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

思索家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

庫存=3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8018945
徐承恩
前衛
2019年11月20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9578018945
  • 叢書系列:透視中國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透視中國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這不只是一場屬於香港的時代革命,

    同時也是一場召喚邊陲小國的結盟戰鬥。

    從香港主體出發,打造東亞反殖共同體,

    抵禦中國殖民主義狂潮,勢在必行。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中英聯合聲明》承諾「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前提下,回歸中共。然而不到20年,中共卻開始收緊香港自治,從2014年的「雨傘革命」,到2017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送中惡法,香港人不得不走上街頭,並屢屢刷新香港有史以來參與遊行的人數與規模。



      在這樣的浪潮中,香港本土思潮開始萌芽,爭取民主自治,甚至港獨的主張陸續出現,香港人的自我認同度也越來越高。然而,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以及「中國特色」的治理當下,抱持對文化中國的曖昧認同,是否就能換取中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鬆綁?「港式愛國」或「既愛國,又怕國」的矛盾,缺乏主體的虛無認同,沒有國族基礎的抗爭行動,能否為香港帶來民主自由的曙光?



      本書作者徐承恩,繼探討香港源流史之後,針對香港現況,由國族主義的辯證出發,解說國族認同與民主自決運動的必然性,並解開中國國族外衣背後的帝國基因。藉由分析中國百年文明轉型的失敗,關照本土認同的萌芽並勾勒香港民族的輪廓,本書引領讀者抗拒向霸權屈服的「政治現實」,並從虛假的自由進步觀和文化情結中突圍,為東亞與世界的和平,建構想望和平的反殖共同體。



    本書重點



      1.解構中國千年大中華民族神話,在香港嶺南的地理、歷史與前現代的民族脈絡當中建構香港主體性。



      2.在本土化、國族主義思潮退潮當下,針對香港曖昧矛盾的政治狀況(愛文化中國但拒斥政治中國、愛國又怕國),以及成長中的本土認同與民主運動,找到國族主義的接點,重新理解正確的國族觀點。



      3.見證後雨傘運動的香港狀況,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的事件細節,與現實對話。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各界撐港推薦】

      孔誥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朱宥勳(作家)

      老丹(台獨鯨魚旗設計師)

      林榮基(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

      林昶佐 Freddy(立法委員)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苗博雅(台北市議員)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

      張之豪(基隆市議員)

      焦糖.陳嘉行(知性藝人)

     (按筆畫順序)

    ?


     





    序一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序二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自序



    第一章 民主與國族:歷史視野中的小國國族主義

    前現代的城邦與帝國

    從中世走向現代

    走向現代:中央集權的國家巨獸

    馴服利維坦:國族主義與現代民主

    遭帝國蠶食的國族

    (一)集體主義的公意共同體

    (二)排外主義的怨恨共同體

    (三)反璞歸真的浪漫共同體

    以國族國家馴服帝國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利維坦2.0

    總結:以小國結盟運動抵抗各種帝國



    第二章 中國帝國擴張的歷史路徑

    吞食天地的中原聚寶盆

    秦漢體制的愚民反智論

    曇花一現的澶淵體系

    秦漢體系之東亞變奏

    思索自由和平的東亞新秩序



    第三章 不容自由的百年帝國夢:

    從五四百週年、赤化七十年到六四三十年

    文明帝國的現代轉型

    五四:與自由擦身而過

    赤化:極權主義與帝國建構

    六四:步向自由的最後機會

    後六四時代:大國崛起不容自由民主

    後六四思潮:帝國神學群魔亂舞

    總結:為了自由,這個帝國必須分裂



    第四章 我有我風格:沒有前綴後綴的香港史

    異於中土的嶺南文明

    嶺南之海陸諸族群與香港

    精英本土主義之萌芽

    粵港自治:第三種中國想像

    普羅本土主義的誕生

    從另類中華到獨立國族的演進

    後雨傘無力症候群

    在絕望中重新得力



    第五章 告別虛擬都會主義:重拾香港國族之主體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缺乏主體性的香港認同

    (一)虛擬自由進步觀

    (二)以假亂真的中華情結

    (三)似獨實統的虛擬城邦論

    結語:誠實地面對自己



    第六章 自主就是分離:中國眼中的香港民主

    民主與愛國:中國的觀點

    兩種民主觀的對壘

    2004年的愛國論爭

    帝國崛起下的愛國政治

    總結



    第七章 本土思潮與反殖共同體:國族建構和地緣政治的觀點

    欠缺歷史主體,只是帝國主義的遁辭

    嶺南是被東亞大陸帝國壓迫的邊陲

    香港本為逃避大陸帝國壓迫的無緣所

    從雙帝國制衡到單帝國獨霸:地緣政治與階級分析

    (一)雙帝國體制的權力制衡

    (二)中國帝國獨大與依附式殖民經濟

    中國帝國主義不除,民主無望

    (一)戀慕帝國榮光的中國仇外國族主義

    (二)帝國之下,「港式愛國」只能是假議題

    總結



    跋 在不該的年代做應該的事



    參考文獻



    ?





    自序



      上本著作《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出版至今,己度過兩個寒暑。香港以至東亞的大棋局,早已不比從前。而前作的焦點,卻多放在歷史身分的追尋,並未有深究拙著中的史觀究竟有何社會政治上之意義。故此文集收錄並整理這幾年寫過的文章,嘗試回答一些前作未及回應的問題,期望能基於香港人的身分盡力道出香港的主張。



      第一章是為出版文集而寫的新文章,主要是借用管禮雅(Liah Greenfeld)的理論,以歷史社會學之分析解釋何為國族主義。有一些論者受把「國族主義」當髒字用,他們看到臺灣和香港抗拒強權壓境的本土運動,就想當然地將此眨抑為「民粹排外」的「沙文主義」。然而國族意識之根源,乃平等公民因爭取世俗參政權而有的同仇敵愾。但隨之而來的動員力,使部分帝國嘗試從上而下地創製國族,以便披上國族主義的外衣行帝國主義之實。如此我們要評斷某國之國族主義是好是壞,就無法一概而論,而必須先衡量論者是為了爭取住民的民主自決,還是想要以共同的血緣文化為擴充帝國之版圖。



      第二章原為《上報》的一篇書評,藉兩本書討論何以東亞大陸最終會被大一統的帝國壟斷,並給現代中國留下集權的傳統。東亞沿海世界本可走上另一條發展道路,特別是東北亞國家自16世紀起就已確立某種列國體系的雛型。只是日本深受大陸那種大一統帝國神學影響,在明治維新達成現代化後,即自視為東亞世界的新中華,想以現代技術將整個東亞都孌成自己的天下帝國。日本的帝國夢隨敗戰而幻滅,但中國國族主義卻積極模仿,最終以帝國復興為終極的中國夢。



      第三章是紀念五四運動百年祭和六四慘案卅年祭的長文,原刊載於《上報》。簡要言之,以五四為高峰的中國國族建構運動,追求的是富國強兵,而不是民主自由。中國國族主義最為在乎的,是帝國風華不再的屈辱,是以他們的所謂國族主義,其實是建基於仇恨的帝國復興運動。六四慘案前夕的自由風潮,是知識人群起質疑帝國建構的世界史時刻。可惜自當局血腥屠城後,大國崛起就成為無可質疑的主疑律。根據歷史的教訓,這個大一統帝國若不能土崩瓦解、劃地分治,自由和民主將永遠無法福澤東亞大陸的民眾。然而,香港和臺灣的本土運動既然都是反帝抗爭,那就無法忘記六四慘案的死難者為批判帝國獻上靈魂,故此我們皆應當以反帝的高度悼念六四。



      之後第四章則源自一篇掀起軒然大波的文章。原文為《香港民族論》的其中一章,是一篇基於本土角度撰寫的香港簡史。此文闡明香港有史以來,即走上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歷史軌跡,因而令讀畢拙文的權貴勃然大怒。本章將部分內容重寫,並補充最近幾年的發展。近日香港局勢丕變,為本章之改寫倍添困難。在動筆之時,香港社會運動陷人好幾年的低潮,似乎已一沉不起;但到了截稿之日,香港百萬計的民眾卻為反對《逃犯條例》草案而持續抗爭。歷史或有大趨勢,但期間的各種波浪仍是令人難以掌握。



      隨後三章的內容,則嘗試闡釋各界對香港本土思潮之種種誤解。第五章改寫自投稿往《上報》的一系列嘻笑怒罵文章。本章指出香港人過往在特殊的地緣形勢,因而受困於虛擬自由主義和虛假中華意識這兩大思想籠牢,使香港人的反抗因缺乏主體意識而遭削弱。之後兩章均改寫自刊於《立場新聞》的文章。第六章則反駁「爭取民主與港獨毫無關係」的講法。事關香港人爭取的民主,乃「高度自治、港人治港」:說白一點就是除國防外交事務外,香港大小事務均當只由香港民眾以民主方式決定,與中國無尤。這種「還政於民」的理想,實際上就是要建立半獨立的次主權國家。在具有聯邦制傳統的國家中,中央政權或可以將這種次主權的訴求,與獨立運動分別起來:但中國顯然不是這樣的國家。中國自1927年以來,就是黨國一體的國家:是否愛黨,乃衡量國民愛國水平的獨一準繩。地方若提出「還政於民」的訴求,就是以普羅主權阻止黨國中央實踐其主權。即使爭取民主的民眾有著不可救藥的大中華迷思,在黨國觀點而言就必然是在鬧獨立。第七章則以地緣政治的角度,指出香港若不自主自決,未能擺脫「港式愛國」的迷思,就沒有達至自由民主的可能。香港獨立非但不是假偽議題,反倒是承載著所有抗爭的基礎議題。



      最後一章改寫自刊在《上報》的一篇評論,筆者於文中藉澄清主流論述對韋伯和本居宣長這兩位大師的誤解,勸勉香港人當誠實地回應時代的呼召。韋伯提倡建基於責任倫理的現實政治,並不是主張為求存而置理想於不顧。他主張的是這樣的態度:將理想視為類似上帝的召命,而非個人道德情操的彰顯,繼而以使命必達的責任心,沉實而冷靜地默默作工。而本居宣長對唐心之意之否定,則提醒我們召命乃源自誠實的心靈。我們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莫要因恐懼和虛榮墜入事大主義的迷思,惟獨如此,我們方能活出蒙召的人生。



      這本文集以香港為主要的關注點。然而21世紀,也就是中國大國崛起的世界史時刻。此刻中國以復仇的心志,誓要恢復華夏天下帝國的威榮。香港在中國帝國復興的過程中首當其衝,但帝國的鐵蹄不會就此止住。臺灣、東亞沿海以至整個世界,都必會成為中國染指的對象。各地民眾必須做好準備,為敵擋中國帝國擴張各司其職,方能使世界免遭沉淪。


    己亥蒲月廿九日晚

    寫於柏山山麓




    其 他 著 作
    1. 未竟的快樂時代: 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
    2. 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增修版)
    3. 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
    4. 城邦舊事(修訂版)--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5. 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
    6. 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
    7. 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8. 一國兩制
    9. 《經濟商業生活與基督教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