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憶余在民國十一年之秋,任教於廈門集美學校,始讀《船山遺書》,於其辨屈原沉湘乃在漢水,不在洞庭,而深有契悟,乃草小文一篇刊載報端。越四五年,撰述《先秦諸子繫年》,詳申其義。因念古代民族遷徙,以舊居之名名其新邑,此為古史每多異地同名最好一說明。《先秦諸子繫年》既成書,乃續為〈周初地理考〉、〈古三苗疆域考〉諸篇,則已在民國二十年之後。而其時則國事日非,群言庬雜,意所欲陳,紛起?乘,考治古史地名之業,遂棄置不復理。至民國二十八年秋,余自昆明返蘇州,迎母奉養,杜門不出,寫成《史記地名考》一書。是為余治古史地理最後一著作。上距討論《楚辭》地名,則先後亦達十二年之久。此後再不復為。年逾八十,雙目失明,不能見字,但念舊稿雖非時代所需,而要為治古史者一大綱目。余之所論,雖引端於船山,而凡所發現,則實為古今所未及,遽爾散棄,亦誠可惜。遂將舊存諸篇彙集付印。亦有成稿後絡續增加材料多達數十節,囑及門何君澤恆斟酌編入篇中,而余則已無可細為裁奪矣。有關此等材料,搜羅難盡,凡所論列,亦容有誤,但得者最少當占十七八,失者最多不過十二三,則惟待後人續治此業者之再為訂正矣。遙計初治此業,距今已逾六十年,此亦當時心力所注,撫卷豈勝愴然。
?
錢穆民國七十一年春三月
識於臺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