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此後蔣介石的歷史評價始終擺脫不掉「丟掉中國的人」。其專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蓋了他的複雜功過。然而蔣介石是唯一在中國與臺灣都曾掌權的政治領袖,終其一生不斷參與具世界影響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時間長度近代少有人能及,這些都在在凸顯評價蔣介石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更多
蔣經國是誰?這個問題充滿了弔詭。這個名字在台灣絕對是家喻戶曉,以致於這個問題顯得十分愚蠢。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對這個熟悉名字的背後,卻又是如此陌生。
他是遠赴俄國、經過 13 年共產主義洗禮的熱血青年,也是嫉惡如仇、在上海打老虎的蔣專員 ...更多
1992年,未滿五十歲的胡錦濤,以超級黑馬之姿連跳三級,竄進北京政治圈中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夕之間成了全世界的目光焦點,更成了中國大陸十二億人民眼中的跨世紀接班人。這位安徽茶商世家子弟,如何能夠在成分不好、文革衝擊的混亂世局中,摸索出一條青雲直上的發達之路?
下放甘肅勞改 ...更多
回首歷史,佔據了二十世紀的馬克思幽靈似乎已經遠離。
這位當年被歐洲各國緝捕而流亡倫敦,一貧如洗又離群索居的猶太人一心以革命為念,他當然完全想像不到自己在二十世紀會被人奉若神明,也想像不到他所期望的革命並未發生在歐洲的工業社會,而是成為 ...更多
中研院院士、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許倬雲曾這麼形容耶魯大學歷史系專治中國史的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給他一本電話簿,他可以從第一頁的人名開始編故事,編到最後一個人名。史景遷當然不曾寫過這麼一本「電話簿當代史」,但是從許倬雲教授的 ...更多
這場選戰讓台灣走向政黨輪替的民主政治「夢想」獲得踐履,陳水扁競選團隊是如何在嚴苛的環境中挑戰成功?是歷史過程中的偶然,抑或是歷史軌跡的必然?
「夢想就要實現,陽光已經看見」,當明日曙光照向玉山山頂之際,就是台灣邁向和平、民主、改革的另 ...更多
1932 年,剛結婚的費正清、費慰梅在北京結識了林徽音與梁思成夫婦。兩對年輕夫妻彼此吸引,友誼日濃。
對費正清夫婦來說,出身名門的林梁二人是一把鑰匙,開啟了隱身在神秘氤氳裡的中國,透過他們得識梁啟超、胡適、徐志摩、沈從文等當代中國菁英。而對林徽音和梁思成 ...更多
為什麼柯林頓、高爾的 1992 年競選活動獻金中,捐輸最力的金主竟然是一名與中共公安局暗通款曲,舉止詭祕的印尼華商?為什麼將近一百名牽涉到柯、高—中共的非法關係證人,不是連夜逃離美國,就是祭出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以自保?
本書是歷史學者黃仁宇先生繼80年代引用「大歷史」的觀點後,又一新嘗試的歷史書寫角度。從人類最基本的慾求,諸如性、生死和物質生活,探討古往今來知名人物的原相,揭櫫相近的社會 ...更多
這是英國派駐香港的末代總督彭定康卸任後的第一本著作,書中除了他的治港回憶之外,還有他對東方文化、政治、社會與經濟的觀察,充滿了東西價值觀的對照與反思。
彭定康在港督任內頗受媒體注目,特別在與中共談判香港回歸的過程中,他所表現出的強硬態 ...更多
香港移交中國是21世紀尾聲最大的歷史事件之一,英國派駐香港的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自然是這移交協商過程中的重要角色。這本根據彭定康口述寫成的巨著,透露了許多協商中不為外人道的內幕,在英國一出版,即造成轟動。本書由一九九二年七月九日彭定康抵港就任揭 ...更多
如果還可以採用副標題的話,我倒想稱本書為《蔣介石初傳》或《蔣介石粗傳》。總之,今逢中國在二十世紀之長期革命成功之日,我們極待為當中重要領導人之一蔣介石初步作傳,否則很多歷史資料無從綜合。縱使寫書作傳之條件尚不如理想,文辭也免不了粗率,但此項工作已無法拖延(注意蔣一生做事也是在客觀條件尚不 ...更多
這本集子收錄了我過去曾在各處發表過的 26 篇文字。最早的刊於 1944 年,至今已將近半個世紀、最遲的則出版不久,彷如昨日。難說當中有些文字帶著旅遊性質,有的則暴露著個人經歷,全書的範圍可以概說為一個學歷史的人之耳聞目見與腦內的構思。作者提供了他的歷史觀之側面背景。正因為其不拘形式可以 ...更多
本書作者是一個目睹中國和世界最近幾乎半個世紀的變革,並且報導了這個重大變革中許多具體事件的人,用另一種報導方式,寫出了他的回憶錄。但這不是寫個人生命過程的回憶錄,而是寫許多公眾人物的回憶錄。這是新聞價值的延伸,變成了一本歷史,這不是從沒有生命的史料中編輯出來的一本歷史,而是把目擊的史實, ...更多
這一本集子收錄了黃仁宇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過的三十三篇歷史文字,發表的時間自 1987 年年初到 1989 年夏天。所包括的內容自先秦至元末。其重點則在具體表彰中國歷史有它的特色,前後連貫,通過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階段,各篇雖大致以人物傳記之體裁主,所紀事之影響遠逾當時人之人身經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