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翻轉主體、學生中心、一起成長
1999年出版《多元化教學評量》一書,2006年出版《教學評量》一書,感謝兩岸四地師生的支持,不僅後者四刷出版,成為臺灣、香港、澳門各大學的教科用書外,更蒙大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簡體版的《學業評價》一書。隨著兩岸四地的教育改革,教學主體由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的教轉為學生的學,順應此趨勢,乃將本書名更改為《學習評量》。
教育改革強調「多元評量」,卻讓中小學教師誤以為多元評量就是廢除紙筆測驗,誤以為多元評量就只是實作評量或檔案評量,誤以為多元才對一元不對,誤以為多元評量是主觀的評量,誤以為多元評量可以解決所有教學與評量的問題。為釐清誤解,提出「多元化」、「人性化」、「精確化」、「統整化」教學評量的趨勢。「多元化」教學評量強調專業多元、內涵多元、過程多元、時機多元、情境多元、方式多元、人員多元、計分多元及結果呈現多元化;「人性化」教學評量著重評量中心學生化、教學評量計畫化、評量內涵同理化、結果呈現增強化及結果解釋正向化;「精確化」教學評量強化編製歷程標準化、題目編擬通則化、題目分析質量化及結果解釋定錨化;「統整化」教學評量則重視課程與評量計畫化與統整化、教學與評量統合化與適性化及學期評量計畫化與精緻化。
2006年有感於中小學教師普遍缺乏編製紙筆測驗、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口語評量、軼事記錄的基本素養,不會繪製雙向細目表、分析題目品質,使得紙筆測驗未必呼應教學目標、不能評量學生真正學習成果;有感於中小學教師對教學評量的誤解,對教學評量專業素養仍相當不足,及對多元評量理念與實作能力仍待加強,乃出版《教學評量》一書,期能減少上述現象。然而,十年過去了,走訪兩岸四地中小學卻仍存在上述現象。因而,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核心素養的學習表現,更名後再度彙整成書。
本書的實例乃源自臺灣各縣市數萬名中小學教師、主任、校長提供寶貴的教學與評量經驗,感謝他們的智慧得以讓理論與實務更為契合;感謝教育部、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得以跟著實際推動的夥伴共同學習與成長;感謝綜合活動深耕種子團隊、臺南市後甲國中、臺南市勝利國小吳思穎老師提供實例;感謝心理出版社刊印成書。期能持續拋磚引玉,激起更多專家學者與中小學教師、主任、校長的迴響,進而改善學習評量,落實教育改革。
李坤崇 謹識
2019年7月於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