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性、高跟鞋與吳爾芙:一部女性主義論戰史

性、高跟鞋與吳爾芙:一部女性主義論戰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31565
施舜翔
台灣商務
2018年9月05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0531565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人文


  • 社會科學 > 性別研究

















      女性主義者最大的紛爭,為何總來自自己?

      從性論戰、文學論戰到文化論戰,

      重新召喚被遺忘的歷史爭議,

      重新挖掘被掩埋的歷史衝突。

      綜觀文學經典、社會運動與流行文化,

      重新定義二十世紀的女性主義另翼史。




      橫跨六?到九?年代,重探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脈絡,

      以論戰串起一部歷史,女性主義者為何而爭,為何而戰?



      從珍奧斯汀到吳爾芙,女性主義者的文學詮釋戰爭

      被視為女性主義先驅的吳爾芙,如何因為《自己的房間》引發文學界的世紀論戰?

      珍奧斯汀如何掀起女性主義的思想之戰?「酷兒珍奧斯汀」又如何成為經典文學的逃逸路線?



      從金賽性學到女同志S�M,情慾研究的崛起引發女性主義性論戰

      金賽研究團隊於一九五三年出版的《人類女性性行為》,如何被女性主義者挪用為解構父權的武器?

      一九八二年在紐約巴納德學院舉行的一場「性會議」,為何引爆女性主義史上最激烈的「性論戰」?



      從時尚到羅曼史,通俗文化開闢女性主義新戰場

      時尚為何一度是女性主義者不能提及的F-Word?

      羅曼史如何從洗腦女性大眾的「讀�毒物」,一舉翻身為女性主義文化研究的顯學?

      所謂的「男性凝視」又如何在七?年代以後,開啟女性主義電影批評的一系列論爭?

    ?


     





    序�在地雷區舞蹈

    ?

    第一部:文學論戰

    ──誰怕吳爾芙:女性主義文學經典論戰

    ──誰的傲慢與偏見:珍奧斯汀與女性主義思想之戰

    ──閣樓上的瘋女人:《簡愛》的女性主義論戰史

    ?

    第二部:性論戰

    ──性革命:從金賽性學到女性情慾新浪潮

    ──性論戰:反色情與性激進的女性主義戰爭

    ──性別惑亂:從女同志連續體到T�婆美學

    ?

    第三部:文化論戰

    ──壞教慾:羅曼史與女性主義愛恨史

    ──千面女郎:電影與女性主義觀看史

    ──偷穿高跟鞋:時尚與女性主義爭議史

    ?









    在地雷區舞蹈




      一九八?年,卡拉德尼(Annette Kolodny)在《女性主義研究》(Feminist Studies)上發表〈舞過地雷區〉(“Dancing through the Minefield”)。所謂的「地雷區」,指的是女性主義批評家在學院中面臨的重重危機。男人要不是指控她們扭曲文本,誤讀經典,就是嘲諷女性主義批評前後矛盾,散亂無章。相較於精神分析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女性主義批評似乎難以溯及單一源頭,缺乏中心思想。面對這樣的控訴,卡拉德尼倒不急著彰顯女性主義理論的共同根基。相反的,她坦承,女性主義批評的「去中心」正是她驕傲擁抱的特色。對卡拉德尼來說,所有的女性主義閱讀都是平等的。相較於中心思想,女性主義者應當擁抱「愉悅的複數主義」(“playful pluralism”),視多元差異為女性主義的可能,而非侷限。



      出乎卡拉德尼意料之外,〈舞過地雷區〉一出版便引發爭議。有人說,女性主義批評不像卡拉德尼描述得那麼缺乏體系,至少可以分為自由、基進與社會主義三條路線;有人不滿卡拉德尼只提及白人異性戀批評家,忽略了黑人與女同志;更有人說,卡拉德尼表面上擁抱「複數主義」,實際上卻打算把「好女性主義者」送入學院,建立權威1。? 卡拉德尼原想邀請女性主義夥伴一同拆除地雷,好讓後輩能以輕盈的姿態「舞過地雷區」,最後卻反過來開闢另一片戰場,點燃女性主義學界的熊熊戰火。



      當然,學界針對卡拉德尼的批評不盡公平。卡拉德尼自己說了,她在文章開頭提及的女人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女同志;而黑人與「第三世界」女性主義的貢獻,是她在下一篇文章才要專心處理的主題。之所以不以自由、基進與社會主義來區分女性主義批評,是因為她相信流派的界線曖昧模糊,難以對應文學評論的複雜面向2。? 但是,卡拉德尼真正的盲點,或許不在於對流派的迴避,也不在於對黑人與女同志的忽視,而在於她還沒意識到,女性主義閱讀並不總是「平等」的,女性主義者所面對的批評聲浪也並不總是來自男人。一九八?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示的不只是女性主義理論得來不易的學院認可,更是女性主義運動無從掩飾的內部矛盾。是這樣的內部矛盾粉碎卡拉德尼的烏托邦理想,讓我們明白,談女性主義,我們不可能只談多元,不談衝突;只談流派,不談分裂。一旦迴避衝突與分裂,女性主義的歷史就不可能完整。



      《性、高跟鞋與吳爾芙》正是一部由衝突與矛盾組成的女性主義史。書名的靈感來自六?年代的經典神話:性、藥與搖滾樂。這三個元素分別象徵了女性主義論述的三大戰場。吳爾芙(Virginia Woolf)對應的是女性主義者的「文學論戰」。對很多人來說,珍奧斯汀(Jane Austen)、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與吳爾芙是無庸置疑的「女性主義作家」,《簡愛》(Jane Eyre)與《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也是無庸置疑的「女性主義經典」;對八?年代的女性主義學者來說,這些「經典」卻是開啟論戰的起點。我們將看到《自己的房間》如何在八?年代掀起文學界的世紀論戰,體現出英美與法國女性主義在大西洋兩岸的激烈衝撞;珍奧斯汀如何點燃女性主義者的「思想之戰」,間接推動酷兒文學批評的發展;《簡愛》又如何引發女性主義學界的「內在革命」,化為新歷史主義與後殖民理論的核心戰場。這些論戰一再告訴我們,沒有永恆的「女性主義經典」,也沒有不變的「女性主義閱讀」,這些文學作品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在半個世紀以來,反覆開啟女性主義學界的詮釋戰爭,讓我們得以透過文本的裂縫,一窺情慾、階級與殖民問題的多重矛盾。



      性對應的當然是「性論戰」(feminist sex wars)。作為核心爭議,性論戰幾乎貫穿了整部女性主義當代史。一般而言,我們將一九八二年的「巴納德性會議」(the Barnard Sex Conference)視為女性主義性論戰的起點。不過,性論戰有前因,也有後果。我們將回到二次大戰後的美國社會,看看戰後性學如何帶起女人的「性革命」,而女性主義者對「性革命」的矛盾情結,又如何間接導致八?年代的「性論戰」。我們也將重返巴納德性會議,以及「巴納德」前後的相關戰爭,看看「反色情」(anti-pornography)與「性激進」(sex radical)的意識形態矛盾,如何從七?年代下半葉的舊金山灣區一路延續至今。當然,性論戰不只是女性主義的,更是女同志的。從七?年代起,「女同志女性主義者」與「性激進女同志」對性政治的詮釋歧異,掀起了女同志社群內部的激烈論爭。一如文學論戰,「性論戰」體現了性別、情慾與種族的複雜交織,迫使我們看見黑人、T�婆與愉虐實踐者的地下慾望。這是為什麼,女性主義的性論戰會間接催生「酷兒理論」(queer theory),讓酷兒學者在九?年代以後,繼承性論戰的思想遺產,開闢屬於自己的全新戰場。



      最後,高跟鞋象徵的是女性主義者的「文化論戰」。如果有什麼與色情同等爭議的話題,那顯然是同樣出自文化工業的時尚、羅曼史與好萊塢電影。在早年女性主義論述中,「反時尚」與「反羅曼史」是普遍的立場;自七?年代下半葉起,新興的女性主義學者接連翻轉通俗文化的既有定義。羅曼史原先被視為洗腦女性大眾的「讀�毒物」,卻在精神分析與讀者反應理論的重新詮釋之下,化為抵抗婚姻與家庭體制的「雙重文本」;時尚原先也被視為箝制女性身體的工具,卻在後結構女性主義的嶄新視野之中,化為改寫性別與慾望結構的重要媒介。如果七?年代的女性主義者認為好萊塢電影單單滿足「男性觀者」(the male spectator),八?年代以降的女性主義者則強調女人進行「跨性認同」(trans-sex identification)、「同性凝視」(homoerotic gaze)與「酷兒閱讀」(queer reading)的可能。這一系列的辯證不只讓陰性文化產物獲得學界重視,更讓流行文化發展為另一個核心的女性主義論述戰場。



      無論是性論戰、文學論戰還是文化論戰,一波又一波的爭議提醒我們,女性主義未必照著「流派」平行發展,也未必循著線性敘事前進。曾有人說,女性主義終有一天會死去,因為我們將會抵達性別平等的未來。但這樣的說法預設的是女性主義的進步史觀,性別政治的齊頭並行。在寫完這本書的當下,我反而深信,女性主義不會有死去的一天。只要還有矛盾的可能,曖昧的空間,女性主義就會反覆重生,不斷進化,持續伴隨我們在地雷區上無畏地舞蹈。



    ?




    其 他 著 作
    1. 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
    2. 惡女力:後女性主義的流行電影解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