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一行禪師 活在正念的愛裡:從慈悲喜捨的練習中,學會愛自己也愛他人

一行禪師 活在正念的愛裡:從慈悲喜捨的練習中,學會愛自己也愛他人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4717702097325
一行禪師
鄭維儀
橡樹林
2019年9月12日
100.00  元
HK$ 90  






叢書系列:善知識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善知識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全新改版•經典重現


    特別收錄一行禪師中文版序


    ?


    想要隨時都處在愛的境界中,不是異想天開。


    有了慈的專注、悲的專注、喜的專注、捨的專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麗、最和平、最喜悅的境界。


    ?


    內容簡介▎


    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

    但,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好,我們有一行禪師


    ?


     一行禪師以他一貫慈悲卻帶有力量的言語,在書中不僅引用佛經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訴我們「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禪師用仔細且實用的步驟,帶著我們以正念、頂禮、說愛語,甚至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即刻運用就能處在愛的境界,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全書深入淺出,讀來時而莞爾、時而感動,透過一行禪師的引領,我們可以不執著,能理解他人、能接納完美和不完美,隨時活在正念的愛裡!


    佛陀曾說過,修行真愛有十一種好處:


    1. 好眠?

    2. 醒來時,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惡夢騷擾?

    4. 廣受喜愛?

    5. 可見或不可見的生命都喜歡與之親近?

    6. 受諸神護佑?

    7. 不受火、毒、刀劍傷害,更不需特別防範?

    8. 很容易就可達禪觀境界?

    9. 容貌光明清淨?

    10. 過世時,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繼續修行


    還有什麼是比慈悲喜捨更高的智慧呢?


    ?




     





    【校訂者序】諦觀真愛�鄭振煌


    【中文版作者序】慈悲喜捨�一行禪師



    第一章 四無量心

    第二章 慈觀

    第三章 愛自己

    第四章 愛和理解

    第五章 滋育快樂

    第六章 真愛

    第七章 諦聽與愛語

    第八章 以正念共處

    第九章 口袋中的玫瑰

    第十章 新生

    第十一章 五正念訓練

    第十二章 僧團

    第十三章 接觸大地

    第十四章 三頂禮







    【中文版作者序】慈悲喜捨�一行禪師


      中國佛教徒向來崇敬觀世音菩薩。他們都知道,佛經中做基本的教義是「相即是入」。《愛的諦觀:慈悲喜捨的修行》是一本教導我們,如何藉由那分了悟,來實踐愛的書。愛,可能會變成仇恨、憤怒;然而,憤怒或仇恨也可以被轉變為愛。愛與仇恨,都是有機的。若要以真愛來愛,則必須要知道如何理解並對待我們的忿怒,更要知道如何對待、轉變我們的忿怒與仇恨。在書中,介紹了幾個佛陀提供的善巧。


      有些人不敢去愛,因為愛曾使他們受苦。佛陀的教導說,有一種愛,不但不會使我們受苦,也不會使我們所愛的人受苦。那種愛是由四元素組成的:慈、悲、喜、捨。在培育這四物質過程中,愛,會每天不斷地昇華,為我們、我們周遭的人,帶來可觀的喜悅和快樂。我們都有能力去愛、去感到快樂。我們不需要成佛和證阿羅漢以後,才開始那麼樣地去愛。


      這本書原本是寫給西方讀者的,在西方,這本書得到許多熱情的回應。亞洲有許多年輕人在生活和思考上,日復一日地西化。因此,我們認為,將這本書翻印為中文的時機已到。


      本書的中文版譯者鄭維儀小姐,年紀雖輕,卻已在西方居住求學了多年。她講著年輕人的話,可以與她同輩的人溝通無礙。本書的翻譯,有愛,有信心。作者深信,許多中國人,年輕的也好,不怎樣年輕也好,都會喜歡本書的中文版,並從這本書籍大慈大悲世尊的教導中,獲益匪淺。


    寫於法國梅村禪修中心的靜坐廬


    ?


    【校訂者序】諦觀真愛�鄭振煌


      眾生苦多樂少,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不論古今中外,人類一切活動均以「離苦得樂」為最高目標。有智慧者,能夠確實拔除苦因,永離痛苦;沒有智慧者,猶如揚湯止沸,出獄無期。


      佛法以慈悲與智慧為二大支柱。慈是予樂,悲是拔苦:智慧則是徹悟人生真相是無常、苦、無我,其中心議題都是「苦」。佛在初轉法輪時所開示的苦集滅道四聖諦,便是闡釋苦的情況、苦的原因、苦的息滅、苦的息滅之道。


      原始佛教強調慈悲喜捨的修行,大乘佛教更擴大為六度萬行的實踐,都是以愛心為出發點。利他的語言和行為,若無愛心的涵養,必然會有「自我」的雜染,因此慈善事業的推動,首重愛心的培育,愛心的能量強大而清淨,社會公益才有希望做得圓滿。


      在佛教的詞彙中,「愛」被界定為一種無明的欲貪,是生死輪迴的根本。佛教認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才是空性智慧的表現,所以佛教只談慈悲,不作興談愛。儘管如此,這是名詞的習慣性用法。跳脫語言文字的迷障,用大家所習慣的「愛」這個字,來象徵佛教的「慈」應該也是無可厚非。


      本書作者一行禪師是當今佛教界的龍象,是詩人,是禪師,是和平運動者,是著作等身的名作家。他的著作以多種文字暢銷全球,筆觸帶感情,溫柔敦厚,富於想像力,觀察細膩,析理清晰,禪機無限。讀他的書,就好像在聽一位鄰居長者敘說心事,沒有說教,沒有責備,只有關懷,只有鼓勵,窩心得會令人向他撒嬌。


      本書呈現一代大師修行的心得精華,全書共分十四章,從慈悲喜捨談到愛的修行,一方面引用佛經上的話,一方面就日常生活的例子做說明。作者擅長古書今說,更因為常年居住在西方國家,指導禪修,所以能扣緊現代社會的脈動,體察人心,鞭辟入裡。


      佛法本來是不離世間法的,在人世間落實佛法,才是釋迦牟尼設教的本懷。本書可以當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行指南,是從事公益人士的必備工夫,更是每一個人修身養性的作家手冊。它可以使您的身心柔軟,當下成為菩薩道的圓滿行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