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緒言
年來研究陳氏太極拳術,自覺頗有心得。陳氏拳,家傳原有三種:太極長拳,太極炮拳,太極十三式架子是也。十三式共有五路,多失傳,現能演之拳,僅為十三式中之頭路;與楊氏所傳大致相同,而稍有出入,暨炮拳一路(陳氏現名之為第二路),統計所存不過兩路,餘僅存拳譜而已。
至陳長興先生之長拳一路(注一),有山西洪洞縣樊君為之繪圖立說,改名通臂拳,數典忘祖,頗可惋惜(注二)。去秋曾與陳氏後人研究(注三),將所失傳之五路,一一照譜為之推演,並參以戚南塘三十二長拳姿勢(注四),重譜拳路,加以說明,先將十三式第五路架子編成付印,俾世之研究太極拳術者,得有所本,是余之志願也。
練習架子,當先事開展,以靈活關節、順遂筋肉(如習書者之先寫大字,以明其橫平、豎直、點、撇、?、捺,並得練腕力、筆力,轉折肩架,是也。緣筆畫放大,於字之轉折處,起筆落筆處,均易看清,均易摹仿,均易用筆,是也。如力透中央,旋轉如意),繼乃力求收縮緊湊,俾勁能蓄而後發,由中達外,庶收放在我,發必中的,所謂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也。至勢高則骨節靈活,利於運轉,勢矮則肌肉收縮常致?攣,非功深者不能自如。故勢應先高後低,俾下肢所負之力,處之裕如,則運用不致遲滯,庶能節節貫串。
太極拳運勁,先柔後剛,先慢後快,質量調均,虛實分清,行動陡重陡輕,輕似鵝毛,重若太山,樁步隱固,動靜咸宜,靜時如處女,動時如脫兔。氣之鼓盪,如水上行舟;精神照澈,如貓之捕鼠。老子曰:「其猶龍乎」。斯可以語太極拳也夫。
太極拳於應用上,可分四點:走化;擒拿(指拿人的勁,非專拿人骨節);驚擊;擲發(亦曰跌),四者是也。
至於練法,於姿勢之展舒捲縮,則有大架、小架之別;於身段高低,則有上、中、下三盤之分;於運勁,則有抽絲、纏絲、綿冷、剛柔之不同;於轉變,則有折疊、進退、快慢、續斷之歧異;於步法,則有原地、行步、跳躍之區分;於造詣淺深,則有用力、用著、用勁、用氣、用神五者之程式。必於行動坐臥時刻存心,須臾莫離,運有工夫,始可稱之為練。必心到神隨,乃能每一動作,悉中肯綮,始可謂之成功。必得心應手,純任自然,不假顧盼擬合,始可謂之懂勁。非如他拳可一蹴而就也。學者,或淺嘗輒止,或僅得一偏,便自滿足,其不貽笑於人者幾希。
時為己卯(一九三九年)夏編於體育研究社中。
許禹生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