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看得到的中國史:用100件文物,見證中華文明的誕生、融合和擴展。 文物與歷史碰撞,你對世界來龍去脈的理解馬上不一樣

看得到的中國史:用100件文物,見證中華文明的誕生、融合和擴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654166
大是文化
2019年8月01日
233.00  元
HK$ 198.05  






ISBN:9789579654166
  • 叢書系列:TELL
  • 規格:平裝 / 608頁 / 17 x 23 x 3.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TELL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通史

















      網羅北京故宮、臺北故宮、陝西歷史博物館、河南、河北博物館等12個博物館,

      100件鎮館之寶,見證超過170萬年的中華文明史。




      這裡的故事,是博物館解說員沒法告訴你的悲歡離合:

      這才知道,天下第一、第二、第三的書法作品,為什麼看著看著會讓人流淚。

      照片所呈現的,更是你在博物館裡看不見的細節:

      不說別的,誰會准你把明神宗的金絲翼善冠翻過來看裡面。



      ◎大家都說秦始皇是暴君,但看到「秦量」,你對他的評價會大大翻轉。

      ◎能把20層紙一劃而破的「越王勾踐劍」,讓你豁然明白,小國憑什麼稱霸中原。

      ◎還沒發明文字,五千多年前我們就創造出「龍」的模樣,證據精美得讓你吃手手。

      ◎中國歷史上最珍貴的珠寶項鍊,配戴在一個九歲就夭折的女孩身上。為什麼?

      ◎漢朝的長信宮燈是世界最早的環保燈具(請看封面),室內燒油脂竟能毫無氣味。



      本書由兩位知名古文物與歷史教授佟洵 、王雲松共同主編。

      從人類起源時代、夏商周的青銅時代、秦漢大一統的狂飆時代、

      萬國來朝的唐宋盛世,寫到清朝封建王朝的最後輝煌,

      他們用100個器物,說100個故事,(有15件在臺灣就可看到)

      每個物件的製作與流動過程,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

      當國寶與文明碰撞的瞬間,你對史實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與想像。

    ? ?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有8個文物可以見證,但有一個不見了。

      •比「北京人」還老40萬歲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是直立人的重大發現。

      •還沒發明文字,五千多年前我們就雕刻出「龍」的模樣,證據精美得讓你吃驚。

      •至於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卻在抗日戰爭中遺失,到現在還是一宗懸案。

    ? ?

      ◎人類利用金屬的一個時代,青銅輝煌,鐵器也上場。

      •當時的鑄劍技術已經可以做到硬度大、韌性好,看看「越王勾踐劍」就知道。

      •你聽過曾國嗎?這個在歷史上被消失的小國,竟藏有一件震驚中外、

      高達65件青銅編鐘組成的曾侯乙編鐘,音域甚至橫跨12個半音。?????????? ?

      •目前發現最早帶有比例尺的建築規畫圖,是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版兆域圖,

      同時期的地圖全都灰飛煙滅,為何它能得以倖免?



      ◎萬國來朝的唐宋盛世與亡國之恨。

      •你看過用銀做的香囊嗎?不管怎麼搖,裡面的焚香都不會倒出來,

      這種歐美到近代才發現的重力平衡設計,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就應用了。

      •唐代最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寫的《祭姪文稿》,憑什麼躋身天下三大書法作品?

      另外兩件作品是什麼?

      (走一趟故宮,你就可以看到)



      青銅器家族中的巨無霸后母戊鼎,蔣介石本來要運來臺灣,為什麼中途生變?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退位詔書寫了什麼?讓隆裕太后沒讀完就淚如雨下?

      什麼小酒杯,要價11億?明朝鬥彩雞缸杯就有這個身價。



      用100件文物,見證中華文明的誕生、融合和擴展。

      文物與歷史碰撞,你對世界來龍去脈的理解馬上不一樣。




    各界推薦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

      歷史作家、媒體專訪歷史名師�陳啟鵬

      網路說書人�黑貓老師

    ?


     





    推薦序一? 去博物館不要走馬看花�公孫策

    推薦序二? 別具逸趣的方寸大千�陳啟鵬

    作者序??? 感受歷史,放眼未來



    第一篇?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01中國人類歷史的開篇:元謀人牙齒化石

    02比「北京人」還老四十萬歲:鄖縣人頭骨化石

    03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藍田人頭骨化石

    04失蹤的骨化石: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05華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馬壩人頭骨化石

    06破解東亞人種起源之謎:山頂洞人頭骨化石

    07最古老的陶製品:紅陶罐

    08東方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水洞溝遺址的骨柄石刃刀

    ?

    第二章? 文明的曙光

    09改變飲食方式的開始:石磨盤和石磨棒

    10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骨笛

    11端莊典雅的短髮女神: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12北京奧運火炬設計靈感來源:雙鳥朝陽紋牙雕

    13神祕奇特圖騰的祕密:人面魚紋彩陶盆

    14龍文化的具象表現:玉龍

    15原始文字的鼻祖:刻符陶尊

    16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三叉形器

    17中國青銅文明的肇始:銅刀

    18職業分工的開始:蛋殼黑陶高柄杯



    第三章? 人類利用金屬的的一個時代──青銅時代

    19夏王朝的見證: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20中國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王為般卜」龜甲刻辭

    21鎮國之寶,禮器之尊:后母戊鼎

    22溝通中西交易和文化的玉石之路:玉簋

    23一位女將軍的傳奇:婦好鴞尊

    24現存商代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四羊方尊

    25連接天地,溝通神人的天梯:青銅神樹

    26武王伐紂的歷史證據:天亡簋

    27「中國」兩字的最早出處:何尊

    28現存最重要的天子作器:宗周鐘

    29周王的祭祖典禮:害夫(胡)簋

    30金文中的皇皇巨著:毛公鼎



    第四章? 爭霸與爭鳴的時代潮流

    31鐵器時代的來臨:青銅柄鐵劍

    32見證晉文公復國到踐土會盟的歷史:子犯編鐘

    33研究楚文化的標準器:王子午鼎

    34千年不鏽,削鐵如泥:越王勾踐劍

    35改寫世界音樂史的中國版鋼琴:曾侯乙編鐘

    36中國最早的建築平面規畫圖:錯金銀銅版兆域圖

    37青銅器上的史詩畫卷:宴樂漁獵攻戰紋青銅壺

    38能調動百萬大軍的將軍令:杜虎符

    39老子和他的精神世界:郭店竹簡《老子》

    40一個稱雄大漠的民族見證:匈奴金冠



    第五章? 秦漢統一王朝的建立與發展

    41秦始皇巡幸天下的見證:銅車馬

    42度量衡的統一:秦量

    43秦代律法揭祕:睡虎地秦簡

    44第一枚以龍為鈕的帝王印璽:文帝行璽

    45西漢高超的絲織技術:素紗襌衣

    46來自西域的天馬形象:鎏金銅馬

    47古滇國的社會風貌:詛盟場面青銅貯貝器

    48漢代王侯的喪葬殮服:金縷玉衣

    49漢代的節能環保燈:長信宮燈

    50詼諧幽默的民間娛樂:擊鼓說唱俑

    51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極頂之作:銅奔馬



    第六章? 民族大融合的多彩時代

    52魏晉時期的農業生產:嘉峪關魏晉壁畫墓壁畫磚

    53中國人發明,由中國傳到日本:漆木屐

    54天下行書第一帖:《馮摹蘭亭序》卷

    55中國繪畫史上的典範: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

    56草原絲路的見證:鴨形玻璃注

    57青瓷之王:青瓷蓮花尊

    58南朝生活的秀骨清像:鄧州南朝畫像磚

    59南北文化融合的佳例:北魏漆屏風畫

    60北齊的天子生活:高洋墓墓道壁畫

    61祆教在中國傳播的見證:安伽墓石門

    62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鎏金銀壺



    第七章? 萬國來朝的盛世時光

    63來自異域的珍寶:嵌珍珠寶石金項鍊

    64粟特貴族的宗教生活:虞弘墓石槨

    65漢藏一家親的歷史畫卷:閻立本《步輦圖》

    66唐代絲綢之路上的胡人胡樂:唐騎駝樂舞三彩俑

    67精妙的科學設計: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68大唐王朝興衰的見證: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69世界上唯一一套唐代茶具精品:法門寺地宮金銀茶具

    70失傳千年的稀世珍寶秘色瓷:八稜秘色瓷淨水瓶

    71泣血悲書之作:顏真卿《祭姪文稿》

    72古代情報連環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第八章?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時期

    73傳世可見唯一無開片紋路的汝窯青瓷: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74宋代文人的風流與寂寞: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75開封「百科全書式」圖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76「東方文藝復興」的見證:福建刻本《晦庵先生文集》

    77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實物依據:鎏金銀腰鏈

    78墓葬藝術中的遼代社會生活:宣化遼墓壁畫

    79金代龍形文物代表:銅坐龍

    80最早發現的木活字印本實物: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

    81雲南精神與藝術的象徵: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像

    82忽必烈與他的世界帝國: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

    83絲路尋蹤青花瓷: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

    84牆壁上的藝術:元雜劇壁畫

    85元代的流通紙幣:至元通行寶鈔



    第九章? 封建王朝的最後輝煌

    86明代永恆經典:青花海水紋香爐

    87文化事業上的創舉:《永樂大典》

    88要價十一億,皇帝用的酒杯:鬥彩雞缸杯

    89明代皇帝的祭祖出巡大典:《出警圖》和《入蹕圖》

    90現存唯一一頂帝王金冠:金絲翼善冠

    91風花雪月之外的文人生活:唐寅《事茗圖》

    92明末張獻忠起義的歷史見證: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93雍正皇帝即位的迷霧:聖祖仁皇帝遺詔

    94雍正琺瑯彩的傑出代表:琺瑯彩瓷錦堂富貴碗

    95清朝「治理」西藏的實物佐證:金賁巴瓶及牙籤

    96中國古代製瓷工藝的巔峰之作:各種釉彩大瓶

    97中國宮廷裡的西方藝術:郎世寧《百駿圖》

    98寓意吉祥的玉雕珍寶:翠玉白菜

    99見證兩次中日戰爭的鐵錨:北洋水師鎮遠艦鐵錨

    100封建王朝的徹底終結:清朝宣統皇帝溥儀退位詔書



    後記



    ?









    感受歷史,放眼未來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每個民族、國家都在創造著自己的文明。文明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紮根在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本色、長處和特性。中華文明也不例外。中華文明的起點從中國大地上有人類活動的那個時間開始。從最早的元謀人,到鄖縣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隨著越來越多的古人類遺址被發現,文明之光如同繁星,光輝璀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頭蓋骨化石、打磨石器、陶罐,無聲的訴說著中華大地上數十萬年前乃至上百萬年前的往事。



      進入新石器時代,中華文明的曙光早已普照在東方大地,仰紹文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如雨後春筍般的茁壯成長,遍布大江南北,黃河、長江成為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那一件件出土文物,無論是石器、陶器,還是玉器、青銅器,都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用途,以及其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向人們揭示著中華文明演進的歷程。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后母戊鼎(按:舊稱司母戊鼎)、婦好鴞尊、青銅神樹、四羊方尊、天亡簋、毛公鼎……一件件被世人追捧的青銅重器,將中華文明帶到了青銅時代。青銅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考古挖掘都會帶來讓世人驚豔的豐碩成果,大量文物的出土,不斷的豐富著人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豐富著中華文明的每一個片段。



      秦始皇兵馬俑橫空出世,睡虎地秦簡(按:又稱雲夢秦簡)揭開了秦代律法的神秘面紗,滿城漢墓(按:又稱中山靖王墓)、馬王堆漢墓、廣州南越王墓(按:又稱南越文王墓)、雷台漢墓……讓人們清楚的看到了橫掃中華大地的秦漢大一統狂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對峙和分裂背後,隱藏的卻是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壯闊波瀾,朱然墓的挖掘、鄧州南朝畫像磚的出土、高洋墓的壁畫、李賢墓的鎏(按:音同流)金銀壺以及王羲之、顧愷之的傳世名作,讓人們對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認識更為直觀,尤其是這一時期對於中華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更是成績顯著,為大唐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李靜訓墓的珍寶、虞弘墓的異域風情,讓人們領略了隋代雖然短暫卻燦爛的文明之光。大唐的雄風和文明的進程則被《步輦圖》、唐三彩、何家村窖藏、法門寺珍寶等表現得淋漓盡致。即便是五代短短的半個世紀,也有讓人驚豔的《韓熙載夜宴圖》。而兩宋、遼、金、西夏、大理這一系列朝代和地方政權,雖然南北東西分裂對峙,卻掩蓋不住這一歷史時期光輝璀璨的文明成果和文化成就。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異彩紛呈的繪畫和書法藝術、遼金的民族文物、西夏文的典籍、大理的阿嵯耶觀音像,無不向人們訴說著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特色。



      元、明、清的大一統,一方面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大格局,另一方面則進一步促進著中華文明的發展。大量的傳世文物、國家寶藏,承載著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明特徵。元青花和明清兩代色彩繽紛的彩瓷,無不在告訴人們中國瓷器在不經意間改變著世界其他民族的生活;大量的書畫作品和流派向人們訴說著元明清的藝術傳奇;一件件瑰麗的文物、一幅幅多彩的畫卷、一卷卷精美的圖書……讓人們對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最親密的接觸。



    推薦序



    去博物館不要走馬看花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




      書架上有2本重量不亞於磚頭的書:《看得到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分上、下冊,大是文化出版),那是從大英博物館的800萬件館藏中精選100件,以之講述人類200萬年歷史。現在你手上這本書,則是從大陸和臺灣所有的博物館中,精選出100件,以之講述中國170萬年歷史。



      我超喜歡前面那兩本「巨著」的,但也同樣理由喜歡本書:它們將博物館裡珍藏物件賦予歷史生命,讓我們從此去博物館不再是走馬看花,而能進入歷史情境,乃至思考人類的未來。



      歷史是用文字記載的人類記憶,然而,文字記載的未必就是真實。說得露骨些,文字記載可能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甚至為政治力或作者本人的意識形態服務而扭曲事實(對比司馬遷《史記》和司馬光《資治通鑑》就會產生很多疑問,此處不多說)。



      可是人的行為假不了,為自己的需要或喜好做出來的器具假不了。看到秦始皇陵的兵馬俑,我們印證了史書記載的秦始皇「暴君形象」,可是看到故宮博物院裡的「秦量」,經過本書作者的詮釋,我們知道了,秦始皇不只是一個暴君,他能統一天下也不是單靠武力,秦朝對後世的影響,比我們以往認知的還要深遠很多。



      另一個讓我們可以對歷史更深層思考的例子:「越王勾踐劍」。那把寶劍確實令人讚嘆,埋在地下兩千三百多年,出土時仍完好如新,甚至還曾有報導:「試之以紙,二十餘層一劃而破」,劍身的花紋圖案更令人嘆為觀止,充分展現當時越國的鑄劍技術與工藝水準。但也想起了從前讀史的一個疑問:吳越兩個偏處東南的小國,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憑什麼一度稱霸中原?原來是因為當時(春秋末期)最頂級的鑄劍師(如干將、莫邪)就在吳越兩國,也就是說,只要「國防科技」能夠領先,小國也可以稱霸國際。



      但是,鑄劍技術領先的越國後來怎麼被楚國滅掉?答案可能在「青銅柄鐵劍」中:那把鐵劍鏽蝕不堪的鐵劍,外貌完全不能跟前述勾踐用劍比,但是鐵器時代來臨了,青銅劍在長度和硬度上都無法跟鐵劍相抗衡,而且「目前出土的鐵劍。以在楚國發現的為多」——楚國的國防科技超越了越國,且楚國大、越國小,於是楚國滅了越國。



      雖然上述只是個人推論,但我想要說明的是,如果我們進入博物館只是走馬看花,只是驚嘆工藝之美,走過就以為「我都看過了」,那真是入寶山而空手回(或許買了很多紀念品,不算空手而回,但未能將裡面蘊藏的文化歷史內涵,多少沉澱一些在自己的知識庫裡,總是可惜)。



      現在大陸和臺灣的博物館精華已經在你手中了,170萬年的歷史軌跡也盡在書裡,好好用它。



    別具逸趣的方寸大千



    歷史作家、媒體專訪歷史名師�陳啟鵬




      剛出道教書時,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無論我故事說得再怎麼活靈活現,學生都不太會提問,但只要我一把實物或圖片拿出來展示,立刻就會在課堂上引爆一波「問」潮,有人是摸著東西細細觀摩、指指點點,有人則是絮絮叨叨、愛不忍釋,此時的熱絡,就彷彿之前的故事全都白說了似的。



      後來參觀故宮,終於對這樣的落差恍然大悟。猶記得當時參觀的是故宮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我驚訝的發現,翠玉白菜並非如我想像跟真白菜一樣大,而是只有手掌這般大小,這表示,即使我對翠玉白菜的故事再怎麼如數家珍,還是會在字裡行間錯過許多資訊,而這些資訊,是唯有看到真品才能有所體會,於是我進一步體會到,為什麼瑾妃好不容易從妹妹珍妃那邊把翠玉白菜要過來,卻不怎麼愛惜的隨手種在花盆裡,那是因為,儘管翠玉白菜雕工精巧,但在眾多珍珠瑪瑙與名貴寶石中,一點兒也不起眼,種在花盆裡觸發人們不經意發現的驚奇,已經是沒什麼鑑賞眼光的瑾妃,所能想到最好的展示方式了,後來我把這個發現告訴學生,學生若有所思,同樣心有戚戚焉!



      是的,口頭將這些奇珍古玩描述的再傳神,都比不上活生生看一眼,而這也是本書《看得到的中國史》書名的由來,因為唯有看到實物上的斑駁,才能體會刻畫在上面的情感,加上鉅細靡遺的解說,才能感受到物裡蘊藏的曲折。原本歷史是看不到的,但透過此書圖文並茂的解說,可以化虛無為具體,就算只是圖片,也能讓人「眼見為憑」,所以古人為什麼說「睹物思人」、「睹物興情」?不就是因為透過手、眼「玩物」,才能全然感受承載在物上的滄桑?



      所以,當我看到書中介紹的《祭姪文稿》書法時,同樣也明白了,為什麼永遠只記得「第一」的人們,也能對顏真卿這幅「天下第二行書」念念不忘,那是因為在草稿一撇一捺塗改的背後,顏真卿流瀉的悲憤是如此的驚心動魄;於是,我也體會了,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為什麼寧願三餐不繼,也要想辦法把喜歡的金石書畫買回家,那是因為把玩古玩或字畫時的近距離接觸,才能真正領略隱藏在其中的悲歡離合,那種與物同遊、意在言外的心情,是真的可以讓人神往到茶不思、飯不想的。



      古代皇帝收藏珍玩的小盒子叫做「多寶格」,每一次的開合,都能讓人在層層疊疊的收納中,玩出令人出乎意料的驚奇;而這本書也像是古文物的「多寶格」,透過翔實的圖文並茂,能打開我們前所未見而吟詠再三的視野。想感受到與古人同遊物外的喜悅嗎?請準備好整以暇的心情,慢慢深入這別具逸趣的方寸大千。

    ?




    其 他 著 作
    1. 看得到的中國史:用100件文物,見證中華文明的誕生、融合和擴展。 文物與歷史碰撞,你對世界來龍去脈的理解馬上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