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有感於近幾年台灣部分實體書店正在凋零
I.當你最初以為愛上一家書店的時候竟然是店家(宣告停業)熄燈之時,就好比幻想自己終於結束了一段根本就還沒有開始的單戀。
II.人不能選擇何時生死,既然離世的日子不能掌控,但可以經由事先安排,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跟這世界告別。而一家書店在它已然確切決定了要正式結束之前,同樣也應該要有一場派對來跟朋友Say Googbye,彷彿替自己舉辦一場生前的告別式:邀請知心讀者書友一同參加,讓他們都穿著時髦的衣裝、心情愉悅地來到書店,現場滿佈一個個孤獨的靈魂所喜愛的玫瑰花和書香,背景音樂輕瀉而出,每個人都要吐露一段真心話……
III.推理作家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曾在小說《一長串的死者》(A Long Line of Dead Men)寫道:「每次我回想起那些已經消失的店,那些已經消失的人,我就不明白時光,一點也不明白。」這多少讓我們有所啟示,死亡雖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告別卻是需要練習的。
IV.預期的告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捨,人與人之間因書而相識、相聚的緣分也不會就此中斷。
V.詩人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曾說:「我總是想像著天堂,是一座圖書館的形狀。」面對現實世界的眾多苦惱及困惑,書店終究是一處提供讀者開卷釋疑與心靈慰藉的避難所。一如人們相信死去的親人到了另一個世界,仍然快樂地生活著。
VI.想要平靜地死去,你需要接受自己的死亡,安排好身後事,從最親近的人身上找到幸福與解脫感。因此書店宣告結束營業的善後處理乃是至關重要,對於寄賣的廠商和夥伴都該要及早聯繫他們退貨結清。
VII.人生的問題來自於得不到足夠的理解和支持。書店關門的理由也是。
VIII.宛如讓臨終之人能夠沒有痛苦地死去,書店存在的意義,與其表面上為了那些平常根本很少來買書的寥寥客人而開店,骨子裡卻讓店家每個月承擔著龐大的店租成本和營運壓力的煎熬,倒不如就這麼痛快而平靜地讓它結束吧!
IX.舉凡一個人從生到死,乃至一家書店從開張到歇業,都只是結束了一段旅程後,再重新開啟另一段旅程。
X.如果不想變老,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死去。當時間還沒來得及腐朽,其形象便以死亡的形式成為永恆。就像時下流行的快閃書店(Pop-up Bookstore),在老去之前就已先預告了自身的死亡:如煙花易冷,只求瞬間燦爛,不在乎天長地久。
XI.生命會不斷帶來驚喜,只要你步履不停,無論是經營「書店」或「現實人生」。
XII.孤獨才是生命的常態,人生中的第一個愛戀對象應該是自己,包括閱讀以及開書店。
XIII.人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於是我們才懂得生命的可貴。人生最好的告別方式,其實是「自己決定要怎麼走」。開書店者亦然。
?
寫在二○一九「世界閱讀日」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