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道德經》裡的智慧

《道德經》裡的智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8466429
香港中和出版
2018年7月03日
88.00  元
HK$ 79.2  






ISBN:9789888466429
  • 叢書系列:文史中國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3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文史中國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道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蘊含著宇宙演化的某種進程,並且與現代科學的一些原理有著相當多的一致性。



      一個人站在光明中,往往看不到黑暗,但人在黑暗中卻可以看見光明,以及光明中的一切。



      即使是最美、最善的事物,如果一味地向前發展,超過了一定的「度」,也會走向自身的反面。



      《道德經》是一部告訴人們該如何看待宇宙萬物、如何看待國家社會、如何看待自身的思想啟蒙之書。本書把《道德經》劃分為十一個主題,從多角度作解讀,為便於讀者理解,書中還穿插了古人的踐行實例以資參考。

    ?


     





    第一章 ?眾妙之門: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甚麼?

    能說出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對宇宙演化史的描述嗎?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該如何理解?

    老子是道教創始人嗎?



    第二章 ?厚生之德: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以德報怨」是孔子的主張還是老子的主張?

    如何做到無棄人、無棄物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實含義是甚麼?

    「上善若水」對做人有甚麼啟示?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是說難得糊塗嗎?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是讓人更保守嗎?



    第三章 ?無為而治: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為」就是無所事事嗎?

    老子的「自然無為」是消極避世嗎?

    「小國寡民」思想要不得嗎?

    「無為而治」在歷史上有成功案例嗎?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是讓人少說為佳嗎?



    第四章 ?柔弱勝剛強:兵強則不勝,能守柔者曰強

    老子生死觀裡的「柔弱」是甚麼意思?

    「兵強則不勝」是在胡說嗎?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是老子的詭辯嗎?

    老子說「柔弱處上」符合春秋時代的社會現實嗎?

    「不言之教」應該怎麼理解?



    第五章 ?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動,福兮禍所伏

    老子的辯證思想包含哪些內容?

    老子為甚麼要「知其白,守其黑」?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老子發明的戰術嗎?

    「反者道之動」指的是甚麼?

    老子的福禍相生之道該怎樣理解?



    第六章 ?知足者富:禍莫大於不知足,知止方能不殆

    「大成若缺」是鼓勵人保留缺點嗎?

    「知足不辱」真的可以長久嗎?

    「知足常足」是提倡安於現狀嗎?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應該如何理解?

    「知不知」與「不知知」是一個意思嗎?



    第七章 ?不爭之爭: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為甚麼把「不敢為天下先」列為人生三寶之一?

    「使民不爭」是反對一切競爭嗎?

    為甚麼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夫慈,以戰則勝」真的可行嗎?

    不爭哲學是一種權術,還是一種修養?



    第八章 ?聖人病病:自知者明,剛愎自用多災禍

    「病病」是指重視身體健康嗎?

    為甚麼老子說「自是者不彰」?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是在否定自己的能力嗎?

    「清靜無為」就能避開禍患嗎?



    第九章 ?功遂身退: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為甚麼說「功遂身退」是「天之道」?

    甚麼是「功成而弗居」?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怎麼理解?



    第十章 ?絕聖棄智:見素抱樸,不以智巧貽害百姓

    「絕聖棄智」是拋棄一切文明成果嗎?

    「絕聖」的同時為何又處處以聖人為榜樣?

    為甚麼說「不以智治國」是國家之福?



    第十一章 ?和光同塵: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是指與世俗同流合污嗎?

    如何理解老子的尚和精神?

    為甚麼「和大怨」會留下「餘怨」?

    有道者「大隱於市朝」是對「和光同塵」的實踐嗎?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