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就愛吃肉:人生盡歡,肉慾橫流,一起享用蘇東坡的羊脊骨、史湘雲的烤鹿肉、村上春樹的牛排,以及上海醬鴨、山東扒雞,和西班牙燉牛尾

就愛吃肉:人生盡歡,肉慾橫流,一起享用蘇東坡的羊脊骨、史湘雲的烤鹿肉、村上春樹的牛排,以及上海醬鴨、山東扒雞,和西班牙燉牛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4886
聯經出版公司
2020年7月31日
183.00  元
HK$ 155.55  






ISBN:9789570854886
  • 叢書系列:圖解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8 x 24.2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解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人生盡歡,肉慾橫流!



      《皇上吃什麼》暢銷作家李舒,再一次帶領團隊,推出香氣四溢、鮮嫩多汁、肥美可口、色香味俱全的吃肉文化史。



      不僅告訴你古至今文人雅士吃肉的故事,還教你雞怎麼炸、鴨怎麼烤、牛怎麼煮、羊怎麼涮最好吃,更重要的是,要去哪兒才能吃得到!




      在這本書裡,你會發現,不僅僅是你,從宋代第一傲嬌摩羯座文人,到日本仗劍獨行的人氣吃貨大叔,從以殺人為樂的腐國推理女王,到讓所有男人愛恨不得的千古第一淫婦,古往今來的各種人,都在用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毫無忌憚地吃肉。



      沒有一隻雞能活著離開山東德州,沒有一直鴨能活著游出南京,沒有一隻鵝能活著走出廣東。一方雞鴨鵝入一方菜,這裡有一場吃肉界的家禽普查。



      在中國,豬難逃被吃掉的命運,我們深入到活色生香的菜市場,去跟新時代的豬肉鋪女老闆聊了聊如何正確吃掉一頭豬。從臘肉到清醬肉,跟豬肉來了一場時光旅行。



      但是,你知道嗎?中國人在吃豬之前,羊肉才是肉食界的扛把子,草原上桀驁不馴的羊羔可以做成羊羔酒,脂香配合酒的辛烈,讓雍正皇帝二十年念念不忘。牛肉在古代,是梁山好漢的最愛,也是最具男子力的食物。



      我們還探索了肉跟碳水的美妙結合,燒賣燒麥有著怎樣的區別?肉夾饃和羊肉泡饃又有怎樣的愛恨情仇?以及看似差不多的上海生煎其實暗藏著一條波濤洶湧的鄙視鏈?



      當然,還有內臟,被丟棄的內臟有多少種好吃的方式,讓我們來告訴你。



      眾多作家、攝影師、插畫師,耗時十個月,備製了一席「肉」的盛宴,通過「靈與肉」、「雞鴨鵝」、「豬」、「羊」、「牛」、「內臟」六大主題,奉上一部肉的百科全書。



      愛吃肉是天性,請大聲說出我要吃肉!



    本書特色



      ★ 這是一本釋放人類天性的治癒之書,它用肉來拯救那些被壓抑、異化的都市人的靈魂。



      ★ 我們從全世界精選25個肉食勝地,深挖出42種肉類美食,全方位為你呈現一個趣味橫生的酒池肉林世界。



      ★ 它也不是那種死氣沉沉的常規書籍,拋開時間和空間,以電影大片的形式向你展示鮮活、跳脫、生動的肉類,用色彩學的方式向你展示有關肉類的不同性格。



      ★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從古時候開始,對於吃肉這件事,大家總是充滿爭議。但這世界一直屬於肉食者,從史前時代起,愛吃肉就像一枚烙印印在人的天性裡。



      ★ 有壓力的時候,讓你振作的是油脂的梅拉德反應;失戀的時候,讓你想念的是炸雞桶;孤獨的時候,唯有撕咬豐腴鮮香多汁大塊的牛排才能促進多巴胺的快樂分泌——肉,一直與人類最深層的情感相聯繫,肉香是靈魂散發出的香氣。



    推薦人



      菜單研究所 Kevin

      肉食系深夜女子 毛奇

      美食家 胡天蘭

      飲食文化作家 楊馥如

    ?


     





    序 全世界吃肉愛好者團結起來

    ?

    靈與肉

    農民蘇東坡的吃羊大計�浙江人魯迅的戀「腿」癖�「大胃王」路易十四�單純的人,多吃一塊雞�美人捲簾吃豬頭�《紅樓夢》裡的鹿肉派對,你想參加嗎?�108位大宋通緝犯與牛肉的謠言�推理女王可不是吃素的�肉食者不鄙�漫步信州

    ?

    雞鴨鵝百科全書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上海人的美好人生—「雞」不可失�請回答,老北京炸雞�沒有一隻雞能活著離開德州�國民料理黃燜雞�來,乾了這碗雞湯�鴨,來自古都�傾城之鴨�北京烤鴨鄙視鏈�包郵區醬鴨研究報告�鴨脖子怎麼就成了武漢的特產?

    ?

    整它!

    「鵝」們是快樂的廣東人�與廉政公署有一腿的燒鵝,你敢吃嗎?�放棄任何燒鵝大法,要吃潮汕千元一隻的鵝頭�鵝掌恩仇錄�風鵝來襲

    ?

    豬,偉大的使命

    豬肉鋪老闆娘的幸福生活�如何正確吃掉一頭豬?�顫抖吧!紅燒肉�上海人的腔調,都在這塊炸豬排裡�甜燒白,一口吃成個胖子�愛吃甜肉的人不會老�磨刀霍霍向豬頭�冬天,是肉皮凍的季節�豬肉的時光旅行�永遠測不准的午餐肉

    ?

    憶吃羊歲月

    五千年吃羊大事記�中國名羊地圖�南北緯45度生活著全世界最好的羊�吃羊肉需要蘸料嗎?�吃完羊肉,我們就熟了�白塔寺涮肉群落�一碗羊肉裡的相濡以沫�一個羊蠍子愛好者的自白�紅柳羊肉串起的浪漫風塵�底料成就生活�叮咚,這裡有一家24小時火鍋店

    ?

    牛肉,性別男

    村上春樹的「肉欲」�屯兒裡的多國籍肉店�炙子烤肉,北京男人的烏托邦�愛恨牛舌�牛丸潘安�潮汕牛肉火鍋接頭暗語�為了燉牛尾去私奔�牛肉,童年零食之巔

    ?

    肉,碳水化合物的靈魂伴侶

    肉夾饃與羊肉泡饃的偉大傳說�燒麥燒賣,傻傻分不清楚�上海生煎地方誌�鐵鍋燉大鵝,東北人的冬日限定�大盤雞的江湖�吃年糕,食肉者的本能�張大千的牛肉麵

    ?

    好吃的都是被丟掉的

    內臟之王�見鬼!我真的吃了屎�愛TA就陪TA吃下水�內臟愛好者測試題

    ?

    ?





    台灣版作者序



    肉食者不鄙




      去年參加臺北書展,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先生問我:「臺北有什麼想要去的?」想也沒想,去了胡適紀念館。



      一去便有所得,看到一張胡適的婚宴菜譜。是一張紅紙,上面寫著:



      「九碗」:燕窩、魚鰭、海參、魚肚、蝦米糊、干貝(一種扣菜)、八寶飯、冰糖燉栗、銀耳燉桂圓。



      「十二碟」:荸薺、桔子、甘蔗、梨子、豬肝、豬腰、豬耳朵、花生米、鱉、香菇、木耳、燜蛋(雞蛋煎餅,用湯汁烹製)。



      「六碗吃飯」:紅燒雞、紅燒肉、冬筍炒肉片、糖醋排骨、波青、紅燒魚。



      1917年7月10日,胡適應母親的要求歸鄉。根據胡適的《歸娶記》,他於1917年12月16日離開北京,23日回到故鄉安徽績溪上莊,30日舉行婚禮。胡適1891年陰曆11月17日生,折成陽曆正好是12月30日夜。他把婚日和生日合二為一,是想圖一個吉利。婚禮當天,虛齡27歲的胡適穿的是黑呢西裝禮服,頭戴黑呢禮帽,腳穿黑皮鞋。實齡27歲的江冬秀身穿的是黑化緞棉襖,花緞裙子,繡花大紅緞子鞋。兩人相對,行了三個鞠躬禮。



      胡適在婚禮時演說,主要內容是破除舊式的禮節。雖然如此,婚宴上的菜,卻完全符合當時的徽州婚禮習俗,所謂「九碗十二碟」,是當時農村的最高酒席規格,根據記錄,其中的燕窩和魚鰭是胡適的母親專門托人從上海購買的。



      我曾經請教績溪當地鄉親,得知蝦米糊是用山芋粉勾欠加蝦米、豆干和火腿丁,在當地也算是較為高級的菜肴,但這些大多都是場面菜,當地人最愛的,仍舊是紅燒肉紅燒雞紅燒魚這樣的「吃飯菜」。不僅如此,「十二碟」中,和燕窩一起上席的,卻是最為普通的「豬耳朵」,由此可見——我要吃肉,是中華兒女千百年來最為樸素的願望。



      公開討論吃肉這件事,絕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



      比如我的男神蘇東坡,明明一邊教大家文火慢燉小豬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一邊又假惺惺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哼,看這矯情勁兒,肯定是吃飽了才寫的。



      還有周作人,寫文章就喜歡談吃,他的理由是 「飲食男女,人之大慾存焉」。飲食和愛情是一樣的。張愛玲一言以蔽之,「寫來寫去都是他故鄉紹興的幾樣最節儉清淡的菜:除了當地出筍,似乎也沒什麼特色。炒冷飯的次數多了,未免使人感到厭倦」。



      由此可見,文章太素,也不是好事。活色生香的人,就該活色生香地吃肉,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是真名士自風流。



      中國人民的吃肉歷史源遠流長,不過,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鄙視鏈。漢朝時一隻雞36錢,而豬、牛、羊、狗肉一斤只需要6到10錢,要知道那會兒,一名書佐月俸才360錢,吃肉不是問題,吃雞還得是土豪才行。多虧了南北朝的賈思勰,他在《齊民要術》中教大家養雞,雞的產量提高了,孟浩然才能「故人具雞黍」,陸游也才可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游所在的宋朝,因為皇帝的喜好,羊肉站在了吃肉鄙視鏈 的頂端;但到了明朝,因為養鴨防蝗的策略,大家有了一千種烹調鴨子的手段;慈禧太后的清宮宴席,因為避諱而無法吃羊肉(老佛爺屬羊,連「羊入虎口」這樣的唱詞都不準有),於是,她便猛炸豬皮響鈴,一直到吃成了脂溢性皮炎,也不肯撤下這美味。



      關於吃肉,哪個人沒有記憶呢?小時候,吃肉是有些大張旗鼓的。我最喜歡年尾時節,爸爸請出家裡那口不知道多少年的黑色小缸和一塊飽經滄桑的青石,我知道,做鹹肉的季節到了—鹹肉必趕在立春之前醃製好,過了立春,氣候漸漸濕熱,肉就容易變質。先用小火小心翻炒花椒,香味漸漸瀰漫開來,有種置身「椒房」的感覺。把鹽倒進鍋裡,繼續小火翻炒至花椒微微發黃,醃肉的作料就完成了。之後,爸爸會鄭重地去菜市場,那裡有他相識多年的賣肉師傅,爸爸說,只有老王家的五花肉,才值得拿來做鹹肉。



      我始終認為,還是我家的鹹肉最好吃。



      可是,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吃過這種鮮鹹適口的鹹肉了。似乎是那一年臘月,爸爸一如既往去了菜市場,過了很久才回來,菜籃子空空如也。我們很納悶地問:「肉呢?」爸爸沒有說話,一根接一根地抽煙,後來我們才知道,賣肉師傅老王得了癌症,爸爸去醫院看了他,給了他的愛人一點錢。那一年的鹹肉和香腸,不知道怎麼的,都不如往年好吃。爸爸說,別人家賣的就是不如老王。年後,老王走了。下一年,爸爸不醃鹹肉了,我們家的鹹肉都從南貨店買回來。



      那肉也好吃,但不知道為什麼,卻少了一種風味。可是爸爸始終不醃肉,連那口大缸,也在搬家的時候不知所終。



      後來,我讀了鐘子期俞伯牙的故事,忽然能夠理解爸爸,和彈琴一樣,懂肉的人之間也有一種惺惺相惜的知己感。

    ?




    其 他 著 作
    1. 就愛吃肉:人生盡歡,肉慾橫流,一起享用蘇東坡的羊脊骨、史湘雲的烤鹿肉、村上春樹的牛排,以及上海醬鴨、山東扒雞,和西班牙燉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