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佛陀與孔子

佛陀與孔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461852
劉欣如
大展
2019年2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863461852
  • 叢書系列:心靈雅集
  • 規格:平裝 / 287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靈雅集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本書不是嚴謹的學術著作,是筆者學佛多年,而今到古稀年歲,心血來潮,回憶早年誦讀過《論語》、《孔子家語》等儒家作品,經過再三咀嚼、仔細分析,把它跟佛理作些粗淺的比較,對照和欣賞,覺得十分有趣。

    ?


     





    自 序

    一、畢生事業 不盡相同

    二、好學精神 令人敬佩

    三、最徹底的求真態度

    四、「孝」─放諸四海而皆準

    五、多交益友 提防損友

    六、各盡職責 嚴守分際

    七、言行一致 大師風範

    八、「因材施教」面面觀

    九、「仁道」與「慈悲」

    一○、誰能奪走我的心

    一一、誠信為做人之本

    一二、治國之道在愛民

    一三、巧言令色要注意

    一四、和睦相處的秘訣

    一五、衣著差別 意料中事

    一六、「中庸」與「中道」

    一七、愈自謙 愈感人

    一八、愛傳統 反傳統

    一九、異口同聲讚師尊

    二○、宣揚理念 不能退卻

    二一、生命平等 殊勝相同

    二二、勸誘學生 各用絕招

    二三、處變不驚 遇挫不餒

    二四、良師失高足也難抑悲嘆

    二五、抑制六根的重要

    二六、天乎命乎,業報使然

    二七、說話態度與為人師表

    二八、禮多人不怪

    二九、訴訟是善巧 終非最究竟

    三○、物質生活重於精神生活嗎?

    三一、君子耶 菩薩耶

    三二、能以偏蓋全嗎?

    三三、世間、出世間的教學法

    三四、夫子不談,佛陀要談

    三五、職業觀點大同小異

    三六、飲食習慣 差別懸殊

    三七、以身作則,收效最大

    三八、此天不同彼天 涵義不盡相同

    三九、方式不同,目的一樣

    四○、面對國君,禮節相反

    四一、殊途同歸 不朽風範

    四二、報怨方式看出功力

    四三、鄉愿隨緣 南轅北轍

    四四、親近異端 不良後果

    四五、小異之一,完全相反

    四六、兩人都有所「不談」

    四七、兩人都有「一」,涵義不相同

    四八、觀察大自然,功力有高低



    ?





    序言



      在人類悠久的文化長流中,佛陀與孔子都是劃時代的偉人,對後世的貢獻與功德,幾乎難以用語言形容,猶如浩瀚夜空上兩顆燦爛的巨星。即使雙方排在不同方位,但見兩者都能放射光芒、相互輝映,照亮周遭無數微弱昏暗的群星,及地面廣大的生靈萬物。



      從世間法說,佛陀與孔子生長於不同年代、活動在不同空間,雖說都是亞洲人,但佛陀一生都教化在印度的恆河兩岸,孔子一輩子也不曾離開過中國社會。



      早年兩國交通阻塞,沒有來往,缺乏相互影響的契機,所以兩國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都差異很懸殊,純屬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然而,佛陀悟道的巂永開示,長期有教無類的教化風範,以及留下的豐碩經藏,不但深深影響到當時的眾多印度百姓,隨著時光流逝,亦相當程度延伸到亞洲其他國家來深化、生根,而今也到世界其他地區……孔子的思想、言教堪稱中國幾千年文化的主軸,孔子的言行、教育哲學被後世中國人奉為圭臬,稱為萬世師表,他主張仁義禮智信,事實上涵蓋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習慣、善惡取捨的標準,敦親尊賢、交友規範、政治制度、為學之道……等在華人社會根深柢固,雖說今天科學資訊日新月異,世人許多思想觀念、生活規矩、知識倫理等變化巨大,孔子的若干言教有些過時,但其絕大部分依然鏗鏘有力、非常管用……看在佛教徒眼裏,孔子無疑是人間大菩薩,或稱他為菩薩再來人世也絕無異議。



      生老病死始終是人間千古的疑案,縱使孔子有非常淵博的世間知識,懂得為人處世的許多大道理,也不愧為大善人,但他卻未必能完全洞悉生命之謎,究竟解脫人生的許多煩惱。他說:「不知生、焉知死?」顯然昧於生死一如的生命智慧,不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反觀佛陀是人間首位大徹大悟的覺者,悟到出世間的智慧,對生老病死了然於胸,故能究竟解脫六道輪迴,離苦得樂,成為真正的大自在、大覺者。



      從佛教的高度看,天下一切眾生都不離三世因果,有前生今生和來生, 一生又一生轉動不已,除非證悟成佛,像古印度釋迦族王子悉達多(佛陀出家前的俗名);否則,誰也難免輪迴之苦。孔子今生被尊為萬世師表,其前生也肯定是位佼佼者,或隱或顯利益過許多眾生,他的善業因果會持續到今生、來生……。



      本書不是嚴謹的學術著作,只是筆者學佛多年,而今到古稀年歲,心血來潮,不免回憶早年誦讀過《論語》、《孔子家語》等儒家作品,經過再三咀嚼、仔細分析,把它跟佛理作些粗淺的比較,對照和欣賞,覺得十分有趣。若蒙有緣的讀者不吝指導,一同分享,將是一件意外的榮幸。




    其 他 著 作
    1. 水滸傳與佛道
    2. 世說新語與佛道
    3. 一帶一路:帶你走入絲路的歷史
    4. 西遊記與佛道
    5. 只管打坐 佛教論與坐法(二版)
    6. 明明祖師意:大智度論的故事之1
    7. 銀髮族禪話
    8. 上班族禪話
    9. 青少年禪話
    10. 耶穌與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