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清代學術概論(再版)

清代學術概論(再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595064
梁啟超
台灣中華書局
2019年4月17日
67.00  元
HK$ 56.95  






ISBN:9789578595064
  • 叢書系列:飲冰室叢書
  • 規格:平裝 / 9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飲冰室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概論











      作者以為,清代學術之起源於對宋明理學的反動,轉向考據學,法先秦漢唐學說,其復古運動可謂與歐洲文藝復興雷同。全書以二十八篇申論各時期學說特色、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清代學術大致可分三大時期:啟蒙、全盛、蛻分時期,代表人物分別是顧炎武、惠棟、康有為等。



    本書特色



      1.作者以為,清代學術之起源於對宋明理學的反動,轉向考據學,法先秦漢唐學說,其復古運動可謂與歐洲文藝復興雷同。

      2.全書以二十八篇申論各時期學說特色、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清代學術大致可分三大時期:啟蒙、全盛、蛻分時期,代表人物分別是顧炎武、惠棟、康有為等。


     







    自序

    第二自序

    一~二十八篇概論

    ?





    他序



      方震編歐州文藝復興始既竣,乃徵序於新會,而新會之序,量與原書埒,則別為清學概論,而復徵序於震。震惟由復古而得解放,由主觀之演繹進而為客觀之歸納。清學之精神,與歐洲文藝復興,實有同調者焉。雖然物質之進步,遲遲至今日,雖當世大夫大聲以倡科學,而迄今仍未有成者何也。



      且吾於清學發達之歷史中亦有數疑問:



      一、耶穌會挾其科學東來,適當明清之際,其注意尤在君主及上流人,明之后,清之帝皆是也。清祖康熙,尤喜其算,測地量天,浸浸乎用之實地矣,循是以發達,則歐學自能逐漸輸入,顧何以康熙以後,截然中輟,僅餘天算,以維殘壘。



      二、致用之學,自亭林以迄顏李,當時幾成學者風尚,夫致用云者,實際於民生有利之謂也。循是以往亦物質發達之門,顧何以方向轉入於經典攷據者,則大盛,而其餘獨不發達,至高者,勉為附庸而已。



      三、東原理欲之說震古鑠今,此?文藝復興時代個人享樂之精神也。「遏欲之害甚於防川」。茲言而在中國,豈非奇創。顧此說獨為當時所略視,不惟無贊成者,且并反對之聲而不揚,又何故。



      四、迨至近世,震於船堅?利,乃設製造局,譯西書,送學生,振振乎有發達之勢矣。顧今文學之運動,距製造局之創設,後二十餘年,何以通西文者,無一人能參加此運動,而變法維新立憲革命之說起則天下翕然從之,奪格致化學之席,而純正科學,卒不揚。



      此其原因有原於政治之趨勢者,清以異族,入主中夏,致用之學,必遭時忌,顧藉樸學以自保,此其一也。康西末年,諸王相競,耶穌會黨太子,喇嗎黨雍正,(此言夏穗卿先生為我言之)既失敗於外,又遭讒於羅馬,而傳教一事乃竟為西學輸入之一障害,此其二也。有原於社會之風尚,民族富於調和性,故歐州之復古為衝突的,而清代之復古。雖抨擊宋學,而憑聖經以自保,則一變為繼承的,而轉入於調和,輪廓不明瞭,此科學枝大障也,此其三。民族尚談玄,藝術一途社會上等諸匠人,而談空說有者,轉足以自尊,此其四。今時局機運,稍稍變矣,天下方競言文化事業,而社會之風尚,猶有足以為學術之大障者,則受外界經濟之影響,實利主義興,多金為上位尊次之,而對於學者之態度,則含有迂遠不適用之意味,而一方則談玄之風猶未變,民治也,社會也,與變法維新立憲革命等是一名詞耳。有以異乎,無以異乎,此則願當世君子有以力矯之矣。


    民國十年正月二日? 蔣方震




    其 他 著 作
    1. 李鴻章傳
    2. 李鴻章傳
    3.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白話文版)
    4. 向曾國藩學立身處世
    5. 新民說:梁啟超的先見之明
    6. 李鴻章傳:滅太平天國、開洋務運動、創北洋水師……挽救崩潰王朝的「中興名臣」!
    7.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及補編
    8.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9. 中國歷史研究法 :〈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新史學〉合刊(2版)
    10.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國考古學之過去及將來〉〈歷史統計學〉合刊(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