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寫書」從來就不在我的人生清單當中,就跟去印度一樣。
我還記得大一下學期時,想著要去做國際志工,想去一個根本沒人聽過的地方做志工,所以我開始搜尋非洲的國家,但後來意識到與家人的溝通(革命)成本過高,所以選擇了印度,一個大家聽過卻不太會形容的國家。
在那之後的兩年時間裡,我愛上了印度,幾乎是瘋狂的愛上,我到書店看了所有關於印度的書,在路上只要聽到印度話,我總是會靠過去多聽一句。印度在那年暑假給了我很多東西,不只是回憶,更多的是關於人生酸甜苦辣的模樣。
所以我拿出青春裡的一個夏天當賭注,賭一個能扭轉印度刻板印象的夢,於是我揹起背包再度上路,回到印度完成當初沒蒐集完的一百個故事。我在印度的最後一週,遇上了嚴重的動亂,我沒有深陷在動亂發生的城市中,但卻被政府實施的交通管制嚴重影響到移動的自由,還有那不定時的宵禁讓我進退兩難,我在思考如何移動到下個城市好搭上回到臺灣的飛機外,也不斷評估如何趕上計畫進度的落後,最後我趕上了飛機,帶著重感冒的自己和八十六個故事慌亂地回到臺灣。
這八十六位受訪人物裡,有些我們只有一面之緣,像火車隔壁的乘客、餐廳同桌的客人,有些我們相處了幾天,像路上結交的旅伴、旅店的老闆。因此,我從中選取了三十二位與我有過完整對話的人們,我們在過去的人生中交換彼此的故事,我們交心也交流,我把與他們的相遇所擦出的電光石火,收斂成文字,希望這些火花能像燈塔般的指引著某些人生時分的我們,也希望透過他們在印度的生活體驗,讓我們重新認識印度的樣子。
書裡的內容不代表是印度的全貌,但卻是印度一部分真實存在的模樣。
?
Dar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