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最佳圖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最佳作品獎入選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亞馬遜書店」年度好書……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亞馬遜書店」年度好書……
★
國際好評榮耀加冕──當代非虛構寫作的最佳範本
「中國三部曲」全四冊經典珍藏!
★
「中國的存在,彷彿是為了成就何偉的書寫。」
《紐約客》記者何偉(Peter Hessler)十年中國踏查
寫出隱蔽在媒體版面下、你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中國樣貌!
Ⅰ《江 城》 ★ ★ ★ ★ ★ ★ ★ ★ ★ ★ ★ ★
這趟航程就像一個夢,夢裡盡是安靜的河流、
滿是迷迷糊糊入睡的乘客的艙房,以及從幽暗的長江升起的城市燈光。
而涪陵就像一個暫時打斷這場夢的地方。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斯說:「人無法兩次踏上同一片河水」,因為江河日下,水會流動,當下的時光也會消逝。但當代人卻可以兩次踏上同一座江城,因為何偉曾在長江河濱生活,費時兩年書寫四川涪陵,本書可說是一部回憶錄、旅行見聞錄,以及觀察敏銳的人類學著作。在幽緩的時光流程中,在變動劇烈的城鄉景觀內外,何偉依江而居,感受與學生和涪陵人相處的日常點滴,書寫出一部連中國人自己都未能體察的心態史和底層故事。
江山易改,城市難移,無論是「江河日下」,還是「江河日上」,我們都可以重新踏上江城涪陵,因為這裡是何偉一系列紀實書寫的發源地,何偉中國三部曲的最初起點。
──何偉非虛構書寫的發源地,「中國三部曲」的最初起點!
Ⅱ《甲 骨 文》 ★ ★ ★ ★ ★ ★ ★ ★ ★ ★ ★ ★
一片甲骨,如何與數千年後現下的變動中國產生連結?
一條條甲骨的裂痕,是數千年來中國所歷經的傷痕;
一字字書寫、刻劃的卜辭,是否看見中國的未來?
從北京到河南,從東北到新疆,從溫州到深圳,何偉的中國之旅不僅僅有一個現實的層面,更有一個歷史的和隱喻的層面,二者交叉進行,交織成龜甲一樣的裂痕。書中,他專門談到古文物,如殷墟的青銅器、三星堆的青銅頭像;他採訪中美日專家,尋求古文字的發現、漢字的拼音化改革以及繁簡之爭,打撈出自殺於文革的古文字學者陳夢家的故事,從而把歷史的、文化的中國和當下的中國緊密聯繫起來。
在《甲骨文》一書裡,何偉筆下描繪的中國,比真實的中國更真實和感性,更能蠱惑讀者進入,並一睹為快。他遊歷、出沒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一幅幅交織快樂、進取、憤怒、浮躁、混亂與迷失的當代中國浮世繪。
──今日中國似乎就是為了何偉的寫作而存在!
Ⅲ《尋路中國》 ★ ★ ★ ★ ★ ★ ★ ★ ★ ★ ★ ★
對於中國,沒有人走得像他這麼深入,看得如此細膩。
何偉帶著人性暖意的目光,記錄中國各個角落裡的人生悲歡百態;
他捕捉到的,是一幅當代中國如何被莫名快速力量驅駕的浮世百景。
循著長城遺址,他踏上殘存古城牆的沿途村鎮,千百年來抵禦胡人的牆磚依舊,但鎮上年輕人早已沿著新鋪築的公路,前往南方尋找機會,獨留老殘幼兒孤守黃褐光禿的故鄉。客居鄉間谷地,在和農村人家共同生活的時日裡,他觀察到傳統政治和新興商業這兩股力量如何讓一座山村小鎮起了微妙變化,左右了純樸居民的世界。造訪新建廠區,從一座胸罩零件工廠的營運起落間,和與離鄉民工的生活相處中,見證了中國版本的工業革命,以及自然景觀如何消失在這場巨變裡。
三段寫實幽默、既嘲諷卻又感情豐沛的長期紀錄,時光和文字交織如經緯,何偉以其深入本質的刻劃,構築出平凡小民在現代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社會急遽變動的時代下的處境。
──何偉就像是當代的馬可波羅,徹底顛覆你對轉型中國的想像!
Ⅳ《奇 石》 ★ ★ ★ ★ ★ ★ ★ ★ ★ ★ ★ ★
中國就像是顆奇形怪狀的石頭,每個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樣子。
想接近真正中國,唯一方法是在中國長時間生活;
而只要在何偉筆下,你就能讀到奇形怪狀、瞬息萬變的中國。
在經濟的開放與城市的快速成長下,書寫中國本身乃至於這個國家對世界的意義,變成了一件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奇石》被《時代雜誌》主編評價為「最好的長篇報導」,就在於何偉在中國崛起的這十幾年間,一次又一次地用幽默生動的真實故事,寫出中國處於變化中的奇特面貌。
熟悉《江城》、《甲骨文》、《尋路中國》以降「中國三部曲」的讀者,《奇石》可被視為?番外篇」之作──是三部曲的前傳、書寫背後的心路歷程,也是書中人事地物後續發展的追蹤。而閱讀本書,將是認識何偉這個人和他如何進行「非虛構類寫作」的最好途徑。無論中國或世界,只要在何偉筆下,你就讀得到跟奇石一樣題材另類、視角多維的故事。
──繼「中國三部曲」,精選改寫《紐約客》的深度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