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一人與一貓的道別
鄭栗兒|文學作家
「是的,阿妹不只是貓,她也是家人,我在美國最親密、日夜相伴的家人。她的世界裡只有我,而我的屋子裡也只有她。十年,我是她的一切,她的全部。而她,又是我在這裡最大的安慰。我們彼此需要。」──馮平
馮平是古典而儒雅的文人,這樣說時你以為他是上一代的作家,不,他還好年輕的。但,他的心柔軟得像一顆日本森永牛奶糖,就是這樣的柔軟,吃著時也覺得那份甜是應該的。他的愛亦然,他對世界的讚嘆,對人事物的體貼,連我帶他去基隆一家很平常的日式餐廳吃生魚壽司時,他都感動得要找廚師致敬。
就是這樣的馮平,他如何摯愛著他的貓咪阿妹,更是可想而知,我想已不是寵溺或貓奴這時代的流行,而是阿妹就是他的家人,他的親人,他的知己,甚至是他的老師。
家人該如何定義呢?吉本芭娜娜的小說中總充滿著各式怪異組合的家人,讓人見怪不怪。在美國定居的台灣人馮平則和美國貓咪阿妹組成一個家庭,某種層面而言,在異國流浪的馮平收留了浪貓阿妹,都是彼此情感上的一種寄託與慰藉,他們對彼此的依賴之深,放在小說中,絕對是孤獨美學的華麗版。
特別在北緯四一點三度雪落的寒冬,一隻對窗凝視的貓咪和一位伏案書寫的作家,一起度過漫漫長夜,這畫面多麼生動,冷寂中的溫暖,撫慰人心,如此十年。
但這一本書的劇情,卻是十年後的最終高潮,作家陪伴即將死去的老貓度過最後的貓生,內心種種的煎熬不捨與感情糾結,透過陪伴照顧,為之擠尿、餵食……讓牠自然地離開。
即使阿妹忍受著身體的痛苦,但牠也應該知道如果安樂死乍然地離去,這位溫柔的作家必然悵然不已,一切太快速了,來不及道別,來不及好好再擁抱彼此。
所以,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文學敘情書,更是一本療癒之書,在生命的最後一章,我們終究要告別,但我們可以好好說再見,將祝福延伸至看不見的未來。這是馮平的選擇,也是阿妹的選擇,他們經由這最後的相伴,去完成他們的愛。這也是阿妹教導馮平的生死學,死不足懼,但活著時盡且珍惜。
阿妹是強大的,即使是浪貓時期,牠仍擁有女皇的氣勢和優雅,同時具有智慧。我第一次看見阿妹的照片時,就覺得:「哇,真是太美的貓了,有一種女王的氣場。」
女王阿妹和作家馮平生活的十年,必然有太多美好的交織,即使是照養麻煩也是一份日常甜美,我好喜歡書中馮平寫的一段:
一次,她抱在我懷中,一起午睡,但是中途她想跑出去,我不同意,就哭──假哭。她已走到房門口,聽見我啜泣的聲音,就竟然留步了,轉頭看我,然後走回來,伸出一隻手,撫摸我的臉。她的意思很明確:「孩子,不要哭,我疼你。」
疼完了,她仍要出去,我見狀,又哭。她再回頭,摸我的臉,這次摸得敷衍了,意思也很明白:「為什麼又哭?這麼任性呀。」摸完仍走,我任性到底,還哭。這次,她站立在門口,回頭看我一眼,那一眼是有台詞的,意思很清楚:「別裝了,我知道那是假的。」
說完,她逕自走出去,再也不顧我了。
雖遭受了識破和鄙夷,但那一刻,說出她心中是有我的。她關心我的眼淚,她在乎我的哭泣。她,不要我心傷,不要我悲哀。
女王愛你,但是女王也有女王的自由意識,不能被情緒勒索。
我認識阿妹時,卻是牠生命最後的幾個月了,馮平正為阿妹是否該安樂死而困擾著,我們透過祝福的方式去療癒阿妹,療癒馮平,其實最重要是療癒馮平無助的心,陪伴生命的最後一段是條艱辛的旅程,卻也是最令人刻骨銘心。
死亡帶來一種非常寧靜的直視,如果你深入過面對亡者的靜心,那將是非常寧謐而神聖的一刻,但許多人都會因為過度悲傷或恐懼而錯過,生死學是人生中無法逃避的偉大課程,這個課程將使我們更明白人生有限,但生命無限,因緣短暫,但愛恆長。
期待你透過本書,去看見另一種家人的道別,也看見一人一貓的多情記敘。
二○二一年十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