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蔬食行 菩薩心
素食,在講究養生,以及環保的意識形態下,已經形成一種時尚。
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有,除了隨著時代潮流而經營某種行業之外,大部分都跟他�她個人前生的習氣有關聯。而今生有些人會改變個性或改變行業,有些是個人發生一件重大事故,或親人突然往生,有些人則是善根因緣成熟。例如,以殺生為業的,後來覺得罪惡感,而改變行業;經營以魚肉為主的餐廳老闆,毅然改為素食餐廳,雖不能賺很多錢,但心安理得。有些廚師也是如此,從每天切魚切肉的,而突然改變研究素食料理了。王俊欽居士就是這種善根成熟改為研究日本素料理的典型例子。王居士長相善良,個性溫和,實在不適合每天切生魚的生活。
王居士原來曾是日本料理的專業廚師,多年前因為同修妻子及孩子的因緣,而放棄一般人眼中賺大錢的大好前程,改而研究起當時尚未普及的「日本素料理」。研發有成後,更進一步廣為教學,讓更多人體會素食的美好。
過去的人一提到「呷菜」(吃素),既定印象,不是重油重鹹,無論什麼食材,煮出來都一樣烏漆抹黑,就是過於簡單、營養不均衡的醃製物,進而誤解持慈悲素的出家人都在「呷苦菜」。感謝近二十年來,無論是宗教界、飲食界、養生界的努力研發、推廣,如今的素食、蔬食,已經扭轉了形象,誠為可喜。
提起素食,家師星雲大師數十年前曾率先提倡「素齋談禪」,以自然食材精心烹調的素食,接引社會人士,在輕鬆用餐的氣氛中,品味佛門菜根香,藉以談法論道,讓普羅大眾能藉由美味的素食而慢慢認識佛教、親近佛教;一時之間,多少文人雅士逐步踏入佛堂,可以見得,素食乃接引眾生的重要法門。
而素食對於慈悲心的長養,從黃庭堅的一首〈戒殺詩〉:「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可從中得知,不僅道盡佛教輪迴的實相,更讓人無限唏噓。難能可貴的,王居士不戀棧既得的高酬勞,寧願花大把時間、金錢,埋首鑽研素菜,多少生靈因他的一念發心,而免受刀下苦,正是所謂的「放下屠刀」。他發願發心推己及人,多年來擔任烹飪老師,推廣素食不遺餘力,如同《普門品》所言:「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如此願行,堪可謂菩薩心。相信王居士前生前世也是善根深厚的人。
諸法因緣生滅,發其心必得如是善果,王俊欽居士的一念初發心,必感召不可思議善因好緣,但願見聞者皆能獲得其利,以此序文,祝福王居士及世間有緣人,能以素食結善緣,天天快樂、六時平安吉祥!
?
佛光山 心定