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倍萬自愛:學著東坡愛自己
蘇東坡在寫給友人的書信最後,經常用「倍萬自愛」做結語,比如給王迥(子高):「伏冀倍萬自愛」;給釋法言:「惟萬萬自愛」;給王箴(元直):「餘惟萬萬保愛」。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們還能看到他的筆跡──《致夢得祕校尺牘》(又名《渡海帖》),這是東坡寫給趙夢得的告別信,信裡寫道:
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見訪。知從者未歸。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則未知後會之期也。區區無他禱。惟晚景宜倍万自愛耳。??留此?令子處。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軾頓首。夢得祕校閣下。六月十三日。
時間是北宋哲宗元符三年(一一○○年),東坡結束了在海南儋州的貶謫生活,奉詔命遷徙到廉州(廣西合浦)。那天六月十三日,他住在澄邁(海南澄邁),準備渡海北歸。趙夢得的兒子來拜訪他,才曉得趙夢得還沒回來。不能當面向一直關照他的友人致謝,東坡心中怏怏,期待能在兩人的旅途交會點相遇,否則不知何日相見。東坡說:「我沒有別的祝禱,只有希望晚年您能千萬保重自己!」
「晚景宜倍萬自愛」,東坡說予友人;「倍萬自愛」,反向來說,是「愛自萬倍」──提醒自己,風燭殘年,除了萬倍的好好照顧自己、愛護自己,還渴求些什麼呢?
有句話說:「千金難買早知道。」早知道早好。我們當然不必等到人生的倒數階段才來愛自己。「愛自己」應該是人生自始至終的信念和原則,唯有我們好好愛自己,懂得愛的態度和方法,才能推己及人,到愛他人、愛萬物、愛世界。
相對的,也唯有我們懂得如何是愛自己最好的形式,才能和他人溝通,表達「我希望你這樣愛我」。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可能被當時擁護他的門人弟子崇拜如天才吧? 他老人家並不沾沾自喜,而是告訴他們,自己如何做到的──「我不是天生就知道世間許多事情的道理,我是喜愛向古人學習,勤勤懇懇尋求得來的。」
「好古」的途徑,主要是讀書,讀什麼書呢? 我想可以選自己性情接近的作者,或是敘寫那位前賢的書來讀。
我選的,就是蘇東坡。
我研究蘇東坡、開設蘇東坡文學和藝術的課,經常發現他的觀點和行為契合現當代。我想,其中有兩種可能:一是他的超前和普世;一是我們受他的影響,潛移默化,日用而不自知。直到千年以後,我們還說:「要儲蓄,以備『不時之須』」。遇到棘手的案子,得查個「水落石出」。「不時之須」、「水落石出」,都是出自東坡的〈後赤壁賦〉。比如談到競爭,我們勉勵彼此「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是出於東坡的〈觀棋〉詩。東坡不僅為現代漢語創造了兩百多個成語,關聯更深的,是詞彙和語句內在的邏輯和價值觀。
那麼,「倍萬自愛」的蘇東坡,他的「自愛」邏輯與價值觀是什麼呢? 他是信口說說,還是躬行貫徹? 我們如何學習? 或是覺察我們被他滲透的情形呢? 你現在讀著的這本小書,便是我嘗試的解答。
本書分成四個區塊:自我存在、自我安頓、自我管理、樂活自我。
「自我存在」,從東坡的前世傳說和夢境異事認識東坡的生命本質。
「自我安頓」,東坡對人情世態的體悟。
「自我管理」,用心理學、管理學、認知科學等等角度,分析東坡的慾念和逆商。
「樂活自我」,看東坡如何營造生活樂趣。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雖然叫做「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並無意�無能自命為指導讀者們「愛自己」的標竿。東坡被法國《世界報》(Le Monde)選入十二位跨越千禧年,唯一來自中國的「千年英雄」,但他絕非超世神佛,也不算道德聖賢,他是真真切切努力活過一生的人。他的一生,從出生到去世的年月日,清清楚楚。他贏得的掌聲、吃過的苦頭、怎樣當官、為什麼坐牢,也都記載得明明白白。很難說他符合世俗「成功」的定義,甚至從他晚年一再被貶謫,一次比一次荒遠的境遇來看,政壇失勢,潦倒不堪,即使他好好「愛自己」,可能對有些人而言,不構成典範,遑論學習。
所以,本書的定位,是以東坡為實例,陪伴讀者自我認知和成長,不熬雞湯,更不說教。我選擇比較特殊和有意思的東坡故事和作品,和讀者分享「東坡是這樣做、這樣想」。還是孔子說得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讀者自可判斷是否要模仿複製東坡的言行。我也不強做解人,把自由自在的東坡說成高高在上的「大師」,我的陳述,只是表達「我是這樣理解東坡」,讀者當然也自可讚許或反對。
還有,本書呈現的東坡故事不一定全部為史實。我採納一些筆記叢談,盡量挑不過於離譜的內容。這些故事聊備一說,代表某一作者或某個時代所相信的東坡形象,或者為增添趣味性而敷衍誇張,那是為達到塑造東坡這個超級大IP的效果。假如我能加以考察,會在文中說明真相。
感謝陳文茜小姐和許悔之社長,啟發和鼓勵我寫作這本書。承蒙文茜小姐青睞,推薦介紹我尋訪東坡行跡的書《陪你去看蘇東坡》,引發讀者熱愛關注,出版二十天便三刷,是我意想不及。並蒙她慨允,為三刷本《陪你去看蘇東坡》作序,如東風吹綻春花,繁興書市。在全球為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焦慮不安之際,文茜小姐援東坡「倍萬自愛」之句,撫慰讀者。於是促成我把東坡的「倍萬自愛」化成篇篇小品,和大家共同欣賞學習。
本書在四個區塊之前做一短文小引,提出話題和脈絡。每篇文章設計「思考練習」,請你想一想,經由知道「我是這樣想的」來認識你自己。很有可能,你的想法會遊移或改變,所以我鼓勵你寫下來,讀著你的答案,和真正的自己坦誠相見。每個區塊最後,有三點我的小結語,我稱為「有此衣說」,就是「衣若芬這樣說」,不是標準答案。最好,你也可以寫下你的「有此×說」。
這本書可以做為你的人生筆記,長期保存,時時回顧,也歡迎和你的親友分享,愛己愛人。
?
衣若芬書於新加坡
二○二○年五月二日初稿
六月八日再修
七月十二日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