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從比喻故事領略孫文國際學說

從比喻故事領略孫文國際學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070825
李金振
唐山出版社
2017年7月26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3070825
  • 叢書系列:孫文比喻故事叢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孫文比喻故事叢書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中華民國憲法前言揭示:

      「依據 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



      此外,憲法第一章第一條明示:

      「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做為民國的國民,你不該錯過這本書。



      本書引用之國父遺教,原文參閱自《國父全集》全十二冊,秦孝儀主編,民國78年,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當滿清政府受到各國不平等條約壓迫之時, 國父極力反對南北統一,為什麼?請看 國父怎麼說。



      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激烈之際, 國父主張中國應保持中立,為什麼?請看 國父如何分析。



      為了早日廢除不平等條約, 國父曾呼籲日本的幫忙,為什麼?請看 國父如何用比喻故事說明其中的關係。



      為了確保外蒙古不受侵犯, 國父曾下決心不惜與俄一戰,並提出應戰對策。詳情請看本書如何分解。

    ?





    自序:比喻與思想

     

    第一章中華民族的危機


    第一節 傳統世界主義的遺毒

    一、世界主義早就替代了民族主義

    二、傳統帝國主義的遺毒

    三、傳統世界主義的遺毒

    第二節 遭受滿清異族的統治

    一、征服者對被征服者的思想控制

    二、滿洲人對漢人的壓迫

    三、滿清外恭內倨的雙重標準

    第三節 遭受列強帝國主義的侵略

    一、領土被侵占

    二、不平等條約的束縛

    三、關稅不能自主

    四、關稅帶來經濟的壓迫

    五、假手傀儡內應外合

    第四節 民族地位的低落

    一、做多國的奴隸

    二、雙重壓迫

    三、雙重奴隸

    四、「次殖民地」的地位

    五、地位比全殖民地還不如

    六、地位比英屬殖民地還不如

    七、地位比割讓地還要低

     

    第二章民族主義的意義

    第一節 民族主義的對內主張

    一、以漢族文化為中心

    二、旨在光復漢族的國家與政權

    三、反對異族入主中國

    四、反對滿洲人一族專制

    五、淪為異族統治便是亡國

    六、確認元、清為亡國

    第二節 民族主義的對外訴求

    一、旨在反對帝國主義

    二、盡速廢除不平等條約

     

    第三章民族主義的演進與發展

    第一節 由宗族主義到國族主義

    一、以宗族主義為基礎

    二、追求滿漢的種族平等

    三、以國族主義為目標

    四、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二節 由國族主義到區域合作

    一、中國與日本的時代使命

    二、中國與日本應相互提攜

    三、忠告日本勿豆萁相煎

    四、提倡區域聯盟

    五、促進亞洲和平

    第三節 以世界和平為目標

    一、要講世界主義,一定要先講民族主義

    二、民族主義不能鞏固,提倡世界主義將有亡國滅種之憂

    三、丟掉民族主義,世界主義也將跟著失去

    四、中國與世界共創雙贏

     

    第四章復興民族的方法

    第一節 喚醒民族意識

    一、呼籲先脫離滿洲人的統治

    二、唯有推翻滿清,始能免於瓜分

    三、國家之志不可奪

    四、讓全民皆知國家的處境危在旦夕

    五、讓全民都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至

    第二節 團結民族力量

    一、救亡圖存要靠群策群力

    二、抵抗異族要靠民族的大團體

    第三節 恢復固有文化的優點

    一、追求長治久安,必先恢復固有道德

    二、恢復「忠孝」的固有道德

    三、恢復「守信用」的固有道德

    四、恢復「國際信義」的固有道德

    五、恢復「和平」的固有道德

    六、恢復固有智能

    第四節 學習歐美的特長

    一、歐美文明的優劣

    二、採用迎頭趕上的方法

    三、期能後來居上

    四、取人之長,毋妄自菲薄

     

    第五章民族主義的實踐


    第一節 內求統一

    一、中國歷代統一已達數千年

    二、統一的實質意圖是國土整體開發

    三、武力不能統一國家

    四、和平統一、化兵為工

    第二節 外求獨立

    一、追求主權獨立自主

    二、請兄弟之邦日本幫忙廢除不平等條約

    三、借助國際輿論廢除不平等條約

    四、盡速裁去租界

    五、維護領土的完整

    六、毋輕啟國際戰爭

    七、為確保外蒙古不惜與俄一戰

    八、戰爭前線的受害宜由全國共同承擔

    第三節 外交策略

    一、以外交為主,戰爭為輔

    二、外交與武力應相輔相成

    三、外交純恃內政

    四、毋介入兩強權之爭

    五、中國不參加歐戰的理由

    六、交戰雙方都講強權不講公理,惟有中立可免無因之災

    七、國際間不可背友趨利

    第四節 發憤為雄

    一、中國人具有很高的領悟力

    二、十年內中國可以成世界為最強的國家

    三、十年內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等國

    ?





    自序



    比喻與思想




      一九八一年,筆者受聘為國立成功大學專任教師,開學之初,立即強烈地感受到「學而後知不足,教而後知困」的滋味。為了備課,乃將大學時代該讀而未讀完的學術著作重新溫習,這種亡羊補牢的功課,無異是先畢業再補修學分。



      在細讀 國父當年創建中華民國的遺教時,有一件驚喜的發現,就是 國父每次在發表其救國建國的理念思想時,總是不厭其煩地引用一些比喻故事,這些比喻故事都是聽眾生活上常接觸到的經驗,很容易理解。透過這些比喻故事,深入淺出地闡明其深奧的學說思想,非常有趣。準此,更引發筆者繼續探索閱讀的興趣。其間,每發現一個新的妙喻,猶如發現新大陸一般,尤其,對照其比喻和思想之巧妙,不禁令人拍案叫絕。俟整套 國父全集閱讀完畢,統計累積之比喻故事,竟多達五百餘則。



      從 國父遺教中發現這麼多的比喻故事,驚喜之餘,乃著手將之編纂成冊,準備假以時日,再出版問世。有一天,在成大校園巧遇文學院吳振芝院長,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其學問修養頗受敬重推崇。筆者就把這個計畫和構想向她報告,她便說用這樣的比喻故事來宣揚主義很有效果,若早日付梓,可先睹為快。



      正準備洽辦出版事宜之際,一九九七年,筆者突然奉命返鄉籌備金門第一所大學。急忙踏上回金門歸途,在有限的行李中,特別將這五百則比喻故事愛不釋手地隨身攜帶。俟抵達金門後,十七年來,如影隨形地跟著遷移。首先由臨時校區金門農工職校實習農場搬到新校區綜合大樓前棟二樓,再搬到後棟五樓,曾一度暫時搬到同為五樓的校務發展辦公室,如今又搬回二樓。之所以輾轉搬遷,就是希望隨時可以恢復進度。



      回顧這十七年來,秉持著長輩的垂愛與交待,吩咐筆者,擔任校長自當做校長的事。因此,推動校務發展,不敢懈怠,深怕有負大家之付託。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晃就是十七寒暑,其間雖順利地帶領全校師生將學校由專科金門分部升格為金門技術學院,再由技術學院轉型為金門大學;然而,卻把塵封多時的這五百則比喻故事,足足地冷落了十七年。



      二○一四年八月一日起,筆者卸下校長一職,在了無行政工作之牽掛下,可全神貫注於研究工作。二話不說,首先要做的功課,就是恢復致力於這五百則比喻故事的編纂,快馬加鞭,日以繼夜地埋首於書堆之中,終於陸續完成。乃迫不及待地接洽出版事宜,感謝唐山出版社的不棄,將本書納入其系列叢書,提供讀者多面向的比較研究。



      本書從開始到完成逾三十年,其間曾中斷十七年,若有體系未能連貫,或有引喻失義之處,或有掛一漏萬之虞,全是因為筆者思慮不周,筆者不敢推託,尚望先進不吝指教。


    李金振謹誌

    二○一七年七月




    其 他 著 作
    1. 從比喻故事領略孫文革命思想
    2. 從比喻故事領略孫文經濟學說
    3. 金大崛起:燕南啟道 振鐸浯洲(上)
    4. 金大崛起:燕南啟道 振鐸浯洲(下)
    5. 從比喻故事領略孫文政治學說
    6. 金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可行性之評估(POD)
    7. 金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可行性評估(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