和故事內容,包括每幕戲的劇情,讓讀者了解整齣劇的發展,以及明瞭劇作家的心思。縱然我已熟知劇情,但細讀這些述說和分析後,仍獲得不少新的感悟;而每再聆聽《庵遇》的《雪中燕》、《香夭》的《妝台秋思》和《劍合釵圓》的《潯陽夜月》,便會憶起王粵生老師。



      該部分還收錄了《帝女花》(精緻版)和《紫釵記》(精緻版)的劇本,讓讀者不用翻閱唐滌生先生冗長的原文,但仍可一窺這位一代粵劇編劇大師的精雅戲文和優美曲詞。除此還介紹了由徐子郎先生編劇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劇中笑料源於6個主角的身份誤認和改動。守仁兄的分析和統計指出,在5幕戲內他們的身份變動竟多達41次,因而造成誤會重重和笑話連連。全劇第三幕中《讀番書》一折是爆笑的高潮,由演員「爆肚」演出。已故丑生陳志雄先生某次演出神功戲的《讀番書》片段,本書也作了精彩的節錄,並說明什麼是爆肚戲、提綱戲及排場戲。當然,此劇由朱毅剛先生創作的《胡地蠻歌》,早已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名曲。



      「香港仲有乜?粵劇好睇?」,精選其他12個具代表性劇目,介紹每劇的故事內容,為讀者提供持續觀賞粵劇的指引。



      粵劇牽涉許多專用術語和名詞,行外人看見會如丈八金剛,摸不?頭腦。有見及此,最後一章「學粵劇順便學?英文,包你冇撞板!」便以達意為原則,用中英對照的形式,分別在一般粵劇術語、戲班常用術語和粵劇音樂常用術語下,羅列了140個相關的名詞。假若讀者們對某些粵劇術語不明所指,或許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回顧這一段課程發展的歲月,當時的出發點很簡單,便是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和學習粵劇的機會,好讓粵劇的種籽先埋在土壤裏,期望種籽他朝發芽和成長。我們也相信不少選修音樂科的高中學生,將來會成為老師甚至學校的領導。只要有一天他們認識粵劇藝術的可貴,便會把這些寶藏和珍貴知識承傳下去。環顧當前,只是曙光初現,尚待黎明。



      本書或許是青少年及入門讀者開啟粵劇寶藏的第一把鑰匙。祈盼是次出版能激勵更多有志之士,一起踏上追尋粵劇藝術的旅途。




    其 他 著 作
    1. 香港粵劇簡史: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聲腔、劇目、藝人
    2. 粵劇簡明讀本
    3. 黑暗中摸索:塔爾加夫與香港之間
    4. 粵曲的學和唱:王粵生粵曲教程(增訂第四》
    5. 香港神功粵劇的浮沉
    6. 香港神功粵劇的浮沉
    7. 唐滌生創作傳奇
    8. 省、港、澳粵劇藝人走過的路:三地學者論粵劇
    9. 園來自有機
    10. 唐滌生粵劇劇目概說(任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