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

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
9789570532081
皮國立
台灣商務
2019年5月15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570532081
  • 叢書系列:歷史.中國史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歷史.中國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服用歷史以壯陽,

    心靈永不腎虧。

    虛弱年代的強身之道、充血之愛!



      從華人最害羞的軟肋切入,以醫療史的人文視野,

      翻新詮釋民國社會的虛弱與情慾、藥品文化、昔時風尚。

      上承明清時期的補養觀,

      探索民國的性與身體,

      豐饒的情感中蘊藏著堅韌的文化底蘊,

      亦可謂一部東方感覺史。




      西方感覺史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我們也待急起直追,本書梳理民國(1912∼1949)及其國民「虛弱感」,特別是與情慾有關的身體、疾病和藥品文化之間的相關性,從醫療史立論,著重當時中西醫學的對照,試圖將虛弱的病態與治療法融進一個性慾與疾病的世界中∼∼



      民國的病根,也是人心的病根?甚至是微觀世界生活文化史的一冊病歷?皮國立將慾望、虛弱、疾病和藥品等四者放在史學中進行一緊密的對話與結合,開卷《虛弱史》,適以強精固本。



      ◎重點提要

      當我們一起虛弱


      華人特別重視「補養」,簡言之就是怕「虛」。怕虛的原因不外兩端:第一是害怕虛弱的身體觀、其次則是虛弱將會導致相當多的疾病。這種害怕虛弱的身體觀,伴隨西方醫學的傳入,而有新的轉型;民國以來,過去人們的補養、養生概念在中西醫學之間,激盪出更多對話。



      禁慾V.S縱慾

      傳統中醫認為,腎精氣不足時,會出現智力減退、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發育不良等病症。而腎精氣又常與縱慾有關,也因此大宗的補腎補養的廣告出現在這個時代中。本書著重醫療、身體觀和藥品的歷史對話,分析當時民眾對身體內在虛弱的恐懼,與外在行為之間的連結。



      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史

      本書所談的歷史,為過往所少談。以虛弱、慾望、疾病和藥品為核心,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各式的材料中探討性與身體的關係,承接明清補養觀,而又能點出近代社會、文化之時代特性與風尚,細緻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社會、文化想像改變的歷程,期許為中國近代史增添一筆色彩。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王文基?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本書之文化史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視角,也促使作者利用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性質不一的材料,細緻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想像改變的歷程。



      ◆迄今有關神經衰弱、遺精與情慾的歷史與文學研究數量不少,而本書的貢獻與特色在於首次系統性地對相關現象進行探討,並能結合日常生活史、中醫社會文化史及醫學思想史的研究。



      ◎學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林文源

      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桶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祝平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哲嘉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許宏彬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郭忠豪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陳光偉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齡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雷祥麟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蔣竹山



    ?


     





    導讀:如何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中國史?── 王文基



    書序:當我們一起虛弱



    緒論:恐懼「虛弱」的時代


    一、緣起

    二、研究回顧

    三、近代史的小關懷與大視野

    四、全書章節安排



    第一章? 性慾與健康:民國時期中西醫「節慾」之身體論述

    一、前言

    二、中西醫文化對「節慾」身體觀建構的異同

    三、手淫、遺精之害的身體建構

    四、中西「慾」之疾病觀點

    五、節慾的中西日常技術

    六、本章小結



    第二章? 從「補腎」到「荷爾蒙」療法:民國時期新式抗病技術與日常生活

    一、前言

    二、疾病與社會:新療法的背景

    三、處在新、舊身體觀交會的近代中國醫學

    四、日常疾病、藥物與荷爾蒙之關係

    1.「性疾病症候群」:失精、不孕與陽萎

    2.外感熱病與肺癆

    3.戒煙法

    4.神經衰弱與精神病

    5.日常生活的性別視角:追求青春與美感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縱慾與神經衰弱:憂鬱的歷史與身體

    一、前言

    二、傳統醫學的論述

    三、「憂鬱症」的出現

    四、更豐富的論述:近代中醫論「神經衰弱」

    五、有關「鬱」的現代討論

    六、本章小結



    第四章? 從鎮靜到補養的救贖:民國時期新醫藥對縱慾致病的醫療史

    一、前言

    二、傳統中醫的看法與治法

    三、鎮靜類藥物的治療

    四、補養類藥物之一:營養、血、維他命等新觀念之引進

    五、補養類藥物之二:補充「精」的原質

    六、是強壯藥還是春藥?

    七、本章小結



    第五章? 當中醫遇見荷爾蒙:臟器療法與科技爭議(1920∼1949)

    一、前言

    二、內分泌學說之轉譯與應用

    三、中醫對荷爾蒙概念的早期理解與應用

    四、荷爾蒙療法的演化與應用?? ?

    五、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



    ?









    如何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中國史?



    王文基(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民國時期時在上海發行的《婦女雜誌》,發行量甚廣,影響也大。一如當時若干雜誌,雜誌設有醫藥衛生問答的專欄,為讀者提供服務,頗受歡迎。一九三○年初在由西醫程翰章醫師所主持的「醫事衛生顧問」專欄中,刊載包含編號七百零一與七百零四兩則問答:



      余自十五歲春季發育之後,每夜常夢遺,多至三四夜遺洩一次。日間精神甚覺疲倦,而記憶力也不比兒童時靈敏。據醫生謂結婚之後能愈。故余於今歲三月末結婚,現已過四月,終無效驗。請先生指示何藥可治?



      答:夢遺,是神經衰弱的一種症候。應先著手治你的神經衰弱症。Spermin注射,可以試得。

      余體質素弱,現年近四十,患有健忘、怔忡、失眠、頭昏、眼花、耳鳴等症,此係何病?宜服何藥?

      答:此係神經衰弱症。宜多休養,多食滋補食品,節慾,節勞。運動身體是很好的方法。藥效頗難。



      以上這兩則史料,多少可以帶領我們回到《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一書試圖捕捉的民國社會。首先,大城市的醫療資源相較豐富,但就整體而言,民國社會的醫藥資源與訊息普遍還是不足。透過報刊問診覓藥,自然成為民眾管理疾病及保衛生命的管道之一。若放在當時常見的「醫藥問答」文類中,以上這兩位讀者分別提出的問診函頗為典型。即便各類資訊豐富,類似的診斷與醫囑不斷出現,但求診人還是希望透過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醫者,確認自身的病況與治療方法。



      對病家而言,最關切者無非所患何病?如何處置?兩位讀者都直接希望程翰章醫師隔空開藥,以服用藥物此一最直接的方式根治痼疾。特別是民國時期,成藥市場蓬勃發展,報章與市街上各類藥品廣告五花八門。這些內容不一的廣告除宣稱可療治各類疾病外,也提供各類醫藥衛生資訊,並且投射出不同的關於正常健康身體的想像。在這多元豐富的治療文化中,訊息過多,卻也造成困擾。以上述兩則問答為例,遺精雖與健忘、怔忡、失眠不同,但同屬於邊界模糊的神經衰弱症的常見症狀。然針對遺精,程翰章醫師建議注射賀爾蒙補劑;至於常屬併發症的失眠、健忘等,他又語道「藥效頗難」。此一前後矛盾的景況,多少加劇一般民眾對其病況的擔心與恐懼。而隨著各類報刊上關於病狀與療法的反覆討論,加上醫藥廣告的大肆宣傳,民眾所面對的復原之路也充滿艱險坎坷。



      最後,身體的虛弱、疲勞以及無法控制的情慾,不斷出現於類似的醫藥問答之中。這看似集體體驗的身體感與情緒,又是透過由傳統中醫與現代西醫概念混雜的語彙表陳。例如,在「醫藥衛生顧問」中,「神經衰弱」這清末方才被引進中國的新疾病,似乎毫不違和的與「遺精」、「怔忡」等中國既有的理解身體方式並置,甚至互訓。在這個新舊交陳的時代,各類概念、知識、藥品、療法爭奇鬥豔,一方面吸引病家與民眾的關注但也引發焦慮,另一方面也激起醫者間的論爭與攻訐。



      以上隨筆論及的現象與議題,以及其間千絲萬縷的關連,包括筆者在內的諸多學者皆曾試圖一一理清。而這也正是皮國立博士的新著《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試圖探究的要點。本書採取的路徑,是透過中西醫身體論述、日常抗病技術、疾病的歷史、療法演進及其引發之爭議等方面,系統性地分析當時醫療與藥品文化具有之多樣性。除此之外,如書中所述,皮博士也希望從以疾病、藥品及情感為核心的醫學史研究,試探書寫近代政治與社會史的可能途徑。



      皮博士是臺灣年輕一輩優秀的醫療史家。過去十五年間,已完成包括《醫通中西:唐宗海與近代中醫危機》、《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幾本專論,同數十篇相關的期刊論文及專書篇章。無論從中國或東亞醫療史學界而論,皮博士都可謂極為多產、努力不懈。而從過去求學歷程及研究成果觀之,他也勇於開發新議題,嘗試不同的研究取徑。若就其包括本書在內迄今研究成果而論,皮博士在史學方法及視角上有以下幾點特色。



      首先,皮博士因為研究興趣及訓練背景,始終以中醫為主體書寫近代中國醫療史。眾所皆知,清末因西學東漸,中醫無論在知識的合理性與治療基礎上都備受質疑,直至今日。皮博士所關切者,是傳統醫療工作者如何在此一特有的險峻情境之下轉化,獲得新生命,展開新形貌。有別於若干學者從現代科學發展的角度描繪中醫如何受傳統觀念或意識型態左右,被迫改變,本書則透過非常多的例證,證明中醫如何重新主動且具創意地閱讀外來的概念與知識,使兩套原本不相容的系統得以匯通、融合。在此過程中,陌生的觀念非但可以被中國社會理解;甚至可以說,原本外來的概念由於嫁接於本有的知識系統之上,產生質變之餘,這混種的概念也得以流通得更廣。



      其次,無論本書,或是之前《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等幾部著作,在在顯示皮博士對晚近文化史,特別是日常生活史研究方向的領略。外來與中國本有的概念之所以得以匯通,並非僅透過中國醫者的創意發明,尚須更龐雜、平凡的管道或手段為基礎。無論是醫藥衛生問答、醫普小文、教科書、養身書、衛生手冊、成藥廣告,乃至專業臨床報告,都是抽象乃至模糊的觀念得以有所感,且身體力行的物質基礎。在此意義上,看似龐雜的日常生活史研究,與我們常見的中醫思想史研究起了很好的互補作用。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身體感及情感的歷史早已成為若干文化史與人類學學者關注的焦點。本書透過對於神經衰弱、遺精、春藥及節慾的概念、現象與實踐的整理與探討,為讀者記錄下民國時期豐富的情緒、感覺及情緒變化。虛弱及情慾遠非獨立出現,而是透過知識、訊息、藥物的流動,被不斷地召喚,賦予新的形式與文化意義,成為近似集體的體驗。



      皮國立博士研究的另一個特色,是其立論奠基在對數量龐大、類型多樣的史料的梳理及分析之上。相較於若干人文或社會學者理論先行的取徑,醫療史領域常見論者專注於對特定歷史人物或經典典籍解析的作法,皮博士觀察的起點始終是對史料的系統性整理、篩選;無論是《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使用的大量、跨時段的日記與書信,或是本書中交錯疊加的各類文字與圖像材料皆然。在此同時,文化史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視角,也促使皮博士利用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性質不一的材料,細緻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想像改變的歷程。



      迄今有關神經衰弱、遺精與情慾的歷史與文學研究數量不少,而《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一書的貢獻與特色在於首次系統性地對相關現象進行探討,並能結合日常生活史、中醫社會文化史及醫學思想史的研究。在此同時,書中相關議題的討論,也留有若干日後可開展的方向。例如,本書中所描繪的對虛弱、情慾的憂慮甚或恐懼,實際上隨著知識與藥品的跨國流通,普遍存在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的北美、西歐,乃至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各地。即便在當時西方人眼中所謂「文明發展水平低落」的非西方世界乃至於殖民地,當地受教育階層因與外來現代事物接觸,也產生神經衰弱及神經症的不良後果。關於此點,過去數十年間已有不少專論嘗試記載此類情感與疾病得以在特定國家與地區出現的社會文化情境以及物質基礎。而在這樣一個神經普遍虛弱的時代,民國時期各類醫者與民眾在理解與處理虛弱與情慾上開展出何種「中國特色」,本書各處雖曾略為碰觸,但並未深究,較為可惜。期待學界關於醫療的社會與文化史研究,可多點跨界的思考。

    ?




    其 他 著 作
    1. 華人壯陽史:從情慾詮釋到藥品文化,近代中西醫學的滋補之道(二版)
    2. 做人做事做學問.中西醫結合之父:林昭庚的學思歷程
    3. 做人做事做學問.中西醫結合之父:林昭庚的學思歷程【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
    4. 最「潮」中醫史:以形補形行不行,古人醫病智慧超展開
    5. 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6. 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
    7. 走過「廢除中醫」的時代:近代傳統醫學知識的變與常
    8. 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修訂版)
    9. 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限量精裝版)
    10. 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