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她從戰場上凱旋歸來
這份書稿放在案頭看了很久,很難專注。不是不好看,好看極了,是因為其中太多情境勾起記憶,思緒不斷游進自己相似、相異歷程的片片段段,那些已霧潮的底片,被作者的文字探照,一張張重新顯影。這是散文最奇異的力量,以它的真實,準確,按摩你身心的痛點,有時又如纖纖絨毛,觸撫你的肌膚,神經,令你輕輕發笑。
全書從「出嫁」寫起,這是許多女性生命的轉折點,開啟另一頁人生,另一種層次的悲歡;懷孕,育兒,以及這過程中「自我」的演化,強壯。
懷孕中的女人,身體大概被裝置了外星科技雷達,接收來自體內、外在環境的種種訊息。有人如在核磁共振裡成像,能掃描自己身體所有細節,有人腦子生出不可思議的感知能力、數以倍計的同理心,忽成多愁易感的詩人。人人殊異,於是懷孕這題材是永遠寫不完的。
我不免想起李黎《晴天筆記》、簡媜《紅嬰仔》,但欣倫一出手就採取了不同的風格,對於生命的啟始,不交付神話,而以新女性的冷靜訴說:「女人的身體是容器,在愛慾騰燒的時光,男性進入,將滾燙的欲望注入容器。有時候,纏繞的慾念順利地具現為生命之初,駐紮於女身,爾後女人遂養起另一座身體來。」是以,書名「以我為器」,我,我的身體,從做為慾望的容器,進而是承裝新生命的容器。
欣倫懷孕的過程,六塵皆敏,所有感官一觸便發,凡懷孕過的女性皆可在她的描述裡找到共鳴。她能看見嬰兒車上孩子眼神裡的若有所思,聽見茄冬樹葉彼此摩挲的細微聲,味覺渴求酸梅檸檬柳橙汁,噢,尤其是嗅覺!欣倫孕中嗅覺的接受器,連通了想像力噴泉的大腦皮層,從三月陽光照拂過的襪子,能夠嗅出「友善而潔淨的品格」;從街道上剛下過大雨的味道,能夠嗅出「那悠遠的、好像遠古時代器物出土的情感記憶的芬香」;可怕的是人工香水,「香水簡直像背後靈還是吸血蛭那樣緊縛著我的鼻腔、鼻毛,還有記憶」。
伴隨感官舒活期到來的是孕吐,「是真的從體內深處像惡水般接連翻攪的、紮實而肥沃的噁心」。在這些過度旺盛的感官狂舞退潮之後,「食慾則像冬眠的熊異常抖擻」,她熱切想著種種幾乎被遺忘的吃食,「想到眼淚幾乎流下來」──這裡回到所有曾經懷孕者的最大公約數,誰都流過那樣的淚。
待產至生產時光,我認為是全書的高潮。她那樣嚴陣以待,找來許多女性知識份子的相關論述,為自己的歡欣與恐懼厚築堡壘。事實證明,即便站上知識的制高點,全然無用!〈踩著我的痛點前進〉,是我讀過關於生產之痛寫得最好的篇章。能把這痛的過程,如雕塑,從紮架子,打粗模,到細密的雕刻,一絲一縷層層鋪墊。從一開始只能說「痠、麻、不適」,根本談不上「痛」的子宮收縮,到「閃電一樣深細清晰」間歇性的痛楚,痛,步步殖民,期間她還不忘聽聽鄰床的痛,「那個我見不到面的陌生女子,時而咆哮時而哭泣,她正大喊著娘,過了一會兒又發出混濁咒罵聲,好像聲帶被切掉但仍堅持發出恐怖的獸聲……」讀到這裡,我忍不住失聲大笑,是帶淚的笑,哪個生過孩子的女人,不被喚起那「痛不欲生」的錐心記憶?
接著,身體感覺「被扭轉、切割、打磨,生的驅力帶著頑強意志,透過子宮愈來愈強烈的收縮,顯現金剛石般的堅硬質地」;痛,「擴張成一片又一片,像某種妖異不祥的墨黑之花,開敷成一片又一片」。在孤立無援的斷崖殘壁,這個孕婦攀上了躲避駭浪的洞穴!她找到了痛的頻率和層次,發現了那一層一層絢麗包裝的盒子裡,不,子宮裡,「子宮的深處,或許是宇宙的核心,居然,我不是開玩笑的,空無一物。」這個偉大的孕婦拆穿了痛的假面,「將自身,重新整佈成一支精良而驕傲的部隊」,終於推入產房,完成生之大業。那瓜熟落地的短暫觸感,新生兒「以她芬香的果肉摩擦產道,最初也是最終的路徑」。她說:「生產現場,正是語言消失和修辭殆亡的荒原」,我卻在本書裡讀到關於痛,活潑豐富,又針針見血的修辭。
育兒是另一段旅程,這是歡樂,也是磨難的開始,欣倫以輕巧,素描般的筆觸,描繪一隻小獸,如何把人生帶入混亂的極致。〈一日〉根本是一部微電影,沒有太多的旁白、OS。7:30am-9:00am的早餐桌上、10:00-13:30的書桌前、14:00-17:00出門上課、20:00-21:00小床上,鏡頭跟隨小人兒,有時晃動──實在跟不上這小人!鉅細靡遺拍下所有畫面,無需「控訴」,觀者自生「悲憫」之心:帶孩子,真是真是太恐怖了。更不要說,還可能面臨的「母女」衝突、走失,〈靜電〉裡女兒從視線裡不見了!
孩子燙傷、手術,是後半本最揪心之處,生命中總有不可抗拒、措手不及的意外;驚恐煎熬的母親,只能以讀經攀住救命繩索,暫別痛苦與眼淚,那是病床邊的遠行,穿越無畏無懼的清涼地。肉體的疼痛尚有繁複的修辭可展演,而心靈之痛只能以最樸實的語言訴說,母親撕心裂肺的痛楚,才真是修辭的荒漠。
這些慌亂,痛楚的時光裡,她曾陷入憂鬱;而克服憂鬱,唯有書寫。唯有持續書寫,才能不被一事無成又做不到完美母親的挫敗感打倒,才能從「盲昧而瑣碎的深海中透脫出來」,李欣倫說:「寫作,讓我活下來。」
她在月子中心完成論文的修改,她在混亂生活裡抓住每一道縫隙來閱讀、創作,她說:「見縫插針,大概是這幾年鍛鍊下來的本領」。是的,每有人問我,如何能同時工作、帶孩子,還沒有放棄寫作?我想我們「這樣的人」,絕對無法忍受放棄書寫,那等於是全面繳械,成為一個失語的人。能夠「見縫插針」,是從這四面楚歌戰場上生還的唯一辦法!不要小看這些時間縫隙裡涓滴的汁液,高壓中常得高濃度萃取,板塊壓擠下,甚至也能有岩漿噴發。
這是一部女性成長之書,告別「藥罐子」少女的進階版成長筆記,對所能承受肉體之痛的極限,以及生之歡愉的絕美告白。更可貴的,是欣倫對於「自我」不服輸的堅定意志,柴米油鹽尿布繃帶堆疊再高,都無法將她嬌小的「自我」淹沒,她從人生戰場上凱旋歸來,堅定而美麗。
?
宇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